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世友指挥中越自卫还击战8——登金鸡山看同登的价值

 1979年1月中旬的一天,朝阳刚刚爬上山颠,两辆军用吉普车急驶在峰峦叠嶂的广西边境。后边一辆车子前座上,坐着一位两鬓斑白、脚登布鞋的老军人,他两手抓着扶手,腰杆挺里,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这就是沙场老将许世友。

  凭祥火车站距金鸡山有20多公里,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40多分钟,就上了金鸡山。金鸡山海拔593米,位于友谊关西侧,扼同登至凭祥的交通要道,距边界线500米左右,山形似一只雄鸡昂首鸣啼,故名金鸡山。山顶上有3座砖结构的古炮台,分别叫镇南、镇中、镇北,据说是我国清代抗法英雄冯子材所建。90多年前,这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战。当时70高龄的清军将领冯子材,率部英勇抗击入侵我国的法国侵略军,歼敌2000多人,取得了抗法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我给许司令员选的第一个观察点是位于金鸡山南侧突出部的南炮台。这里离敌前沿最近处只有300多米,可以看到敌人阵地上的铁丝网、暗堡机枪射孔和堑壕,在堑壕里游动的敌哨兵隐约可见。

  许司令员来到南炮台,环视一周,连声说道:“这个点很好,很开阔,看得很清楚。”那天是晴天,能见度也比较好。举目往南眺望,可以看到位于一个凹部的同登及其周围的5个大小不等的高地。再往东南,是海拔811米的扣考山和800米的扣马山。这两座山就象谅山的两扇大门,只要首先予以攻占,谅山之敌就成了网中之鱼。透过两山之间的低凹地区往南看,是黑压压的一片山,谅山市坐落其间。

  我向许司令员介绍了地形情况,敌军的布置和我们的作战方案。许世友边看边说:“这个方向的地形对我们很有利,拿下同登等于一枪杀两眼。”简明的一句话,生动形象,寓意深刻,高度概括了攻打同登的重要意义:在打高平时,可以起到牵制谅山方向敌人的作用;打谅山时,可以作为前进阵地。在南炮台,许司令员看得很高兴,不时地对着地图问一些问题。看了近半个小时,我估计许司令员看得差不多了,就对他说:“这个点就看到这里吧!是不是先到雷达站喝点水,再去西炮台看看?”在那里可看到被敌人侵占的那座山。”

  “不要,看完了再休息吧!”说着他就向西炮台走去。看着他那毫无倦意的表情,真难想象他已是73岁高龄的人了。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走了近200米,来到西炮台。这里的观察条件也很好,向西看去,距离约1500米处的国境线内,有一个山头格外注目,山上铁丝网遍布,新挖的堑壕象一条条长蛇缠绕山腰,这就是我国神圣领土浦念岭,如今却成了越南侵略者的“黑窝子”。1978年8月15日,越南当局派200多名军人,腰里别着匕首、手枪和手榴弹,手里挥舞着木棒,恶狼似地从三面扑向浦念岭,用雨点般的石块打伤了执行上级决定未予还击的我方工作人员9名,公然侵占了我国领土。

  远望着被越军侵占的浦念岭,我抑制住无比愤慨的心情,向许司令员作了介绍。他没吱声,过了许久,才憋出一句话:“这叫徒弟打师父,恩将仇报。”

  金鸡山两个点的勘察,用了一个多小时。看完后,我们来到了雷达站,刚在操场上坐下,就有不少战士围了上来。战士们没见过许司令员,都想看看这位传奇性的沙场老将。看到这个情况,跟我们一起来的副科长以及雷达站的领导同志可着急了,连声叫战士们走开。许司令员却摆摆手说:“哎!战士么,自己的战士,他们在这不是很好吗?”

