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12)会师中央红军

1935年6月12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

中午,一个参谋冒冒失失地跑进了二十五师师部驻地,人未到声先至:'师长,师长,电话,电话!'师长韩东山腾地站起来:

'什么电话?哪来的电话?'参谋手舞足蹈,结结巴巴地报告说:'来了!来了!七十四团……电话……和中央红军会师了!'

会师了!在夹金山与达维之间,红四方面军的策应部队九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亲人!他们与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第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会师了!从未谋过面的两军指战员们犹如久别重逢的兄弟,相互握手、拥抱、欢呼、跳跃,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喜悦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战士们肩并肩向达维走去。

此时的达维,已经欢腾起来了。用不着师部下命令,战士们已争无恐后地清整驻地,挑水做饭,张灯结彩,镇内外到处是三三两两的人群,人们议论着,猜测着,更不少心急的战士站在镇外的高坡上,向着那朦胧中的夹金山方向久久眺望……

夜晚,在达维的一个大坪上,一、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召开了联欢晚会,欢笑声、鼓掌声、歌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一方面军的指战员们齐声歌唱了早己学会的:两大主力会师合歌》。这支歌是陆定一根据《二次全苏大会歌》的曲调填写的。歌词是:

两大主力军,

邛崃山脉胜利会合了,

欢迎红四方面军百战百胜弟兄,

团结中国革命运动中心的力量。

对,团结中国革命运动中心的力量,

坚决争取大胜利!

万余里长征,

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

铁的意志,血的牺牲,

换得伟大的会合,

为着奠定中国革命巩固的基础,

哎!为着奠定中国革命巩固的基础,

高举红旗向前进。

这首歌充分表达了一方面军指战员们与四方面军会师后的欣喜心情和争取更大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两个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的当天,由余洪远率领的工作队还在前往懋功的途中。6月13日,工作队翻过了红桥山,到达懋功境内的两河口。当他们听到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已经会师,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将来两河口的消息后,高兴得忘记了翻过红桥山的疲劳和伤痛,连夜准备迎接一方面军的物品。有两条米袋的,让出一条新的来;有两副绑腿的,让出一副好的来;有两双草鞋的,自己只留下一双;有的同志随身的干粮也舍不得吃了,小心翼翼地包起来,准备留给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不少同志还连夜动员群众磨糌粑,做干粮。

6月14日清晨,工作队向离懋功20来里的卓木碉镇出发。一方面军的一部分将从这里通过。到了卓木碉,他们抽一些人去城里设粮站,留下的人就在路边埋上几口大锅烧开水,设上粮站,搭宣传鼓动棚,并且组织了一支由工作队员、掩护部队的战士和当地群众参加的欢迎队。一直等到下午两点,一方面军的队伍才开了过来。

小小的卓木碉镇立即沸腾起来。欢迎的队伍迎上前去,与一方面军的战士热烈拥抱,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一袋袋来自江油、中坝的大米,一包包来自南部盐井的白盐,一壶壶来自资阳、郫县的豆瓣,还有川北山地的茶叶,川西平原的海椒面,阿坝草原的酥油糌粑和工作队员们亲手缝制的米袋、绑腿、草鞋及一针针编织的毛衣、背心、毛袜、手套……这些凝聚着全川人民和四方面军指战员们深情厚意的物品,一件件送到了一方面军战士的手里。一方面军一个因受伤躺在担架上的团干部,感动得握着余洪远的手说:'感谢老大哥部队呀,可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援啦!'

6月15日,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代表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向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及中央红军全体指战员发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电,其中说:'你们胜利的转战千余里,横扫西南,为了反帝的苏维埃运动与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历尽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造成了今日主力红军的会合,定下了赤化西北的最有利的基础的条件。我们与你们今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指挥之下,共同去争取西北革命的胜利。直至苏维埃新中国胜利。'

同一天,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第21期《红星》报,以《伟大的会合》为题发表了社论,高度评价了一、四方面军会合'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是决定中国苏维埃运动今后发展的事件。这一伟大会合的成功,是五次战役以来最大的胜利'。社论回顾了红四方面军的斗争历程,赞扬'红四方面军是现时中国苏维埃运动三大主力的最大的一个。它的长期的光荣的战斗历史,是不亚于中央红军的。'社论指出两大主力的会合,'使两大主力能在统一的指挥之下,集中力量,赤化全四川,为赤化全中国的事业奠定巩固的基础'。

6月16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代表中央红军全体指战员给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和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们发出了回电,电文是:'来电欣悉。中国苏维埃运动二大主力的会合,创造中国革命史上的新纪录,展开中国革命新的阶段,使我们的敌人帝国主义、国民党惊惶战栗。我们久已耳闻你们的光荣战绩,每次得到你们的捷电,就非常欣喜。此次会合,使我们更加兴奋。今后,我们将与你们携着手,打大胜仗,消灭蒋介石、刘湘、胡宗南、邓锡侯等军阀,赤化川西北。我们8个月的长途行军,是为苏维埃而奋斗。我们誓与你们一起,为苏维埃奋斗到底。特此复电。'

