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允漷 | 解读“上海教研”



发言人 | 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认为,通过参加此次上海市教研室主任论坛,对“上海教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非常赞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莫景琪处长的概括,“上海教研”在国内外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全国教研的发展。

“上海教研”可以成为一个教科书式的概念,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上海教研”拥有一个大观念,即课程观念。上海教研是在课程观视野下的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它超越了“教什么”“怎么教”的传统的教研范畴,如STEM、区域场馆、自培课程、实践性学习等。

二是“上海教研”聚焦一个大任务,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以作业、命题为抓手,推动课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如单元作业设计、命题研究、学科教学指南、评价融于课堂等。

三是“上海教研”指向一个大方向,即成长导向。立足市、区、校三级教研共同体,采用项目驱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文化再造,如教研机制创新、评优即研修、研训一体、同伴互助、基于教研平台等。

崔允漷接着谈了两点想法。

 
一是我们的教育应走向哪里?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哪里?

简单地讲,就是从关注纸笔考试成绩走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实现这一转型,需要在下列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让学生感到所学的东西是有用的,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挥其作用的。

第二,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意义,所学的东西不仅结果有用,且习得知识的过程是有趣的、有情感的、有态度的。

第三,习得知识的方式要改变,不是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而是结构化、条件化与情境化的。

 
二是如何走向核心素养的教育?

 第一,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应该以单元学习为单位,而不是以知识点为设计单位。知识点好比造房子所需要的门、窗、水泥与钢筋等,单元学习好比一间房子,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前面见物不见大楼,后者见一间房如见一幢大楼。只有立足一间房子,才能将知识结构化、条件化与情境化。

 第二,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必需改变考试与评价方式。只靠纸笔、基于知识点、双向细目表、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是无法测评素养的。指向素养的试题,关键就是三个要素,即在什么情境下,用什么知识,能完成什么任务。事实上,今年国家高考试卷中的一些试题,已经明显在往指向素养的方向设计的。


在这种形势下,“上海教研”需要领先一步,好好研究指向素养的测评这个问题。测评不指向素养,教师也不会指向素养开展教学,教师的教学不指向素养,学生不可能拥有素养。

以测评驾驶素养为例,即使我们用纸笔测试,我们也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如果可以增加成本采用现场考试,那就更加可靠;如果没有条件现场考试,我们还可以让驾驶员提供行车记录仪,我们分析行驶记录仪。只要分析一段时间的行车纪录,我们就不难发现一个人的驾驶素养如何,即安全驾驶吗?礼貌行车吗?尊重生命吗?指向素养的测评说难也不难,不是不能做,而是没有好好去想。

观由心生,想不到,一定是看不到的,看不到,那一定是测评不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目标与路径的建构
无纸化测评不能止于求新求趣
教学的底线《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
摘录|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 怎样实现深度学习?
大单元教学的“困”与“思”
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思考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