  听许司令员这么一说,战士们都凑到跟前来了。许司令员亲切地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

  “报告首长,我们一入伍就在这里。”雷达站的一个战士回答说。

  许司令员又指着另外几个战士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

  其中一个老练一点的战士抢先回答:“我们是炮团的,来这里20多天了,主要任务是搞侦察、测地。”

  他的话刚落,另一个战士接着问道:“首长,越南鬼子欺人太甚,什么时候教训他们一顿解解恨。”

  “打仗怕不怕?”许司令员没有正面答复他们的问话。

  “不怕!有首长指挥,我们一定打胜仗,还怕什么?”回话的还是那个老练一点的战士。他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许司令员边喝水,边和战士们拉家常,显得那么亲密无间。

布局关勘察地形

  从金鸡山回到南宁不久,许司令员又勘察了布局方向的地形。这一次是我陪他坐飞机去的,准备工作比较简单,因为总部已拨给比较好的值班飞机,就停在吴圩机场上。

  1979年1月下旬的一天,我们乘3辆吉普车,从住地出发直奔吴圩机场。上午9时到达登机地点,飞机已准备好了。许世友下车和机长握手,边走边问:“你们准备好了吗?”机长回答说:“一切都准备好了,请首长上飞机。”飞机起飞后仅十几分钟就降落在宁明机场上。南集团的吉普车以等在停机坪上了,我们下了飞机就上车直奔南集团司令部。

  接着,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向勘察的目的地前进。进入布局关这条沟中,所看到的地形都是利守难攻的陡峭石山,很多山都有石洞。这些石洞有的在山脚,有的在山腰。石洞加上陡峭的石山,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它们是防御作战的良好阵地。

  许世友司令员坐在吉普车内,不断伸出头来张望。他在观察、在分析、在研究这种地形的价值,在考虑敌人如何利用这种地形进行布防,也在考虑我军在这种地形上应运用何种战术手段发起攻击。

  我们的吉普车,过了下洞公社不远就上了部队抢修得急造军路,路面窄,质量差,坑洼不平。几处有小溪流过,道路泥泞,连吉普车通过都有困难。对此,许世友专门交待陪同前来的南集团的领导:对这段路要加修,否则,一旦大部队通过,前送后运,肯定会有影响。特别是上百辆坦克通过后,对这条路还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后面的车辆更难通行。

  布局是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离国境线还有500米。我们来到布局村的东南侧,这里是个小鞍部,道路就在这个地点向前沿伸展。南集团的领导同志就让许司令员在这里观察敌人的前沿。许司令员上到山腰看了一会,觉得没有看到什么,特别是没有看到敌人。说也凑巧,这天是个阴雨天气,一阵小雨过后,起了雾,越发看不清。许世友想到前面去看,我向南集团杨、陈二位领导同志传达了这个意思,他们坚持不让去。说前面一段开阔地不好通过,敌人的冲锋枪都可以打到,太危险了。许司令员没有再坚持,只好在布局东南小山上进行观察,他一边观察一边说:“你们看这个方向的地形、气候、环境,是很有特点的,概括起来是:山高坡陡,沟窄谷深,路少质差;山洞多,石缝密;林密草深,藤葛攀缠,河溪纵横,流急岸陡;雨多、雾大、潮湿、虫多有毒,气候炎热;少数民族多。”

广西战区的特点

  我们根据许世友对这个地区的概括,又把中越边境全线的地理、地形情况加进去,在司令部进行了研究:

  广西方向自卫还击作战区域,东起东兴县,西至那坡县,南至越南北部高平、谅山一线。东西长637公里,南北宽50余公里,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

  战区我方一侧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南宁、百色3个地区;防城、宁明、龙州、大新、靖西、那坡6个县和凭祥市。军事上属广西军区管辖范围。

  作战地区位于北纬21度50分至23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其主要特点是:

  山高脊窄,坡陡谷深。战区范围内除高平、谅山、七溪地区有小块盆地外,其他均为山地,面积占80%以上,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有的高达2000米。在较大坝区边沿为低山地和丘陵地,海拔一般在200至500米。山脉走向多自西向北向东南,北高南低,支脉蜿蜒曲折,纵横交错,走向很不规则。山脊一般较窄,有的山谷深达数十米,河流穿越的地方,形成许多峡谷。

