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匪夷所思的案件:一个小官谋杀了自己的所有上司

1271年,忽必烈把国号改为元,1279年,元军于崖山打败南宋舰队,元朝正式统一中国。咱们都知道大元朝,那是疆域辽阔,为了更好地统治,所以元朝统治者开省制之先,将全国分为11个行省。所谓行省,就是行中书省。

元朝以武力定国。

元朝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当然除了皇帝啊,那就是中书省,行中书省就是“长腿走路的中书省”。由此不难发现,其实元朝的行省最早来说也是一个临时机构,为了统治日益扩大的疆域,元朝政府派出临时的行中书省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政务,并且对地方官进行监视,久而久之,行中书省就成了固定的地方最高权力机关,行中书省内的官职“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这些是高级官员,行中书省的长官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出任,行中书省之下的各部门还有达鲁花赤一职,也是由蒙古人或者是色目人出任。

忽必烈。

元朝的行政有一个特点,吏在地方的行政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有人可能就说了哪朝哪代不用吏呢?元代吏的权力确实超乎人们的想象。比如天台县尹杨继祯的墓志铭中记载“天台多黠吏,凭陵气势,执官中短长。先以饵钩其欲,然后扼吭,使不得吐一语,世号为八雕。君廉其奸,中以法。民方称快,其党颇蚓结蛇蟠,不可解,君卒用是免官”吏员居然斗倒了一县之尊,元末明初的士人危素写道“彼胥吏之患中原,吾不知也,杨以南北辈尝贱且阨于前代一旦得用如猛虎之脱,槛饥鹰之掣,讲其势不得而御之,由是视贿赂为权衡,或更一字而生死祸福其良民,或援一例而聋瞽箝制其官长,使圣君贤相子惠元元之意不得播其下,而疲癃残疾鳏寡孤独有不胜其用,可哀也夫!

元代青花瓷罐。

那么为什么元朝地方政府如此依靠吏员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元朝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臃肿,官员自身的执政能力也十分低下,甚至于目不识丁,而将一地之政务全部委托于奸吏《元史百官志》总结曰:“大德以后,承平日久,弥文之习胜,而质简之意微,侥幸之门多,而方正之路塞。官冗于上,吏肆于下,言事者屡疏论列,而朝廷讫莫正之,势固然也”仅仅大德三年,就查出奸吏一万多人,冤案500多件。

艺术来源于生活。

有一句话叫: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什么元杂剧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因为艺术作品和史书不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为“雅人”所不容的“俗人”们所欣赏的作品或者是雅俗共赏的作品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真实情况,无论是《窦娥冤》也好,或者是《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抑或是《不认尸》,历史从来都不只是王侯将相的钩心斗角,还有民间的芸芸众生。坐在宝座之上的朱元璋可以为了协调统治者和“元遗民”地主之间的关系,来一句“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而生于民间的,为人们所喜爱的杂剧曲目对当时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则绝不会有这种顾虑。

元代文物。

在这样一个混沌魔幻的时代之中,一出让人笑掉大牙的喜剧上演了:一个小官儿轻而易举地谋杀了自己所有的上司。

在元顺帝至元年间,河南行省有这么一个小官,这个小官儿叫范孟端,也有说法此人叫范孟,没有“端”字儿。当然了,元朝时期的小吏,正如上文所说,也跟“端庄”的“端”字没有什么关系。范孟端最早为内台知班,后来成了河南行省的掾史。老范混得不咋地,家境十分贫困,而且人缘也不咋样“寡交游”,大家伙都不喜欢他,因为他办不得事,老范十分恼怒,在行中书省衙门的墙壁上题诗曰:“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这已经是反诗了,很可惜,还是没人理他。有可能是各位上司长期处于酒醉状态之中,没功夫理这人,当然也更有可能,人家根本就不认字,就算认字也无法理解老范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官员。

