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道·国学探微|混沌·我与万事万物




㊀人脑子或者思想混沌之说。

➊混沌。
混沌,汉语词语,读音hùn dùn,也写作浑沌,中国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不分明。
班固《白虎通·天地》:“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
混沌(又作浑沌)是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之一 。
根据《左传》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并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➋传说。
➀据《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释义:从前,帝鸿氏(黄帝族)有个不成材的儿子,(平时)掩盖(他人的)善行,隐瞒(自己的)罪过,好做坏事,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注释】掩义隐贼:包庇奸邪。义,通“俄”(古同声),奸邪。清朝古文学大家“俞樾”云:“义,犹贼也。”凶慝:凶暴、邪恶。浑沌:不开化,野蛮无序的意思。
➁《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南海的帝王叫“”,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天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也出产石青、雄黄。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南流入汤谷。山里住着一个神,形貌像黄色口袋,发出的精光红如火,长着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浑浑沌沌没有面目,他却知道唱歌跳舞,原本是帝江。
 注:这里的“浑敦无面”一词是指“样貌浑圆,没有脸面”的意思,而非长的和浑沌一样。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南荒经》记载:昆仑西面有一种异兽,它的外貌如同狗一样,长着长毛,四只脚,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有人知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并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高尚的人走向它它会抵触他;恶人便会听从他的指挥。上天让它这个样子,名叫混沌。所以后世据此说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

➌人脑子或者思想。
人脑或者思想生而混沌,后经自身遗传因素、所经历环境磨砺而渐开,但因自身遗传因素、所经历环境不同造成人脑或者思想渐开的程度的不同,才有了现实世界中聪明的人和愚钝的人之区别。
世上也就有了某某人聪明,某某人愚钝,即某某人脑子或者思想活泛,某某人脑子或者思想混沌之说。



㊁我与万事万物。

我乃统指自身、自己,为本体或主体;万事万物乃统指自身、自己的本体以外的任何人与事物,为客体。

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与事物之间,一般存在着「 我对我以外的万事万物的态度,我知道;我以外的万事万物对我的态度,我一般不知道」这两种情况。

「 我对我以外的万事万物的态度,我知道」表现为动物的本能,受动物种群的制约,单一这种表现,其表现为愚钝的人。
「 我以外的万事万物对我的态度,我一般不知道」,不知道就想要知道,知道了就有反映,有这种表现,表现为聪明的人。

我与万事万物之间,就类似主体与客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怎么样?我与万事万物之间就类似怎么样!


➊主体与客体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阴阳的统一体。
主体强则客体弱,客体强则主体弱;
人强大则万事万物为人服务,万事万物强则人顺从万事万物;逆之则必受惩罚!
➋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发展,状态的变化有五种走向。
依据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发展,状态的变化有五种走向被表述为『金木水火土』
木乃『生发』,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都在成长,如果是敌对关系,向敌对的方向发展;如果是相向关系,两者会越来越密切。
火乃『炎上』,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发展,状态的变化彼此都达到顶点,如果是敌对关系,意味着战争即将来临,战争之后必然趋向和平;如果是相向关系,意味着「好的太很会生隙」也回趋向战争。平衡点在哪里?
金乃『从革』,主体与客体之间有一方会发生变化,而另一方必会随着发生变化的一方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同向,也可能是逆向,它要通过变化双方的具体行为来辨别。
水乃『润下』,主体与客体之间双方关系的发展,状态的变化所共同拥有的(粘合或者离散)资源的发展与变化基础,即滋润滋养的基础,也具有相互渗透和隐藏、开始的意思。平衡点的发展变化!有强弱之分,强则促进,弱则破坏;合则粘合,散则分离。
土乃『爰稼穑(yuán jià sè)』,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发展,状态的变化的最终结果或者收获,也可以说是它们相互之间的包容程度。有强弱、大小之分。



㊂冲破混沌,方成大事。


➊主客不分,主客一体。
混沌的具体表现就是主客不分,主客一体。
主客不分,主客一体即那是自己,那是自己以外的万事万物搞不清楚,以致于思考问题、处世做事那些应当做那些不应当做如在雾中,在夜里;小事就做不成,何谈大事。
➋明主客,识状态,知关系,调趋向,趋吉避凶成大事。
人脑子或者思想明确了谁主谁客,就好似在混沌中开辟了一条道,在黑夜里出现了光明一样,这是我与万事万物之间,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分界线,是聪明与愚钝的分界线或者叫基点。
人脑子或者思想明确了我与万事万物之间或者聪明与愚钝之间的分界线或者叫基点以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认识「我与万事万物之间或者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发展,状态的变化」,进而知道「我与万事万物之间或者主体与客体之间」在欲知的时间内,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是怎样一种状态、向着何方发展变化?
人脑子或者思想知道了「我与万事万物之间或者主体与客体之间」在欲知的时间内,存在的关系、运行的状态、发展的具体方向以后,就要采取具体的行动进行必要或者可能的调整,以实现趋吉避凶或者需要达成的预订目标,则大事成矣。



这就是「混沌·我与万事万物」这个问题的关键或者叫奥秘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五行”理论中控制论思想
禅修提升人的三种能力
《庄子》齐物论:人的思想深处都有一个真我存在
阳明心学之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四要件与犯罪成立不是循环印证,而是通过四要件论证有犯罪行为 四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