  自然洞穴多,石灰岩山占战区山地面积一半以上。这种山,形状非常奇特,诸山彼此矗立,坡度普遍为40至60度,有的甚至达80度。山上天然溶洞遍布,小者容几人或几十人,大者能容几百人。如朔江东北之长白山,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就有大小岩洞30余个;谅山地区的“二青洞”、“三青洞”,都是有名的大岩洞。这些岩洞容量大,出口多,多数洞口有杂草灌木遮盖,难以发现,稍加整修便可作为大仓库、隐蔽部或隐蔽火力点。

  林密草深,藤葛攀缠,难以通行。大部分山地长着茂密的丛林,少部分为茅草山或秃山。植被茂密,种类繁杂,四季常青,阔叶林和藤葛、寄生植物纵横交错,茅草高达两米以上,有的草叶锋利带刺。河谷和江河两岸的山坡,长着茂密的朱琳和灌木丛,人马车炮通行极为困难。

  河流较多,流急岸陡,水位变化大。山区沟谷河溪交错,河床狭窄,大的河流水深一般在两米以上,流速每秒1。5至3米。水位、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旱季除较大河流外,一般均可徒涉;雨季山洪暴发前后,水位可达3至12米。河底多卵石质,两岸陡峻,攀越困难。如高平方向的平江和谅山方向的奇穷河,河谷狭窄,岸高坡陡,河底多为石质。河宽6至12米,最高达18米,岸坡50至70度。

  道路少,质量差,隘口多。战区范围内,我方有一条铁路从友谊关通往越南,越方一侧有河内至同登、太原至克夫、北江至鸿基3条窄轨铁路。我方的平孟、龙邦、水口、友谊关、东兴等11个口岸有公路通往越南,与高谅公路相接,但干线只有4条。越方一侧公路稀少,线路依山傍水,穿行于高山峡谷之中,坡陡弯急,路面窄,质量差,桥梁、涵洞多。如3号公路龙邦至高平段,全长42公里,有桥梁10余座,平均每3公里一座桥。其他边境公路,弯多坡度大,如夏和至东溪公路,仅19公里就有100多个弯,平均每公里6个弯。道路沿线关口、隘口遍布。有些地段不到10公里,关、隘口就有数十个,地势十分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战区气候特殊,雨多、雾多、潮湿,昼夜温差很大。该地区没有四季之分,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5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20至25摄氏度,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9摄氏度,极端高温接近40摄氏度;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15摄氏度,极端低温4至6摄氏度。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晴雨、昼夜温差达15至20摄氏度,白天闷热,入夜寒冷。

  每年雨季,刮东北季风期间,会出现连绵阴雨,短则数天,长达一个月。在平原地区,每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高原山区达2300毫米。

  空气十分潮湿,相对湿度达70%至80%,终年有露水。山区几乎终年有雾,每月10至12个雾日,通常是午夜起雾。午前8至10时才消散。

  每年7月至11月为台风季节,东部沿海常受来自菲律宾的台风袭击,年平均2次,最多达10余次。台风袭击期间,常伴有狂风暴雨,致使河水泛滥,交通断绝。

  旱季和雨季明显不同的气候条件,给军队作战行动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旱季晴朗干燥,道路通行条件和越野条件较好,大部分河流水浅流缓,障碍较小,便于地面部队和航空兵活动;但在山区和高原、夜间和上午多雾,能见度小。雨季多密云、阵雨、雷暴,湿度大,大雨后山洪暴发,河水上涨,道路易受阻塞,部队运动,尤其是机械化部队运动困难。

  战区气候潮热,植物繁茂,因而十分适于病菌、昆虫滋生和繁殖。传染病流行较广,种类很多,已知的有几十种,疟疾、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对人员危害较为严重,疟疾流行最广。据统计,该区患过疟疾的人数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大部分山区为高虐区;痢疾较普遍,在雨季流行更为严重;恙虫、钩端螺旋体多存于潮湿环境和水网地带,人员在这些地区活动,容易引起大面积感染。此外,肺结核、麻风、雅司等慢性病和各种寄生虫病亦有流行。

  有害昆虫也较多,毒蛇最为常见,蚂蟥、马鹿虱、瞎蠓、小咬等是丛林区常见的咬人害虫,可引起局部红肿、瘙痒或出血。蚊、蝇、虱、蚤、螨、鼠等均很多,是许多疾病传播的媒介。

