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领导力须涵养绿色教学生态
校长领导力须涵养绿色教学生态

陈文斌




主持人?????????????

陈永平,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特聘教授,全国特色优秀教师。

主持人语????????????

找寻教育的“香格里拉”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描述:“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以及坚实的进步。”现实中,我们似乎很难找到这样一种方法,但当我们用生态的视角来看教学时,当我们用生态的眼光衡量课堂教学各要素时,仿佛看到了那幅美好的画面:学校文化和谐创生,教学资源丰盈充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良好教学生态的构建,让校长教学领导力找到了美丽的“香格里拉”。

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的教学改革常常有因效果不明显而推进艰难的情况发生,教师作为改革的实施者会陷入迷茫徘徊之境,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由此也会得不到充分发掘。面对这种现状,构建民主和谐的绿色教学生态,引导师生不断改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校长发挥教学领导力的重要内容。

见招拆招则问题丛生

在教学生态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核心要素,师生关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交界的普通高中,师资和生源都较普通。之前学校多数教师认为,依据目前的生源素质,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几乎不可能。而在教学方面,教师们或沿袭“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无动于衷,或对教学改革的理解片面化、绝对化和表象化,把课堂搞成“满堂问”或“放羊式”。大多数学生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缺少学习体验和感悟,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缺少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学习情绪普遍不高。简而言之,师生之间契合度不高,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太少,远远不足以碰撞出让我们心驰神往的“火花”。

近些年,和许多学校一样,我校也进行了课改。课改前,我们多次组织学习参观,结合学校实际反复比较,形成了课改方案,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开始后,前行之路艰辛而又曲折。一方面,我们在纠结哪些要讲哪些不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以及如何真正地合作探究等这些需要因人而异的具体操作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更困惑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持久动力等这些极难解决却又对学习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的问题。可以说,到处都是难题。让我们感觉到探索的艰难和教学改革“最后一公里”的漫长。

探索中我们逐渐清醒:“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行不通,教学改革需要重构教学生态。教学改革过程中,校长有困惑,付出很多为什么收效甚微?教师有困惑,调整了方法为什么学生无动于衷?这时候,我们也许要追问,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真正发生了变化?我们是否更为有效地调动了教学资源让教学持续充满活力?我们精心设计的课堂是否真正提高了效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实现了真正统一?等等。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影响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问题时,当我们系统思考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时,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就成了应然之选。

涵养水土可和谐共生

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就是用生态的眼光来系统思考教学、调动资源、优化环境,让师生在有效互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彼此促进,让生态子系统环环相扣,整体运行。

构建和谐创生的学校文化生态,用文化影响态度。在教学诸要素中,学校文化常被忽略。文化如空气,很多时候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教学者的情绪、心理和状态。这里所谓的“和谐”,既包括学校文化从过去到现在时间维度上的和谐,又包括学校内部和外部空间维度上的和谐,更包括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物及其他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和谐,以及为促进这种和谐关系采取的相应策略。构建和谐的学校文化生态,旨在形成师生共同信服、努力追随的校园文化,使教师所有“教”的行为与学生所有“学”的行为和谐统一,实现教师“教好”、学生“学好”的目标。由此,“创生”具有呵护生命、尊重规律、引领发展、突出创造、凸显个性等特征的学校文化生态,唤醒学生的某种意识,激发学生某种潜能,促进学生某方面的发展。

构建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生态,借资源激发活力。教学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可以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撑教学以及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场所、信息等。校长如何有效引导教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形成良好教学资源生态呢?首先,要引导教师用好“学生”资源。学生孕育着无限可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用心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要引导教师学会开发生态性的课程知识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人文的、本土的、个性化的视角,扩充课程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的人文内涵、鲜明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站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思考身边问题。再其次,校长要带领学校搭上信息技术这列“高铁”,尽快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带领教师勇于尝试“互联网+教学”新实验,改善学校的软硬件信息技术环境,引领学校率先进入信息时代。

构建共生共长的课堂教学生态,靠课堂提升质量。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系,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是一个丰富的发展整体,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整体性,课堂生态表现为课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二是共生性,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关系,有着“教学相长”的生态意蕴。三是平衡性,教与学在动态中不断达到新的平衡。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元素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的相互关联,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生共长,实现教师乐教会教、学生乐学会学,师生共同进步成长。

滋兰树蕙须静待花开

校长用什么样的策略领导和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取决于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的实际工作进展情况。

文化养育突出情境体验。情境体验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创设真实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思考,令其知识认知获得感悟,人文精神得到成长。在“学会关心,追求进步”办学理念统领下,我们坚持以“六节”(创新节、阅读节、关心节、健康节、克难节、电影节)为依托,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加快学校文化的建设,营造充满人文关怀、艺术感染、科技引领的现代化育人环境。我们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到特教学校体验生活,和盲、聋、哑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交流,让学生在献出爱心的同时,更珍惜自己的生命。“克难节”是我校独创的节日,每年营造真实的困难情境,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学会担当、学会合作、学会坚持。丰富多彩的情境体验实践活动,既有所侧重,又互为依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资源开发引导人生规划。最具活力的学习当指向未来,指向人生规划。我校先后和企业、社会机构、博物馆、科技馆等进行了深度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每年带学生去实践基地体验和学习。这些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有助于学生规划发展方向。我们还有效强化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借鉴“动车组”的原理:由一个主动力,变为“主动力+分动力+分动力+分动力+……”,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一个班的学生按着学生智力、技能、知识基础合理搭配,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至6人。教师通过导学案的方式把知识细化成问题,学生进行独学—对学—群学—展示—讲评—强化训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由此,让独立思考、协同合作等未来社会必需的学习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潜滋暗长。在“互联网+教育”迅猛发展背景下,我们和同城7所普通中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从对“翻转课堂”“微课”等的研究切入,逐步提升普通教师制作微课、运用翻转课堂的能力,汇总成员校优质微课资源,在各成员校间形成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我们主动与高等职业院校对接,探索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及国外本科院校一体化培养过程,设立“普职贯通中德”实验班,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

共生共长强化课题意识。校长的教学领导力集中体现为,带领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不易解决。我们就采取了“问题即课题”的思路,把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十几个重要问题,以小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例如,针对教师上课教学目标性不强的问题,语文组开展了“学科导学案学习目标设定与落实研究”课题研究,进一步强化了课堂学习目标的建立和落实意识;针对学生课堂上展示过程中的问题,生物组开展了“中学生课堂展示能力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重点解决展示环节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学习过程和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和控制展示过程,等等。十几个学科开展了十几个课题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九中学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校长个人发展规划
一位校长这样分析校长课程领导力
校长加强课程领导力的主要途径
聚焦有效课堂,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
营造教师创新生态
通过听评课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 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