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南联大人物之院士夫妻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对夫妻,他们都是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国的核物理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丈夫张文裕,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开创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世界上第一个发现μ介子的科学家,发现μ子原子及其能级间跃迁发射的γ射线,被称为“张原子”和“张辐射”,轰动国际物理学界。

张文裕是福建人,兄弟姐妹八人,家境贫寒,生活艰苦。16岁那一年,父亲强迫他成亲,张文裕坚决反抗逃出了家。本来在泉州培元中学读书的他无法继续上学,只好去了一所小学,边工作边自学中学课程。

当时培元中学校长十分欣赏张文裕的品学兼优,为他写了推荐信,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谢玉铭教授又为已经错过入学考试的张文裕争取到了参加补考的机会,并最终因成绩优异被破格录取。在燕京大学期间,张文裕做了许多兼职工作以便能生存下去。20岁时刚开始读大四的张文裕因成绩优异被破格聘为兼职助教,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本科毕业后留在燕京大学继续进修,2年后取得硕士学位。

1934年,张文裕公费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深造,跟随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教授攻读博士。在此期间他研究了原子核结构,验证了原子核液滴模型,并研究不同的原子核被γ射线和快中子轰击所产生的不同反应,这一成果开启了核反应领域研究的新方向。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文裕归心似箭,请求回国,但必须完成学业,取得博士学位。于是,张文裕申请提前考试。1938年初,张文裕顺利通过考试,于11月克服重重阻碍回国。在等待毕业证书的几个月内,为了能更好地为抗战服务,他自费到德国学习作战需要的专业技术。并托同学介绍,想去国民党防空学校,希望能用学到的防空技术支持抗战。没想到回国后在贵阳等 了 40 多天,只等到了一封“另谋高就”。

张文裕、华罗庚、吴征铠、王竹溪

1939年2月,吴有训介绍张文裕入四川大学,不久又到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西南联大张文裕讲授的核物理课程是“天然放射性和原子核物理”,当时中国的大学能开出这样课程的人凤毛麟角,他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科研方法,也把追求真理、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传承给学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与在湘雅医学院教书的王承书结为了夫妻。

1943年,张文裕收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再次远涉重洋,从事核物理的研究与教学,继续致力于微观世界的探索。王承书也获得了奖学金到美国攻读博士。在美工作期间,张文裕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文裕、王承书夫妇放弃了加入美国籍的机会,准备用所学知识回国效劳。但张文裕作为“全美中国科学家协会”执行主席,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回国申请一次次石沉大海。直到1956年,张文裕夫妇才带着6岁的儿子,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回国后,张文裕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多个重要职位, 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张文裕受周恩来总理委派前往瑞典参加了他们的授奖仪式。(当时的杨振宁、李政道并没加入美籍,准确地说只是旅美科学家)

1959年至1964年,张文裕任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的中国组组长,带队前往苏联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回国后建造了大云雾室,使我国宇宙线的研究工作得到突破性进展,培养出一批我国第一代宇宙射线研究人才。

1972年,张文裕与其他17位科学家共同向周恩来提出“发展高能物理、建造高能加速器、尽快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建议。当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工程终于开始实施时,张文裕既激动又欣慰。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顺利建成,张文裕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张文裕在奇特物理原子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研究,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我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培养了 一批骨干力量。

妻子王承书是湖北武昌人,核物理学家,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研究员,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

与丈夫不同的是,王承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幼年时就经历过良好的教育,当年考入燕京大学时,选择的是当时最难懂的物理学,在招收的12名学生中,王承书是唯一的女性。四年后,该班仅有4名学生取得了毕业证,王承书是其一且位居榜首,还获得了金钥匙奖。

之后王承书在燕京大学又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燕京大学任职物理系助教。1944年王承书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并留在了密歇根大学工作,还曾两度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工作.

王承书也义无反顾的回到了中国,并且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检查,

1956年回国时,王承书为了避免美国审查,在回国前将科研有关书刊和资料分成了300多个邮包,从美国陆续寄往了北京。王承书起初的专业并不是核物理,而是气体分子运动学理论,在该项目上有着领先世界的研究成果。但回国之后,因为国家需要,王承书开始研究核物理,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热核聚变领域顶级的专家。

1961年,苏联单方面撕掉了合约,并撤掉了所有专家,我国第一个分离铀同位素用的气体扩散工厂面临严峻的形势,钱三强希望王承书能研究铀同位素的分离。王承书毅然接受了她未曾做过的铀同位素分离工作,从此隐姓埋名,人间蒸发,她的名字也不再出现在我国物理界。

夫妻二人为我国的核物理事业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却依旧默默无闻。王承书晚年患有眼疾,却一直坚持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因病住院时,医生建议打进口的药,结果她嫌贵。“双院士”夫妻实属罕见,但这个家却只有几十平米,没有一件高档家具。

1992年,在弥留之际,张文裕立下遗嘱:捐献全部积蓄,不为子孙留遗产。他给西藏捐献10万元建一所小学,后被命名为“文裕希望小学”;给母校泉州培元中学捐献3万元。 余下的存款和利息2万元全部交了党费。张文裕的捐款是当时希望工程收到的国内最大一笔个人捐款。他去世后,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将他的骨灰安放在了他呕心沥血多年的高能加速器旁边,永久地陪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旁。两年后的1994年王承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物理学中的巾帼,回国后却神秘消失,丈夫:我们已经30年没见了
中国第一位女院士何泽慧,不只是钱三强夫人,更是中国的居里夫人
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赵忠尧
科学家之光|她是杰出核物理专家,却埋没一生功绩,遗书令人唏嘘
她让祖国核技术进步50年,却神秘消失,丈夫:我30年不知她在哪
【科技名家】张文裕:开创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