  高平和同登、谅山这两个方向的地形条件,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特点。高平地区毗邻我国广西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县。这里地形特殊,除高平附近有部分土山外,大部分是石灰岩山,海拔多为500米以上,有的达千米左右,覆盖着茂密的丛林和蒿草。石山坡度陡,一般为80度左右,多数无路可走,难以攀登。山上天然洞穴多,两山之间形成深谷。公路多穿行于两山夹一沟的峡谷之中,路窄、弯急,曲半径小,坡度大,绝大多数路段不能会车。河流较多,多数地段虽可徒涉,但水流很急,河岸一般又陡又高,坦克涉水时,上下河岸有困难。气候变化快,雾大雨多,昼夜温差15至20摄氏度。

  高平地区最大城镇是高平市,是高平省会。市区长宽各两公里,四面环山,地形复杂险要,系越北地区军事重镇,通往河内的一个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同登、谅山地区与我广西凭祥市毗邻。谅山距我边境18公里,是谅山省省会,越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区为一小块盆地,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3。5公里,四面环山,交通发达,南通河内,北达高平,东至禄平,西抵太原,铁路经城内纵横南北,奇穷河横断市区,是越南北方的要塞,通往河内的大门。同登距我友谊关4公里,扼守中越主要通道,是谅山的咽喉,自古就是军事重地。

  同登、谅山地区,也属山岳丛林地带。与高平地区地形特点所不同的是,土山较多,夹杂着部分石山,多呈东西走向,支脉纵横交错,海拔在300至900米之间,高差较大,南缓北陡,坡度一般在30至50度,有的达60至80度。大部分山地为茂密的杂树草丛所覆盖,藤葛盘绕,四季常青。石山多分布于同登、谅山以西,怪石突起,荆棘丛生,奇形怪状的大小石灰岩溶洞、缝隙,密布于山的谷部,多为草丛、藤葛遮盖。绵亘起伏的大小山头,形成若干深沟峡谷。村寨稀少,道路不多,河溪纵横,流量受季节影响很大,除奇穷河外,一般可徒涉。气候潮湿多雾,昼夜晴雨温差较大。同登东北侧的扣考山、南侧的扣马山和谅山以东的扣当山三足鼎立,形成同、谅地区的天然屏障。

  广西方向作战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对军事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总的来看利守不利攻。对我还击作战来说,不利因素是:部队机动不便,体力消耗大,判定方向困难,组织指挥复杂;不便观察、射击和诸兵种协同;通信联络、前送后运等保障任务十分艰巨;部队的卫生防疫、伤员救治以及武器装备的防腐防锈问题非常突出。有利因素是:隐蔽条件好,便于部队密切接敌,突然发起攻击。便于实施包围迂回,近战夜战;便于穿插分割、各个歼灭敌人;便于就地取材构筑工事、设置障碍、架设便桥和制作泅渡漂浮器材。

  站区范围内的社会条件比较复杂,居民稀少,民族众多,风俗各异,而且由于黎笋集团长期的反华宣传,群众中毒较深,与我军敌对情绪较大。

  越南北部地区主要民族有18个,如将各种支系计算在内,则有40余个。其中越南族最多,约占85%以上。这些民族,各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复杂,禁忌较多。

  越南族又叫京族,讲越语,大部分以农业生产为主,衣着朴素,着白色,主食大米,有饮茶及嚼槟榔等嗜好。大多数人信奉大乘佛教,其次是天主教,有的信儒教。一般用农历,同我国一样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较大的宗姓有阮、范、陈、吴等,姓在前名在后,子女用父姓,妇女在姓与名之间加一个“氏”字。

  土族为壮族的一个支系,约占越北人口的3。1%,居于低山地或谷地,讲土语。主要从事农业,种稻谷。衣服平常为蓝靛色,节日为白色,男子盘发辫于脑后。主食糯米,有嚼槟榔及染指的嗜好。山寨一般有10至15户,住高脚房,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外人不得进入内室。信鬼神,凡事请巫师卜卦,在神座前不能乱说话。用农历,较大节日与越南族相同。

