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埔一期生之宋希濂(一)

宋希濂(1907-),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重要将领,陆军中将。自第一次东征到三年内战被俘,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他在195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东征北伐

宋希濂,湖南省湘乡县溪口人,于1907年出生在一个富裕中农家庭,其'先世多为文人'。曾祖样蟾桂曾随左宗棠镇守西北边关,在甘肃省任过县知事、知府等职。祖父宋公卿和父亲宋宪文均饱读经书,但未踏入仕途,只在故乡耕读自娱。母亲姓彭,闺名玉贞,秉性慈祥,笃信佛教。宋希濂共有六姊妹,其排行第六。

宋希濂幼年时,就由父、叔教读古文诗词,八岁那年,就读乡村私塾,随后又在小学读了五年。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的作文成绩很好,与同学曾三意气相投,合作创办了《雷声》墙报,文中充满了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祸国殃民的愤懑,洋溢着爱国热情,深受国文教师熊亨翰(熊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赏识。次年,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了工人运动领袖黄爱、庞人铨,他和同窗好友在《雷声》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当局。幸得一些师生的同情和支持,没有受到当局的迫害。

1923年冬,宋希濂经熊亨翰的介绍考入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设在广州的陆军讲武学校。翌年1月,他说服亲人,自筹路费,辗转汉口、上海、香港,到达了广州。3月下,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在第一中队第三区队。6月上旬,加入国民党。12月,他毕业被分派在黄埔军校刚成立的教导第二团四连任副排长。半个月后,升任该连一排排长。

1925年春,在讨伐叛军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中,宋希濂参加了攻克淡水城和棉湖战役。战后,升任第四连副连长。5月下旬,接任连长。不久,带领四连参与镇压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部的叛变。攻克了滇桂军设在广州郊外的轴心阵地瘦狗岭。随后,经陈赓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9月下旬,广州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二次东征,宋希濂参加了攻克惠州、潮州、汕头、海丰、河婆、阿田、横冈诸战斗。不久,升任副营长,随部驻防潮州。'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便与中国共产党脱离了关系。他说:'在当今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革命政党,目标是一致的。由于军队方面要求军官不要跨党,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我打算不再跨党;''我可以保证,决不会做有损于国共合作的事!'随即被调任广州新编第二十一师六十三团第一营营长。

1926年7月,宋希濂带领一营随部北伐。从广东韶关出发,翻越大庾岭,进入江西,经赣州、吉安、鹰潭、上饶,长驱直入浙江。孙传芳部的孟昭月军据杭州外围之桐庐顽抗,宋希濂率领第一营争山头、抢渡口,多次与孟部进行肉搏,攻克了桐庐,自己也身负重伤,被送进杭州医院治疗。以后转到苏州教会医院养伤。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希濂在医院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说:'学生为党为国忧虑,切望校长百忙中赐教。'并劝蒋对那些'有为青年','不宜任意杀戮'。不久,便被蒋召回南京,提升为中校。年冬,又被蒋送往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深造。

1928年,日军制造了济南'五·三惨案'。宋希濂得知消息后,与在该校学习的四十多名黄埔同学一起,组织东京的一千多名中国留学生,在中华青年会馆召开大会,抗议日军的侵略行径。他担任大会主席团的主席,首先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讲演,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正当准备出发游行时,宋希濂等被警察拘留,关押半个月之久。后经中国政府驻东京领事馆交涉才被释放。事后,他与一些同学上书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要求罢学回国,参加对日作战。但没有得到批准,只好修完学业。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宋希濂被召回国,任国民政府警卫军教导一师中校参谋。随后调任营长、副团长,在大战中,因战功卓著,提升为该师第二团团长,后调任该军第二师第六团团长。年冬,又升任该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

请缨抗日

1931年,警卫军第一师改编为第八十七师。宋希濂任这个师的第二六一旅旅长,率部驻南京的小营、马标一带,以'拱卫京畿'。

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宋希濂'深感形势严重,非奋起抗战无以图存'。1月31日下午,也请见了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代表第二六一旅全体官兵请缨,开赴淞沪前线抗倭,表示说:'国家面临亡国之祸,''军人报国在今朝。'当要求被拒绝时,就与何吵了起来。这天晚上11时,他又鼓噪所部营长以上干部三十多,乘车闯至何的住宅,再次请愿,与何一直争执到凌时晨1点多钟,使何不得不答复说:'如有必要,再派你们这个旅开往上海参战。'

2月初,宋希濂奉第五军军长兼第八十七师师长张治中之命,率部入沪参战。9日,到达十九路军军部所在地﹣﹣上海附近的南翔。他和本军的第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副师长李延年、旅长杨步飞、钱敦体向全国发出通电,说:'值此国家存亡关头,爱本中央团结御侮之旨,请命杀敌。现已全部开抵上海,听命于蒋(蒋光鼎,时任十九路军部指挥)总指挥。誓与我十九路军亲爱将士,喋血沙场,共同生死,…宁为战死之鬼,羞作亡国之民。'

