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传统而智慧的方法论——三点论

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不仅树立了时代相传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而且交个我们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思维方式,即三点论。

三点论萌芽于老子《道德经》之中,而成熟于《中庸》之内,经过归纳起来,就是三点论。《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大意是: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淮南子·天文训》对它的解释:“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段话已经提出来三点,道是一点(原点),二就是阴与阳(两点),三就是阴与阳两点之间的中点。这中点与原点在某种程度是保持了一致性,同一性。纷繁复杂的世界是由三点构成,因此,我们可以从三点入手,去认识世界,技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将三点上升到方法论是老子之后的孔子《中庸》。

《礼记·中庸》记载:“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说:“舜真是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错的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把别人对的和好的意见宣扬出来,再将众人过与不及的意见加以折中,取其中道,施行于民众,这就是舜之所以能成为舜帝的原因吧!”

这是中庸思想在领导方法上的运用,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首先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包括浅近的意见;然后进行隐恶扬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留取有价值的意见;最后“执其两端取其中”,作出正确决策,贯彻到民众中去。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句话演变为“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简称为“执两用中”。比如,拿起一根木头的两端,会发现一端粗,一端细,选择两端中间不粗不细的一部分,来留作所用。两端就是两点,中,就是中点。这种“执中”的方法就是三点论。

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故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握分寸,看准火候。只有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做到适当的程度,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这个适当的程度就叫做“中”。若能恰到好处地掌握住适度,就叫做“执中”;偏离了这个度,就是失中。由于用适中的方法办事能符合实际而收到最佳的效果,所以“中”就含有合宜、正确之意;又因为用“执中”的方法处理人事是最公平合理的,所以“中”又含有中正、公正之意。三点论的核心是中点,所以又称为中点论。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可知,中点源于原点,即是道,因此,中点论,亦可称为中道。

孔子对“中”有深刻的认识,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就是说,中道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实际应用上,找到事物的中点,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圆满方法。具体而言,将遇到的任何事物作为一点(阴),然后找到与之对立的另一点(阳),根据这两点便能够确定其中点。

以治癌为例。扶正为一点,祛邪则为另一点,它们的中点就是扶正祛邪兼顾。三点论告诉我们,单纯祛邪,单纯扶正,都是不可取的。应当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忘扶正。从中明白,放化疗是一种祛邪手段,一定不能过度,过度会伤害正气,记住要扶正。同时,癌症病人不能盲目进补(扶正),否则会滋生邪气,要适当祛邪。

现在时令到了夏季。天气很热,热是一点,自然会用冷(一点)来对抗它。若从三点论知道,冷热之中点是不冷不热,夏天不能过分贪凉,我们的降温要适度,无论是用空调、吃冷饮还是衣着,都要有所节制,否则会耗伤阳气,所以古人提倡“春夏养阳”。

再以人际交往来说,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如果把近作为一点,那么远就是另一点。从三点论来说,最好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不即不离。有人将人比作冬天里的刺猬,如过分疏远就会各自觉得寒冷,但过分接近又会相互刺伤。人与人之间倘能保持不即不离的距离,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地步,就能在纷繁多变的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三点论是从一点论和两点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点论就是道学,很难把握。两点论就是阴阳理论,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三点论兼有一点论与两点论的优点,可操作性强,能够打开思路,将我们的视角放开,不会顾此失彼,更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分为三 执两用中 温州晚报
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教授谈孔子的“中庸”观: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属于其方法论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与一般社会道德的辩证关系
​“一点论”与“两点论”
(10)《周易》思考上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骨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