鉴于两军主力已经会师和四方面军领导人急需今后行动方针的指导,中共中央于6月16日致电四方面军领导人,指出:'为着把苏维埃运动之发展放在更巩固更有力的基础之上,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就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二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至于目前的行动计划,中央认为:'目前计划则兄方全部及我野战军主力均宜在岷江以东,对于即将到来的敌人新的大举进攻给以坚决的打破,向着岷、嘉两江之间发展。至发展受限制时,则以陕、甘各一部为战略机动地区。因此坚决的巩固茂县、北川、威州在我手中,并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的枢纽。''以懋功为中心之地区纵横千余里,均深山穷谷,人口稀少,给养困难。大渡河两岸直至峨眉山附近情形略同。至于西康情形更差。敌始封锁岷江上游(敌正进行此计划),则北出机动极感困难。因此,邛崃山脉区域只能使用小部队活动,主力出此似非良策。''我野战军于12日已全部通过天全、芦山之线,18日主力及中央机关可集中懋功、两河口之线,因粮食极少,不能休息,约月底全军可集中理番地区,并准备渡岷江。'

当时,中共中央的战略计划是,两大红军主力会师以后,合力粉碎刘湘、邓锡侯、胡宗南以及薛岳、杨森等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赤化以四川为中心的川陕甘三省广大地区。为此,总政治部指示一方面军的战士'与四方面军会合后不是可以放下枪杆,安心休息,而是要战斗,要学习红四方面军以少胜多、顽强作战的勇气;发扬中央红军固有的灵活机动、猛打猛追的特长,与四方面军共同作战。'

中央关于今后行动方针的指示,使张国焘心中甚为不快,因为中央的方针和张国焘计划有矛盾之处。张国焘刚刚在6月13日写了一篇题为《新的胜利和新的形势》的文章,发表在6月14日的《干部必读》第127期,他在文中对今后的行动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西进西康、青海、新疆,到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区域去发展;一是南下,直到成都,出长江,打到武汉去。中央的复电恰恰否定了他的方案。张国焘心中虽然不快,经过与陈昌浩磋商后.他于6月17 日 复电中央,表示同意向川陕甘发展。但对两军的具体行动路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东出北川和北打松潘,地形与敌情均极不利,因而主张一方面军沿金川地区北进占领阿坝,四方面军则从茂县、理番北上进占松潘以西,然后两军去青海、甘肃,以一部组成远征军占领新疆,觅机东向陕西发展。为解决给养,隐蔽作战企图,暂时可南下先取岷江以西的天全、芦山、各山、雅安等地。

这样,张国焘与中央领导人还没有会面,便在今后的行动方向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6月17日凌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由新寨子出发,翻越了海拔4000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道路险峻的夹金山,下午到了达维,受到在此等候的韩东山及四方面军部分指战员们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十分关心四方面军的情况,刚一安顿下来,就详细询问部队的情况,从军队的建制,干部的成分,思想状况,战士们的生活、训练、学习,…直问到师团的历史,党的组织建设,部队战斗力,军民关系等,问得十分仔细。

当天晚上,红军总政治部组织了一、四方面军联欢会。联欢会场设在达维镇的一个晒场上,在晒场一端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讲台,讲台四周悬挂着几盏油灯。联欢会由周恩来主持。他宣布:'今晚上,我们欢迎四方面军的同志。'话音刚落,台上台下立刻爆发了一阵笑声,他这种反客为主的风趣开场白,使会场立刻活跃起来。

韩东山代表四方面军首先讲话。他介绍了四方面军的战斗历程,并表示今后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完成党交给的一切任务。

毛泽东接着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

'我们一、四方面军会合了,这是红军史上百战百胜的记录,是中华苏维埃有足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和完成北上抗日任务的力量表现。我们在中央苏区就知道四方面军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作战勇敢,创造了川陕苏区,消灭了大量敌人,各方面都有很大成绩。

'我们中国工农红军是打不垮的队伍,是劳动人民求解放的队伍。我们从离开苏区那天起,每天都同超过我们几倍的敌人作战。敌人前堵后追,飞机轰炸,不仅没有消灭我们,反叫我们把他们消灭了不少……一方面军这一次长征,虽然在战斗中有些伤亡,但是,我们锻炼的更坚强,扩大了革命影响,沿途撒下了革命的种子。

'今天胜利会师了,我们一、四方面军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工作,互相学习,搞好团结,为消灭蒋介石反动派,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共同奋斗。'

朱德总司令也讲了话。

接着,军委文工团演出了在行军过程中赶排的节目。晚10点左右,欢乐的晚会才告结束。

6月18日清晨,灿烂的阳光散撒在达维镇上。毛泽东一行告别了达维,前往川西重镇懋功。

在懋功,早已等候在此的李先念热烈欢迎了中央领导同志。毛泽东向李先念仔细询问了红四方面军的情况,表示了对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关怀和慰问。

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天主教堂里,总政治部举行了红一、四方面军驻懋功部队的盛大联欢会,庆祝红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八十八师政委郑维山代表四方面军致欢迎词,毛泽东、朱德分别发表了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号召一、四方面军全体同志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互相学习,亲密团结,开创革命新局面。讲话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庆祝胜利翻越夹金山!''庆祝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军万岁!'的欢呼声响彻在懋功上空。战士们互相拥抱,喜泪盈眶,情景十分感人。尤其是一方面军的战士,更是激动万分,杨成武的话准确地表达了一方面军战士此刻的心情:'200多天,一万多里的征战,我们遭遇到的是敌人的层层堵击和想像不到的重重困难。此刻突然和另一红军主力,最亲密的同志会合了,我们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欢欣若狂!'