18日,宋希濂将部队布防于胡家宅至吴淞西端曹家桥一线。21日下午,日军数百人在炮火掩护下,企图强渡蕴藻浜。他立即组织火力阻击,激战两小时,将敌击退。第二天下午,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向庙行镇方面猛攻,情况十分紧急。张治中征询宋希濂的意见,抽调第二六一旅的一个团前往增援。他回答说:'如果情势需要,自当遵命照派,'但'一个团开往庙行,至快要四五个钟头才能赶到,缓不济急,'建议'以本旅主力立即渡过蕴藻浜,向敌军侧背攻击,借以减少正面的压力'。得到张治中的同意后,他即率部过河,令第五二一团向右首先夺取齐家宅,继而向北孙宅、西港方向攻击;第五二二团向左先攻占陆家桥,再向南孙宅、顾家桥宅一带攻击;这样,使日军受到第五军及第六十一师的三面夹击,不得不调出约两个大队的兵力和一部分炮兵防守侧后,放弃了中间突破的计划。

24日,宋希濂奉张治中的命令,将部队撤回北岸守备原阵地,只留一小部在南岸临视敌军的活动。3月1日,日军在江湾、庙行一线发起全面攻击。从日本国内海运来的增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左侧背。宋希濂认为,援部队,同时在浏河附近登陆绕攻,威胁着'部队必须迅速到达浏河','抢占茜泾营,拒止或迟滞敌军前进'。否则,敌军'先我占领响'。可是,当他奉命率先头营经刘家行、罗浏河,对整个战局将会发生严重的不利影店到达浏河时,日军已先登陆,占领了浏河屏障茜泾营,他便令部队与敌军展开激战。这时,蒋光鼐已命令各部于晚间转移阵地。宋希濂即按照张治中命令撤出战斗,向太仓集结,警戒西竹桥、横沥桥、太仓城、西湖川

图片源于网络

塘一线。5月5日,中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第二六一旅调至南京整训。不久,宋希濂升任第八十七师副师长。

镇压义军

1933年8月,蒋介石为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将第八十七、八十八师的四个补充团编成第三十六师。宋希濂任该师师长,率部于9月中旬抵达江西抚州,并兼任该城警备司令。

12月,宋希濂奉命带领该师,经金石谷、资溪,进入福建,参与镇压十九路军和'福建人民政府'。次年1月,协同刘和鼎部攻打延平。这里是建溪、富屯溪、沙溪三江的会合点,位于闽江上游,东、南、北三面环水,西北是九峰山,城内驻有第十九路军的一个师,易守难攻。在预定攻击的头一天,宋希濂带着各旅、团、营长,对九峰山的地形及守军阵地的构成、工事的强度,进行了详细的侦察。第二天,他'声东击西',以第二一一团向第八、第九峰攻击,并集中全师炮兵支援,接连攻下几个守军阵地;令第二一五团,利用夜暗隐蔽接近第四、第五峰间的地带。当守军判断失误,抽调右翼阵地的部队增援第八、九峰时,他立即命令第二一五团发起冲锋,一举攻占了第四、第五峰,致使守军防线全部动摇,很快夺取了九峰山。守军失去屏障,无法继续抵抗,只好出城投降。战后,蒋介石亲写一封嘉奖信,空投给宋希濂。信中写道:'三十六师已攻占九峰山,使余喜出望外。……原先九峰山地形险峻,工事坚强,故只要三十六师助攻,以牵制敌军兵力。因此,余没有叫炮兵支援你们的攻击,而你们英勇奋发,竟一举攻克九峰山要点,此种精神,实堪嘉奖。'当晚,蒋又通电全国军队,表扬第

三十六师这支新编成的部队,'于讨伐叛乱战役中首建奇功'。

攻克延平后,宋希濂率师向古田推进,追击撤出福州的第十九路军余部,经福清、蒲田,直至惠安,迫使该军全部接受改编。

图片源于网络

杀害秋白

镇压'福建事变'不久,宋希濂将部队集结于福建新泉附近,参加'围剿'中央苏区红军。9月中旬,奉顾祝同之命,进攻白依洋岭的红军主要阵地。27日,他首先指挥炮兵向红军的前沿警戒阵地猛烈射击达二十多分钟之久,接着,以'主力从左面突破,正面作为有力的进攻牵制',在飞机的支援下,连续发起攻击,于当日晚夺占了白依洋岭。正当他洋洋自得时,突然遭到隐蔽在山林中红军战士的射击,身负重伤。转到后方疗养。

