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堂课“不务正业”吗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 中国教育报第九版


这堂课“不务正业”吗

■李晓晶

一位地理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课教学时,回顾完本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关知识后,语气低沉地说:“同学们,提到长江三角洲,让我不禁联想到最近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惨剧。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客轮在行进中突遇龙卷风,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倾覆。除了向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外,透过这个惨剧,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我们还应该想到些什么?”

课堂气氛沉闷过后,有的学生说,通过教材55页设计的“活动”部分,我们更加认识到区域发展,尤其是交通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有的学生说,我们居住在北方,很少有机会乘船,多数是选择客车或者火车出行;还有的学生说,出行时应该根据天气状况选择交通工具……

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又提醒学生,无论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或是身处何种公共场所,首先都要关注安全出口、相关的逃生用品等细节,时刻增强防范意识,确保安全。

此时,课堂气氛似乎不像刚才那样凝重了。接着教师抛出又一个问题:“同学们,再联想上学期学过的内容——‘中国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中关于水路的介绍,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回忆、分析、梳理,再次巩固和掌握了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费低、运速慢、尤其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大的特点。此时,同学们脸上写满了恍然大悟、学有所得的神情……

评课时,部分听课教师提出两点质疑:一是应不应该提及“东方之星”客轮倾覆及与出行相关的生活常识?这种表述出现在地理课上合适吗?二是本节课复习八年级下册,教师又让学生联想上册的内容,是否脱离本课的学习目标?综合这两点,这节课是不是“不务正业”?

针对这些质疑,笔者认为:本节课不仅没“跑偏”,而且教师的设计意图原原本本、真真切切地践行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向日常生活回归”的理念要求,走的是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正道”;不仅不是“不务正业”,而且更深层次地彰显了“教书”与“育人”有机融合的“主业”。

本节课中,“东方之星”这个新闻事件的捕捉和引入,让我们在哀悼之余,痛定思痛,学会警醒,规避风险。教师把已学的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观察、关注、发现和研究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然地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教师应该打破“学科本位”,树立大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要认识到知识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既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与此同时,教师把上下册教材关于交通运输和区域地理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生学到的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碎片,而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实现了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学说提出的“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知识的意义的建构,二是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的观点。这种“上位”的学习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又怎么是“不务正业”呢?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公民,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摆脱学科中心色彩和知识本位主义的桎梏,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学科知识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实现“从文本走向生活,再从生活走进文本”的转换,是我们追寻的教学之路。

倘若多一些这样“不务正业”的教师,我们的课堂将会更精彩,更富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教师进修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评课稿的名师评语
教师万能评课模板+评课建议(优点合集)
怎样听评课——全市青年教师提高培训讲座提纲
前滚翻转体180度接后滚翻教学反思
教育教学周反思(语文)
如何开始初中地理的第一堂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