接下来的几天里,懋功一直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之中。

6月21日,一、四方面军驻懋功的干部开了一次同乐会。在会议未开之前,两方面军的干部互相交流战斗情况,气氛十分热烈。会议开始后,博古和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和红军总治部讲了话。接着便是五大碗的会餐。之后,'火线'剧社、'猛进'剧社和'太阳'纵队表演了节目,赢得了大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6月23日,一、四方面军篮球友谊赛又为两军会合后的热烈气氛增加了别样的色彩。开始是分开打,然后是混合打,双方的球艺虽然由于长期行军和作战而显得生疏,但活跃的精神。友好的合作,却为双方留下了美好的印像。

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互赠慰问品也成了表达友好感情的方式之一。中央红军干部团和军委纵队,为了慰劳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们,分别捐出700多元。四方面军慰劳一方面军的,都是指战员们亲手制做的礼品,仅三十一军就有:衣服495套、草鞋1386双、手巾152条、鞋子169双、毛袜子419双、袜府191双、毯子100床、布袜子12双。

从6月初开始,四方面军总部与中央的联系电报一直未断,但两军相会时,除李先念外,所有的四方面军高级干部,都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没有机会享受这令人感动的时刻。6月20日,为了统一两军会合后的行动,中央致电张国焘立即赶来懋功商谈一切。

尚在茂县的张国焘接到中央的电报后,怀着既兴奋又复杂的心情上路了。自从他到鄂豫皖之后,虽然不时得到中央的指示,偶尔也略知朱、毛等人的一些情况,但始终没有再见面的机会。张国焘在鄂豫皖、川陕艰难奋斗时,朱、毛等人也在江西等地苦苦抗争,尤其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大家更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忍受了百般磨难。能有机会叙叙旧,正是张国焘久已盼望的事情。但是,从中央的数次电报中可以看出,对于今后的行动方针,中央与他的意见不一致,能不能说服他们接受自己的意见?张国焘没有把握。

由茂县到懋功的两河口,沿途多为藏族聚居的村寨。这一带河流湍急,河上的交通工具是竹索桥、木桥、牛皮艇和吊索等;茂密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一座座彼此相接的高山险峻挺拔;被急流冲断的山路崎岖泥泞,所有这些,都给张国焘及其卫士增添了不少困难。3天后,张国焘赶到了两河口镇。

6月25日,两河口热闹纷繁。早一天到此的军委纵队,已经让战士们在镇外搭起了台子,布置了会场,镇里的墙上也刷出了大幅标语:'欢庆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尽管天空中浓云密布,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刘伯承等中央领导同志,很早就等在镇外的会场上,一方面军的指战员们也排着整齐的队列,欢迎张国焘的到来。

突然间,大雨倾盆而下,滂沱如注,等候的人们不由得焦急起来。

下午5时左右,透过浓密的雨丝,人们看到一行人骑着马奔过来。来人正是他们久久等候的张国焘等人。

毛泽东从遮雨的帐篷中快步向张国焘迎去,翻身下马的张国焘赶快上前去拥抱毛泽东。大家都感到脸上湿漉漉的,是雨水?是泪水?谁也说不清楚。

会场上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两大主力会合歌》。在歌声中,毛泽东、张国焘并肩走上主席台。

朱德总司令首先致欢迎词。他说:'同志们!……两大主力红军的会合,欢呼快乐的不只是我们,全中国的人民,全世界被压迫者,都在那里庆祝欢呼!这是全中国人民抗日土地革命的胜利,是党的列宁战略的胜利。'

张国焘接着代表四方面军讲话,他说:'我们今天在这里胜利大会师,是两军指战员们英勇的结果,我们欢庆我们的成功!我们欢庆我们的胜利!我代表四方面军的全体同志,向党中央致敬!四方面军过去一直远离中央,没有直接接受中央领导。现在好啦,中央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在一起。今后我们要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去战斗,去奋进。这里有着广大的弱小民族(藏、回),有着优越的地势,我们具有创造川康新大局面的更好条件,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胜利!'

雨渐渐地小了,欢迎会在歌声和口号声中结束。

会后的酒宴充满了亲情。毛泽东、张国焘、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以及张国焘的秘书黄超等相互敬酒,共同为一、四方面军的会师干杯。久经患难的战友,今日终于相逢。酒宴上大家互诉离别之情,披肝沥胆,充满赤诚的欢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历史贡献
朱德成为军队总司令的6个原因
长征路上毛泽东巧用心理战镇住张国焘
长征故事里的【故事】
三大主力会师,中央为何计划第二次长征?张学良:请再熬一两个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