1935年5月,宋希濂仍回第三十六师任原职.率部驻福建长汀。就在他住院治疗期间.瞿秋白遭福建省保安团建捕。三十六师根据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的命令,将瞿秋白转押到师部。宋希濂在青年时期,曾读过瞿秋白写的文章。他对瞿说,田园荒芜是共产党人搞阶级斗争的结果,阶级斗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劝瞿放弃共产主义信念,遭到瞿秋白的严厉驳斥。6月,他奉蒋介石'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的命令,杀害了瞿秋白,叫人买了一口棺材装殓,埋葬在长汀中山公园旁侧。晚年,他回顾此事时说:'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文学家……竟死于我之手,将我碎尸万段,亦不足以蔽吾之事!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沪宁御侮

1935年夏,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调到苏州一带修筑工事,准备应付日军入侵。'西安事变'后,他'感到惶惶不安',考虑'蒋介石是否会丧失生命?今后政治局势的演变如何?'12月13日晚,奉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之命,率领第三十六师,沿陇海路,开往陕西潼关,准备'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后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其部便进驻西安,他即兼任西安警备司令。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的当晚,宋希濂奉'火速赴上海参战'之令,即挥师南下,进入江湾天宝路及大场一线,与日军展开了逐街逐屋的激烈争夺,周旋了两个多月。在这期间,其部先后补充了四次兵员,官兵伤亡达一万二千多人。8月

20日,他指挥第二一六团,担负主攻任务一举冲过了唐山路、东熙华路、百老汇路,直逼日军重要据点汇山码头。敌人不支逃窜至外白渡桥,向桥南英军投降'死伤不下四百余人'。

10月下旬,宋希濂升任第七十八军军长,仍兼第三十六师师长,奉命将部队撤至苏州河南岸据守,曾多次击败日军的强渡。11月6日,日军集中炮火,掩护工兵架桥,强渡成功。阵地被突破后,宋部于9日傍晚向昆山方面撤退。因与上级指挥机关失去联络,又撤至苏州。17日晚,与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取得了联系,将第三十六师开往南京。

11月22日,宋希濂率领第三十六师残部三千余人参加南京保卫战,归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指挥。补充两个团的兵员和一批枪枝弹药后,担任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一线的防御任务。12月9日,南京外围阵地基本丢失。13日晨,唐生智命各部分路突围。宋希濂指挥部队掩护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渡江,并负责控制其余部队按指定方向行动。但各部队都争先涌至下关。觅船过江,无法控制局面,便率部于当晚12时渡江撤退。

会战徐汉

南京失守后,宋希濂调任荣誉第一师师长,驻湖南浏阳。1938年5月,调任驻防河南的第七十一军军长。当时,侵华日军统帅部调动四路大军会攻徐州,并以肥原的十四师团从荷泽北面的双口附近强渡黄河,截断陇海铁路,阻止国民党军队东进增援。蒋介石以薛岳为前敌总指挥,集中了六个多军的兵力,围歼土肥原师团。宋希濂奉命率第七十一军的八十七师及军直属部队和第二十七军为西路军,自西至东,向仪封、内黄、马王岩攻击。5月21日,令其一个团向仪封寨东北一带突击,一个团向仪封南面迂回,威胁日军的侧背。日军害怕被包围,乃弃寨向西南窜逃。22日,他督部与第六十四军分两路向西攻击前进。但因东路军的桂永清和邱清泉连吃败仗,丢失战略要地兰封城,使土肥原师团摆脱被包围的局面。不久,蒋介石增调兵力,重新策动围歼土肥原部。宋希濂负责指挥攻击兰封城,第八十七师攻城东北面,第八十八师攻城西南面,经过两天激战,收复兰封城。这时,由鲁西南下的另一部日军,突破了黄杰第八军的阻援,又被迫放弃对土肥原师团的围歼。宋希濂部也随主力部队撤至河南邦县一带,进行整补。

在保卫武汉的会战中,宋希濂率领四个师,在史河地区阻击从六安西进的日军第十二师团荻州立兵部及十六师团一部。他令第三十六师、第八十八师分别抗守富金山要地的左右两翼,第六十一师占领固始阵地,竭力阻止敌军西进。从9月2日开始,与日军在富金山激战了十天。日军十二师团伤亡过半,五次补充兵员也未能侵占山腰一线的主阵地。这时,日军又从侧背迂回包围,夜袭守部指挥部。他即以第八十八师进行伏击,歼敌五百人以上。日方报纸报道说:'此役由于受到敌主力部队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毫无进展,''我军遇到强手,束手无策……'