  孟族人外貌与越南族相似,约占越北人口2。6%,讲傣语,有10余个支系,其中角孟占该族三分之二。越南解放前,处于酋长制部落社会,以务农狩猎为生,服装艳丽整齐,主食大米,玉米。房屋依山坡建筑,十分简陋,三四户合住。信鬼神,风俗习惯与越南族相似。

  傣族与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缅甸的掸族有族属关系,分白傣、黑傣等6个支系,约占越北部总人口的2。4%,多住河谷坝区,务农为主,穿深蓝色衣服,包头巾。白傣妇女喜穿秀有红、白花的衣服,包白头巾。黑傣妇女穿黑衣,爱戴首饰品。主食糯米,住高脚房,家具简陋。信鬼神、灵魂,忌睡觉时将白被里翻在外边。除春节外,“春耕”、“新灶”是两个最热闹的节日。

  农族又叫黑衣族,与我国壮族同族,约占越北总人口的2%,说话同广西口音,用汉文、越文。与土族杂居,语言和风俗习惯接近土族。务农为主,少数经商。喜穿蓝色裤,男人结发辫于头上。主食大米,包谷和黍。

  苗族与我国苗族同族,分红苗、青苗、花苗、白苗4种,约占北部总人口的1。4%。有本民族语言。会说越语、傣语,有些人识汉字。苗族人性格真诚,重团结,勤劳勇敢,务农为主。白苗和花苗喜好浅色服装,青苗和红苗喜爱深色服装。房屋和家具简陋,各住户相距两三百米,遇不幸的事就迁居。主食大米、苞谷,好饮酒、宴客。不多与女人说话,有的不愿别人摸孩子的头和手,忌客人说菜里盐不多,有抢亲的风俗。

  瑶族与我国瑶族同族,约占越北总人口1。2%,多住山区,有本民族语言,也说傣语和汉语,并能用汉字。以务农、伐木、狩猎为生,种山地。服装喜爱黑青色,妇女头上用布攀缠,象草帽形。禁忌较多:忌吃狗肉;门口挂有青树枝,表示敬神,外人不得进入;忌挂白色蚊帐;农历三月祭祖先,忌外人进入。

  另外,还有山由族、高朗族、宁族、山支族、罗罗族、云桥族、乌尼族等,约占越北部总人口0。2%至0。5%。

  众多的民族,复杂的风俗习惯,繁杂的语言,加之黎笋集团的反动宣传,将给我军的群众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战区的经济条件,可以说对双方作战行动都没有多少有利之处。这一地区虽有丰富的林业和矿产资源。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特别是黎笋集团穷兵黩武,推行“要大炮,不要大米”的政策,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经济十分落后。除煤炭、电力、纺织、水泥和小型机械修配外,几乎没有工业,农业连年歉收,粮食奇缺。越军消耗的军需物资,城乡商店里销售的商品,相当一部分还是我国援助的储备物资。

  这种经济状况,给我军自卫还击作战和后勤保障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各种物资要靠国内供应,在战区难以就地筹措。

  现地勘察之后,各兵种、各部队都在积极进行准备,修改、补充行动计划。各级联合指挥机关,在各兵种、各单位的计划基础上,又补充修改了本级的作战计划。各军种、兵种的计划确定后,军区前指又补充、修改了一次作战计划,并上报军委和总参谋部。

  计划经军委批准后,军区前指又开了作战会议,向所属军种、兵种、各大单位下达了作战命令。为了保密,命令的内容只讲该单位执行的部分,这叫个别命令。

  各军种、兵种、各大单位接到命令后,就按规定的部署,将各自的部队调到应到达的位置。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做好一切准备,等待命令向越军发起还击。

  许世友司令员在考虑如何给越军一个突然猛烈的打击,如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它个措手不及,把战场的主动权稳稳地操在自己的手中,打破越军任何挽救败局的企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越自卫还击战战史
1979年那些事儿(二)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特点
为什么高平战役投入兵力最多?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 四)激战高平
79年解放军是一天前进一公里打到谅山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