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真言,讲的都是雌柔的哲学

从年少的时候,接触《庄子》,

到最近追本溯源,对《老子》爱不释手。

与之伴随着的,是我十多年起起伏伏的心路历程。

儒家说,人得到知识,有三种途径,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

我应该属于第三种:

迷茫、困顿、动心忍性、大惑不解,

,于是积极主动地向外寻求解救的力量,

而道家思想,就是古人开给我的最好药方。

《老子》又叫《道德经》,

传说是老子离世遁隐之前,受关令尹所托,

留给世间的五千字。

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字,

却道出了道家理解世界、修身立己的精妙与真谛。

老子与孔子是同时期的,

史上有孔子问道于老聃的典故。

自诞生之日起,

《道德经》就被很多读书人奉为至宝,

一遍遍地读,一句句地解。

到今天,这部书的内涵和外延

已经到了难以想象地丰富与充实。

我在这里,结合古人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为大家解说一二。

老子最为著名的理论叫“上善若水”。

这句话流传甚广,但很多人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为什么上善,若水?

1、水善利万物而不言,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水”的处境,

其实是很卑下的:

深流于人之所未见的地下,

雍之则塞、引之则绝。

润泽万物,泽被四方,却让人感觉不到到它的存在。

处无为之道,行无为之行。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四季有明法而不议”。

不宣扬,不夸耀,自利而利它。

谁能像水一样,

在人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为人服务,不求及时的回报?

这样的胸襟与大气,古往今来,几人有之?

2、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

天下之人,所追求的不过是显名、利欲、出人头地、万人敬仰。

而道家则反其道而行之,

知道显著,守其卑微;知道雄成,守其雌柔。

向人心之所欲说“不”,退而自保。

养其天性,全其性命。

所以道家精妙深微,却不太为历朝统治者所用。

因为它的主张,实在是与入世相去甚远。

儒家的经典读来,浩浩荡荡,

颇有一种乾坤运行流转的大气。

而道家不是,读来会让人宁静、温柔,

重新回归到人的本心,淳朴守真如婴儿般。

这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

如果人可以不假借于外物,就自得其乐,

那还拿王权和政治干什么呢?

3、辩不若默。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道

被人委屈了,受人冤枉了,

一般人都会以直报怨,直接怼回去。

而道家给我们讲,争辩,不如默然。

为什么?公理自在人心,

真相流于语言,则失去了本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能听得到、看得到的,就不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只能由心观之,由意揣之,

而不能诉诸于眼耳鼻口身意。

所以,辩不若默。

这里为大家提供的只是一个引子,

要了解道家思想整个哲学脉络和因果逻辑,

必须得通读原典。

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甄别与流传,

能留下来的能被称为经典的,少之又少。

我们身在这样的文化,这样的语境中,

不去熟读和领悟经典,真的是最大的遗憾和损失。

下篇我将介绍道家的另一部哲学著作《庄子》,

与你不见不散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了道家哲学,读了《老子》之后变得与世无争了,没有奋斗的动力了,严重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怎么办?
国学道家代表人物简介
《道德经》中的意象分析
《道德经与管理》:老子管理哲学的形成路径——观水
老子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什么?
道家哲学的人性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