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孙宏艳




编者按:

为了比较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借鉴各国青少年教育和培养的经验方法,自2005年开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协同日本青少年研究所、韩国青少年开发院及美国系统资源调查公司,共同实施了“中美日韩高中生比较研究”,至今已经连续十年。通过对十年来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此处以中国高中生的家庭教育为主线,梳理四国高中生家庭教育的特点。

做民主型家长,告别“伪沟通”

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深刻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发展,良好的亲子沟通与孩子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同伴关系及学业成就都有积极的联系。本次调查发现,中国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这也导致了孩子有烦恼不愿意找父母倾诉。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与中国母亲经常与孩子进行“伪沟通”有密切关系。调查中发现,约有80%的父母都认为自己与孩子进行了沟通,但是只有20%多的孩子认为父母与自己进行过沟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往往是由于父母常常以成绩、考试排名、学校表现等作为沟通内容,甚至以查询、指责、批评为沟通内容,但是孩子不认为这是沟通。因此,虽然中国父母认为自己与孩子进行了很多沟通,为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是孩子的感受并不是这样。

对于在心理上已经趋于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和父母更好地交流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在青春期他们更容易受伙伴的影响,他们也会遇到很多人生问题需要有人给予指导。如果交流不畅,不仅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效果,更使得孩子从感情上远离家庭。研究发现,民主型的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好,在子女需要指导时他们也能及时提供帮助,而专制型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生活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对家庭及其成员更亲近,接受父母的指导也会更顺畅。

研究发现,表扬和鼓励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孩子感到成功和快乐。当孩子能够经常从父母那里获得表扬时,他就会感受到快乐,因此也会更加喜欢家庭生活,与家庭成员情感上更加亲密。经常表扬和鼓励孩子,也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使得孩子有信心、有兴趣去探索新事物。然而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父母比较含蓄,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为他们感到快乐的比例要远低于其他国家。同时,中国父母也较少夸赞自己的孩子。因此,中国高中生和父母在一起感到快乐的比例较低。

家庭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更多时候应以表扬和称赞为主。经常赞扬、鼓励孩子,不仅是教育培养孩子的重要手段,还是父母和孩子交往的重要内容,是增进亲子感情的途径。同时,多给孩子些鼓励和赞扬,还能够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自我认识。因此,建议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情感支持,使孩子与家庭更亲近,也有利于收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调整期望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调查发现,望子成龙是各国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怜天下父母心,期望值几乎存在于任何一对父母身上,是父母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识、价值判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构思、规划、设计和安排的。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适当的期望会转化为子女的成就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按照父母的期望去生活。同时,适当的期望也能帮助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家庭教育问题。

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抱有较高的学历期望,不仅超出孩子对自己的预期,也与现实严重脱节。调查数据显示,33.8%的中国高中生父母希望孩子具有研究生学历,50.7%希望孩子将来具有本科学历,12.6%希望孩子将来具有大专学历,仅有2.9%希望孩子将来具有高中(含中专、技校、职中)学历。

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会给孩子带来较大压力,反而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使他们对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缺乏信心及亲近感。无论是父亲或母亲,如果经常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即使很努力也难以接近父母要求的目标,他们就会感到自卑和失败。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仅给孩子带来压力,还缺少亲和力,使孩子从情感上疏远父母,甚至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为孩子设计的发展目标要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自身条件。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结合社会需要和可能。应在家庭教育中适当调整期望值,不要将子女培养的目标定得太高,应该让他们感到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够实现。每一次小的成功都是给孩子增加自信的“加油站”。等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时,再逐步提高标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有效。此外,父母们尤其注意在言谈举止中不要给孩子增加过大的压力,不能仅仅关注学业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抓大放小,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中国父母给孩子很多关爱,对子女的生活管理很细致,但是信任和放手不够,常常习惯性地将高中生当作长不大的孩子,较少认可孩子的独立性。这使孩子少了一片飞翔的天空,少了一个发展的平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更多看重成绩,忽视孩子的性格与习惯养成,忽视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健康,甚至把家庭变成了第二课堂,把自己变成了第二老师。

中国父母更喜欢奖励孩子的“好成绩”和“突出表现”,表现出的是对孩子“有条件的爱”;而美国父母祝贺的是孩子“本身”,更少受到孩子表现的影响,表现出的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功利心理,成绩不好的时候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亲子关系感到隔阂。用金钱奖励学习,还容易使孩子难以形成长久的学习兴趣,一旦得到满足便再无兴趣和动力。家长表扬孩子,不能光靠金钱去刺激,更多地要学会表扬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行为从内心认可,他们才会更努力,遇到困难才能有韧性。

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因此,家长要改变家庭教育理念,把握家庭教育重点,给孩子更多的理解与信任,抓住影响孩子成长的要素,多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了解孩子的快乐、烦恼等情绪与心理。同时,家庭教育要多给方法少唠叨,对青春期的孩子多一些指导,让家庭教育实实在在陪伴孩子成长。

在十年间进行的四国高中生系列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独具特点,喜忧参半。例如,中国的家庭教育更细致,对孩子玩电子游戏和学习等管理较严格,但是在孩子消费方面往往比较放松;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为孩子成长付出更多,但是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较少;对孩子的愿望满足较多,孩子对家庭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但是与孩子沟通交流少;中国父母秉承了更多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勤俭节约,但是对孩子的职业意识培养不足……这些都为我们提升中国家庭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思考背景。

(作者孙宏艳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环境
清华教授肺腑之言: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九个问题,家长处理正确了吗
要让孩子懂得“愁”滋味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
【杏坛论教】办好家长沙龙,让孩子读书更温暖
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