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5年,粟裕突然通知改变作战计划,张爱萍勃然变色:我要找陈赓

老覃在此前写了《1949年,张爱萍拒绝配合作战,发报告给军委,粟裕怒:这是要干嘛》一文,文中提到,张爱萍在1949年9月赴莫斯科与苏方商谈创建中国海军的合作细节,结果却是受尽了冷遇,空手而归。

为了能争取到苏联人的支持,毛主席在1949年12月亲自指定在苏联留学多年、并与苏联领导人相熟的萧劲光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兼第一海军学校校长,再赴苏联谋求合作。

此外,又由于攻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员是王建安调任为上海军事指挥部任司令员,张爱萍被安排离开了华东海军,接替王建安的工作。

七兵团和浙江军区原下辖有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三十五等四个军,十个军分区和所属部队。

张爱萍上任时,三十五军番号已撤销,军直和炮兵团归海军。

到了7月,二十三军又划归九兵团。

这还不算,1952年1月,军委决定取消兵团建制,所属各军直接归华东军区暨三野指挥。

如此一来,张爱萍的头衔就只剩浙江军区司令,部队只剩下军分区和独立师。

老覃在前些天写的《1959年,罗瑞卿升任总长,张爱萍申请调职,罗瑞卿:这是针对我喽》一文中还提到,军委在1952年决定成立公安军,即张爱萍所掌管的独立师被改编为了公安师。

如此一来,浙江军区彻底成了个空架子。

张爱萍作为一员堂堂名将,从指挥野战军作战,转为了专搞民兵工作的省军区负责人,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但是,张爱萍很快调整了心态,他觉得,浙江沿海的敌情还是很严重的,国民党控制了从渔山到大陈的广大列岛,海上交通不畅,连渔船都无法出海。自己没有了部队,无法实现攻岛的计划,只能专注于训练民兵,静待战机。

但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1952年初,华东军区司令员兼华东局第二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长陈毅电令张爱萍赶赴华东军区所在地南京报到。

原来,在这个时期,华东军区副司令粟裕调任总参任副总参谋长,原军区参谋长张震调总参任作战部长。

张爱萍被正式委任为第三野战军暨华东军区参谋长,全盘抓管军事工作。

张爱萍摩拳擦掌,继续筹谋解放浙江沿海岛屿问题。

他在4月29日通过作战部部长张震给毛主席和军委的报告:准备以21军2个师和海空军参战,先打大陈,后取一江山岛。

毛主席批示:“朝鲜停战前,先不要展开攻岛计划,等停战以后再说。”

张爱萍有了更加充分的时间来精心、细致地谋划攻岛计划,还亲自带领一个在朝鲜打过坑道战的工程技术勘查小组,在沿海一线做周密的勘查工作。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及台湾问题再度成为了我党的中心议题。

国民党方面在8月与美军在台湾海峡举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公然和我示威和挑衅。

到了1954年初,蒋介石又和美国酝酿“共同防御条约”,意图将协防范围扩大至浙、闽沿海。

毛主席在7月20日指示彭德怀:

“形势变了,准备解决浙江沿海敌占岛屿,你们着手吧。”

这样,彭德怀于8月2日召开了解放闽浙岛屿作战会议。

张爱萍陈述了“先取一江山岛,后攻大陈”的解放大陈列岛战役计划。

浙东前线指挥部于8月31日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

接下来,张爱萍不断调兵遣将,于12月11日成立了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后方勤务部。

军委在此前电告华东军区,拟定于12月20日攻占一江山岛,以迫使美蒋不能把浙闽沿海岛屿包括在《共同防御条约》范围之内。

但美蒋还是在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华东军区于12月9日向军委请示:作战行动准备完毕,是否按原定12月20日发起攻击?由于毛主席在12月11日提出:“美军正在浙东海面作大演习,攻击一江山时机目前是否适宜,请加考虑。”

军委给华东军区的答复是:“不必太急于攻占一江山,可延至1955年1月,也可不必选择一江山为目标。”

箭在弦上,上峰却下令改弦更张,张爱萍等人只好把攻击时间推至1955年1月,但坚持“仍以攻取一江山为宜”。

彭德怀于12月21日回到北京,通过请示毛主席,以军委名义复电华东军区:

“关于发动攻击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时间问题,应积极准备,只要准备好了,确有把握就发起进攻。”

但是,大陈海域的冬天,是风高浪急的季节,狂风日夜呼啸,涌浪达到六七级,以我海军现有的舰艇吨位很难发起任何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