随后,日军又以另一部攻陷固始,进击商城,威胁富金山阵地之侧背。9月11日,宋希濂奉命放弃原阵地,将部队转移至沙窝、小界岭一带防守。他和第三十军军长田镇南的指挥所同设在一个村庄,共同协商,密切配合,两面夹击,致使日军月余未能突破防线。在这两次战役中,第七十一军受到国民党军委会的嘉奖,宋希濂获得华胄荣誉奖章与奖状。

10月中旬,日军撇开宋部阵地,从潢川、罗山进击,攻占了河南信阳。随即越过桐柏山脉,占领应山。防守武汉东北地区的部队面临陷入包围圈的危险。宋希濂奉命率部从小界岭一线撤退,经花园、云梦、京山向钟祥以西地区转移。其部转至花园附近时,已处在日军大包围圈中。他分析判断:'如再向西前进,可能钻入敌军口袋,有被歼灭的危险。在此观望坐延,敌军将包围圈缩小,亦有被歼的危险。'于是,将部队分散隐藏在三里城、宣化店、七里坪一带及花园的东北地区;命令所有无线电台,停止与外部联系,同时,派部队监视黄安、花园、应山方面的敌军动态,伺机突围。当他了解到敌人白天出来活动,晚上龟缩城内的行动规律后,便在一天晚上,突然率领所部两万多人,安全跳出了包围圈。然后,渡过淮河,经息县、驻马店,转至南阳地区集结整训。这一举动,获得了蒋介石、何应钦的电令嘉奖。

1939年冬,宋希濂兼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翌年春,因病请假解除第七十一军军长兼职。9月,又兼中央训练团副教育长。

图片源自于网络

横戈远征

1941年11月,宋希濂升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次年4月底,其所辖的中国远征军第六十六军,在缅甸被日军战败退到云南后,一些高级军官利用兵额空缺,大肆贪污。他知情后,即向军事委员会报告,经批准后,撤销了该军和所辖的新编第二十九师的番号,并将军长张轸、师长刘伯能、马维骥革职查办。该军残部五千多人,重新组编为新编第二十八师,归入第七十一军的建制。第三十六师则改为独立师,由本部直接指挥。

5月4日,宋希濂率部沿滇缅公路西进,阻击占领缅甸腊戍继续东进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8日上午,他指挥第三十六师歼灭渡过怒江的日军四百余人。从此,双方在怒江两岸对峙,为中国远征军主力准备反攻争取了时间。

1943年4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宋希濂率领第十一集团军防守怒江东岸。他主动抽调三个加强团,渡过怒江,攻击日军。5月11日,新编第三十九师的加强团在惠通桥上游附近渡河成功,第二天攻占了红色树东北各高地。第七十六师、第八十九师的加强团,于12日分由三江口、攀枝花渡河,会攻平戛,使日军退往芒市。这样,有力地配合了第二十集团军的反攻。

次年5月25日,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为左集团军,渡过怒江向龙陵、芒市攻击。他分南北两路首先进攻龙陵。以第七十一军及配属的第五军山炮营为北路,先令一个师攻击腊勐、松山吸引日军注意力。尔后,主力向龙陵攻击;以第二军(含新编三十三师、第九师一个团)为南路,令其一部固守孟定地区,佯攻滚弄;一部进攻平戛,主力即向芒市方向进击,切断芒市、遮放日军的联系。以第六军的一部继续攻击红色树,进袭腾冲,协助第二十集团军作战:一部负责抛石渡一线的江防。6月4日,新编第二十八师进攻松山遇到守敌顽强抵抗.他即调第八军荣誉第一师增援。6月5日至13日,北路的主力切断了龙(陵)芒(市)公路和腾(冲)龙(陵)公路。占领了龙陵外围龙陵。第七十一军的两翼即受到日军的猛烈反击,被迫退出龙陵外围据点,转移黄草坝西南地区防御,与日军激战九天,阵地犬牙交错,宋希濂又将配属的何绍周的第八军荣誉第一师投入战斗。7月13日,重新占领了龙陵外围要点。

8月14日,宋希濂指挥部队第二次围攻龙陵市,占领了近郊要点。日军又先后从遮放、芒市调集三千余人增援,双方进入相持阶段。这时,第二军夺取了平戛。9月7日,第八军又全歼松山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一二三联队。

松山克复后,宋希濂见炮兵部队陆续开到前线助战,补给源源而来,以为'一举歼敌之际'已到。恰在这时,他被军委会派去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37年11月5日:中国军队溃退,上海沦陷
武汉会战之:血战大别山
宋希濂下令一支500人步兵营阻击日军3000人步兵支队,竟大获成功
抗日最强一战,“英雄血染富金山,万五壮士八百还”
固始富金山战役 日军进攻豫南的开始
从郭汝瑰与罗卓英的战术分歧看积极防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