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主见地自学”及其教学模式

“有主见地自学”及其教学模式

刘良华

值得追求的课堂文化是“学生自学”,而且是“有主见的自学”。卓越的老师并非口若悬河的演讲者,而是一个鼓励学生“有主见地自学”的推动者和帮助者。

“有主见地自学”意味着有思考地阅读或带着自己的主见去阅读甚至带着自己的强大的偏见去阅读,也可以称为以思带读、先思后读。

“有主见地自学”原本是中国古典的学习方式。孔子的教育名言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条教育名言一直为后人称道。所谓“思”,就是阅读之前或阅读过程中冒出来的“主见”、“灵感”、“假设”、“视角”、“偏见”。

就先秦诸子的教育思想而言,中国古典的学习方式存在两个不同的“学派”:一个重视读书,可称为“读书派”,以荀子为代表;一个重视思考和设想,可称为“思想派”,以孟子为代表。

孔子似乎是“读书”与“思想”并重的,遗憾的是,孔子虽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他本人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戒后人:“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说得很严重,它几乎就是在警告学生:思是无益的,空思空想不如直接读书。这使“思”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名言中落空。这为后来的学习者不重视“有主见地自学”或“有思考地阅读”埋下了隐患。

孔子之后,荀子对孔子的“空思空想不如直接阅读”似乎心领神会,并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进一步转换成简洁明了的千古名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荀子的话使“思”的含量进一步减轻,“学”(读书)的含量进一步增加。《劝学》置于《荀子》的首篇,看来并非偶然。所谓“劝学”者,意在劝“学”而不在劝“思”。在《劝学》中,荀子提出一系列“为学”的忠告:“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在荀子看来,“学”(读书)能让人借助前人的文化与道德成果而提升自己,少走弯路。“读书”之荀子,犹如英国人牛顿所谓“巨人的肩膀”。荀子讲“高地”、“风”、“马”、“舟”,牛顿讲“肩膀”。

    如果说荀子选择了孔子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那么,孟子似乎更愿意接受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训示。在孟子看来,学习并不一定要看很多书,因为“善”端、“良心”已经内在于“心”。只是人“心”受了些蒙蔽,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欲望,致使心弛外物,内在的“善”端、“良心”受了“流放”。人只需要通过“思”将那些被流“放”在外面的“善”端、“良心”找回来就是了。孟子所谓“思”,就是“自求自得”、“求其放心”,是将“流放”、丢失了的“良心”寻找回来。

    如果说荀子的立场是“阅读”且“尽可能多读”,那么,孟子的立场则是“有主见地自学”、“有主见地阅读”且尽可能多思考、尽可能以思考带动阅读。

若教师愿意将“有主见地自学”作为自己的课堂文化,那么,相应的教学程序则与显示出与传统的教授教学不同的样式。与“有主见地自学”相关的教学程序虽有多种可能的状态,但关键要素将比较稳定地显示为哥白尼式的“新中心”:

 传统的教学中心显示为“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的讲授转”,新的教学中心(“有主见地自学”的中心)则转换为:“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教师围绕学生的自学转”。

 传统的教学中心显示为“以阅读课本、记住答案为中心,学生围绕课本和标准答案转”,新的教学中心(“有主见地自学”的中心)则转换为:“以思考、假设为中心,课本围绕学生的思考和假设转”。具体的教学流程如:(1)阅读与疑难: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以及相关的材料;(2)问题与假设:学生明确问题并提出假设;(3)验证与结果:学生重新审读课本及相关的材料并验证自己的假设。

来源:中国教师报(2012-5-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的流程与文化
教师节特辑 | 圣贤师道,古来有矣
孔孟荀教育思想的比较
中国教育史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
《学记》“长善救失”思想在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
第三章 导悟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