君不见,就连骄横不可一世的美军第七舰队,也驶离大陈海域,躲到菲律宾过冬了。
唐朝名将李朔雪夜取蔡州,讲究的是出敌不意,攻敌不备。

如今,开国名将张爱萍也要在这严寒的冬季打一场出敌不意的漂亮仗。

显而易见,这仗的开打时间必须是一个“黄道吉日”。

张爱萍对这个“黄道吉日”的要求是:风力不大于五级,浪高不大于四级,能见度、云量和云高,均要适于炮兵、舰艇和航空兵执行战斗任务。

为此,张爱萍和聂凤智等人把精力都投放到气象站观察和分析报告上。

气象专家们搜集了近二十年来的我国海洋气象预报,参考了北起苏联库页岛,南至印尼广大海域的气象资料,经综合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浙东沿海的冬季的每年1月16日至20日,是一个绝佳的好天气时段!

张爱萍于1955年1月6日上报总参谋部,称:根据气象测量结论,1月17、18、19日风、浪、潮汐适宜海空作战,因此,我军将于17日前完成一切作战准备,18日定为作战日。

1955年1月17日,果然天朗气清,万里晴空,虽然气温还是很低,却是柔风轻拂,波澜不惊。

张爱萍和参谋长王德率前指陆海空三名参谋一大早从宁波赶往头门山前沿指挥所。

上午10时,车子刚刚进入临海公路段,就被军分区的战士截停了,说是华东军区转来总参谋部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作战行动。

军分区负责人还出示了总参谋长粟裕于1月16日夜发出的电报:“1月18日攻击一江山为时过早,必须继续充分准备,在气象良好的条件下,确有把握才能发起攻击。可推迟至2、3月份。”

张爱萍读了这封电报,勃然变色,低低地说了句:“莫名其妙!”

他回头和王德商量了一下,然后说:“给我打通陈赓的电话,我要找陈赓!”

老覃在前天写的《1943年,张爱萍俘虏了两个日本女兵,消息传开,战士们争着跑来看》一文中讲到:张爱萍的性格不但和陈赓有些相似,而且还是很要好的朋友。

当年,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后,改为陕甘支队,陈赓任二纵十三大队(原三军团所属红十二团)任大队长,张爱萍任政治委员,两人有过一段非常愉快的合作时光。

张爱萍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给陈赓,是因为陈赓现在是主管作战的副总参谋长。

陈赓在电话那边不等张爱萍开口,就哈哈大笑,在电话中说:“我就知道你肯定会给我打电话!”

张爱萍这个时候正在气头上,气鼓鼓地说:

“不能接受粟总长发来更改作战计划的命令!原因只有三条。一、部队已经全部进入待机地域,如果撤出来,我们的整个作战企图和我们设计的这套打法都会暴露无遗,给今后重新组织将造成极大的困难;二、新的义务兵役法刚刚颁布,参战老兵,大多经过入朝作战、解放战争,又经过长时间的三军协同作战训练,兵员素质很高,如推迟,都复员回家,以后时机难得;三、18日气象预报天气良好,天时、地利、人和全有,失之不可再来。”

陈赓问:“那你对这次战斗有绝对把握喽?”

张爱萍说:“'绝对’不是一个指挥员应该使用的。”

陈赓说:“那好吧,我向粟总长报告。”

张爱萍说:“你去报告吧,明天我是要展开始行动的!”

1955年1月18日8时,张爱萍发出了作战指令,我军集中了约1万人的陆、海、空兵力发起一江山岛战役。

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的协同作战。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在白天发起的三军登陆作战。

战斗于1月18日上午8时打响,历时10个小时,共毙俘国民党军1086人,击沉军舰3艘、击伤4艘,胜利解放了一江山岛,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

彭德怀在当天兴奋地向毛主席报告:“我军仅用三个小时就攻克一江山岛,全歼守敌。”

毛主席沉吟着说:“从军事上看是胜利了,从政治上衡量,还有待于观察和考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一江山岛,许世友要求开国少将撤回部队,少将:岂有回的道理
运筹帷幄 一剑封喉: 我军一江山岛战役的谋划组织
张爱萍遗憾错过解放战争,副兵团的级别,为何能评上将?
打一江山岛,总指挥和副司令员发生争执,陈毅说:听张爱萍的!
张印珍丨参观一江山岛战役有感
三年没打过仗,回来就指挥30万大军,这一战为何非他不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