后来,老范又被一同做官的老朋友耍了一把“后有守省御史来,与孟端有旧,力为言之,乃得补,又不帮俸。孟端憾曰:我必杀若辈!”这位已经做到守省御史的老朋友,帮范孟端坐稳了这掾史之位,但就是不帮他解决工资问题,这等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不干活,还不拿钱。

这个小吏差点控制河南行省。

范孟端找来了四个蒙古人朋友,和他们密谋要干一番大事“我冬至日应直省,汝四人当以黄蜡为丸弹状佩之,称圣旨劫铺马,乘昏夜入河南省台中堂坐定,唤当值掾吏来传圣旨,我则佯应之曰:诺。有河南廉访使段惟德,致仕在家,即传圣旨召之,使居省中权事。余省官呼入者,汝皆传圣旨槌杀之。凡发号令,惟听我施行。如此,大事必成,可以得志,富贵可共也”说实话,其实我们如果用常理来分析:制定这种夺权计划的人,基本上等于是自己把脑袋伸到了鬼头刀底下。就找四个人假传圣旨?杀全省的高官?当人家是傻子吗?

官人们。

一无粮草,二无兵力,五个人就敢夺整个河南行省的权,十多年之后,芝麻李夺徐州至少还凑了八个人,只能说范孟端同志比后来的起义军都牛。

后来芝麻李攻打徐州还用了八个人。

后来的历史证明,人们的想象力还是太过匮乏了。

就在冬至这天,在范孟端等五个人的操作之下,喝得醉醺醺 的平章月鲁不花、左丞劫烈、理问金刚奴、郎中完者秃黑的儿,都 事拜住、总管撤 思麻、监司秃满、万户完者不花等河南行省的高官被一扫而空,全部被骨朵砸死。范孟端假传圣旨称朝廷要将这些高官杀掉,并且任命自己为河南都元帅。杀死这些领导之后,范孟端“封闭黄河大江渡船,使南北毋通,发各道兵来听调”,捕杀了大量行省官员,行省衙门众官几乎无一幸免。

官员。

直到有一天酒醉之后,有一个叫冯二舍的人,求范孟端引他见朝廷官员,范孟端此喝得七荤八素,张嘴曰道“朝廷是什么?老子我就是朝廷!”冯二舍起了疑心,按理说朝廷钦差不可能口出如此粗俗之语,随后越想越不对劲,所以勾结河南都镇抚率领军队将范孟端、霍 八斯,这几个假钦差全部捕杀。元廷派官来处理此事,行省官员刚刚被范孟端捕杀了一批,剩下未死之人大多数都是被范孟端蒙蔽的人,等到真钦差到来,这些人中有不少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500多人全家被杀,整个河南行省的官僚几乎一扫而空。

元朝统治者。

一个不得志的小吏,一怒之下几乎团灭了整个河南行省的官僚,这种事恐怕在整个世界上都难寻第二了。现在有很多历史爱好者十分厌恶读书的文官,举个例子:一说起明朝的灭亡,统统把锅甩给东林党文官,杀人放火的武将们反倒统统成了不粘锅。问题在于,如果不用文官治国,那究竟想让什么人去干活?元朝统治者打击读书人,把读书人弄得比乞丐还不如,所谓“十儒九丐”,甚至一度废除了科举,导致国家无法正常选拔人才,最后的结果就是只能依靠擅长批量制造窦娥的奸吏赃官治国,堂堂的一个行中书省,居然被一个不得志的小吏给一锅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汉人带着4个蒙古人,凭着假圣旨杀了一省高官,5天后事情才败露
在没有照片的古代,会不会发生伪造证件冒充官员的情况?
元末河南一小吏,靠着假传圣旨,凭借一己之力将当时中原和两淮地区蒙
庚申外史-元-权衡
元代奏议集录 卷四
古代官员到很远地方赴任都有什么凭据?如果有人伪造委任状和冒充官员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