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科学时代的差异化教学
2015年11月02日 07 版

■李存金

差异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自学校产生之日起差异化就一直存在,学校教育逐步精细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对学生差异化不断重视的过程。尤其是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在能力和兴趣上的差异,并以此为前提设计教学。

从教育理论演变的角度看,差异化教学理论的兴起得益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以汤姆林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教育研究者开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系统研究差异化教学。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国外差异化教学方面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台湾地区也已将差异化教学作为教育部门倡导的教学主张,在中小学大力推广。在此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紧紧把握西方教育前沿,推出了美国教育学界差异化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由格利·格雷戈里等著的《差异化教学》和由莱斯莉·劳德等著的《差异化教学探究:文学、数学和科学》。这套书广泛吸收了已有差异化教学研究的成果,汤姆林森也是作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它充分借鉴了近十年来最前沿的教育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因此,这是一套“脑科学时代的差异化教学”研究著作。

在作者看来,有关如何学习的神经科学方面的新近研究成果和资料,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大脑如何运作,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理解事物,如何建立长时记忆,以及理解个体是如何在基因、天性与先前经验、境遇、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具有独特性的。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这套书的作者力图通过详尽的分析和丰富的案例帮助教师将教育神经科学与课堂环境以及教学策略联系起来,为教师提供脑科学时代的差异化教学范例。

汤姆林森对“差异化”进行了明确定义:“在差异化的课堂中,教师主动计划并寻找各种达成内容、过程和结果的方法,以预备和回应学生在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由此可见,差异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由于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内容、过程和结果方面体现出的差异。《差异化教学》一书正是按照上述逻辑,从学生的差异和教师差异化教学策略两条线索展开,在叙述和分析的过程中,作者们尤其注重呈现基于大脑研究的证据以及对实践的启示,揭示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成果与课堂环境以及教学策略之间的联系。而《差异化教学探究:文学、数学和科学》更是以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学科的具体案例,呈现了差异化教学的设计过程和教学策略。

关于学生的学习差异,作者首先从情绪与学习的关系入手,介绍了教育神经科学相关的研究结论,进而引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作者从自我觉察、情绪管理、自我激励、共情和社交技能五个方面分析了情绪智力的培养过程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差异化教学尤其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势和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差异,这也是本书论述的重点。作者提出了“学习概览”的概念,用以描述学生所拥有的全部优势和弱势的总和。教师了解学生的差异就是要形成关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概览,这需要知道学生如何获取信息,以什么方式加工,他们所偏好的输出方式,以及他们的注意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正因如此,作者介绍了感觉通道、感觉系统、知觉模式等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区分了听觉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和动觉型学习者等不同的学习风格差异,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给出了详细的教授策略和评价标准。

差异化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本书关注的重要问题。结合多学科研究的成果,作者从个体的、智力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对青少年发展趋势进行了细致描述,提出了“作为学习者的青少年”的理念,认为青少年的学习是一种受人际互动、情景背景、个人信念、气质和情绪高度影响的智力过程。利用青少年发展倾向的教学,是对与他们相关联的发展性学习需要的回应。这里指出的“学习需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作者也详细阐述了基于大脑的发展性学习需要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联系、适当的智力挑战、情绪上的参与、有目的的社会互动、元认知的发展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等。这部分的研究对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关于教师的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一书给出了系统性的思路和有针对性的具体策略,《差异化教学探究:文学、数学和科学》一书则是以大量的课例设计案例对学科教学中如何实践差异化教学进行了充分展示。这部分内容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其一,作者并不只是从教学策略的角度讨论差异化教学,而是首先从内容的角度强调“课程地图”的作用,主张通过课程整合来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联系度。认为课程的纵向联系是基于标准的环境中的关键要素,我们需要不同年级水平之间保持纵向一致,也需要在我们所教授的内容层面上进行横向结盟。为此作者提倡进行单元计划设计,这样可以将注意力聚焦于标准和学生成就方面,从而更好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其二,针对差异化教学策略,作者给出了详尽的指导原则和操作策略。让阅读本书的读者不仅能够理解差异化教学的理论,更能“轻松上手”,将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最新成果提炼出的差异化教学策略转化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这套书还带给我许多理论和观念上的启迪。其一,重建课堂教学的过程观。差异化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实施环节,也是实现学生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与创造性转换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重建课堂教学的过程观,由注重课堂教学的产出结果到更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其二,重申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价值。差异化教学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教师不应该再被仅仅视为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也需要转变观念,不是把学生的差异视为负担,而应该视差异为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差异资源捕捉意识和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差异化教学水平。(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层教学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研究
翻译《教育心理学精要》第5版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开题报告四川省剑州中学课题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