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野12万大军挺进大别山,半年后为何只剩...
中野12万大军挺进大别山,半年后为何只剩6万人?白崇禧这几招太狠了
解放战争期间,国军高级将领的整体表现堪称灾难。胡宗南、陈诚和汤恩伯等常败将军就不说了,但令人意外的是,就连王耀武、薛岳和郑洞国这样赫赫有名抗日名将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准。高级将领表现如此糟糕,老蒋输掉解放战争也就不足为怪了。虽然整体糟糕,但有一个国军将领的表现却十分亮眼,此人就是白崇禧。

在国军将领中,白崇禧有小诸葛之称,但许多朋友却对此并不认可,认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他一个也没有参加,好不容易打了个广西战役又被我军横扫,这样的表现实在配不上小诸葛的称号。但其实这是个误解,广西战役时,国军已经处于大崩溃的状态,此时不要说白崇禧了,就是换个神仙恐怕也打不赢了。那么白崇禧的水平究竟如何呢?其实我们只要看看中野从大别山出来时还剩多少人就懂了。

1947年7月初,为了完成经略中原的战略任务,中野主力一举突破黄河防线,拉开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序幕。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转战,打破了国军的围追堵截,在10月末的时候胜利挺进大别山。虽然在转战的时候损失了部分兵力,但经过补充,此时中野主力还有12万之众。挺进大别山之后,中野很快就解放了30多座县城,初步站稳了脚跟。

中野在大别山的这番动作,令身在南京的老蒋坐卧不安,他立刻命令时任“国防部长”的白崇禧坐镇九江,指挥15个整编师共40余万人的兵力对中野进行围攻。白崇禧深知大别山地域广大,自己这40万人马如果全部撒出去,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因此他严禁各部孤军突进,每次行动至少都是两个整编师抱团滚动,五六万人聚在一起,我军很难抓到战机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

与此同时,白崇禧还令桂系主力第7军和整编第48师等精锐不断对我军进行尾追袭扰,不给我军以休整之机。抗战时期这些桂系部队曾经在大别山和日军打了好几年的游击,极善山地作战,对这里的情况比我军还熟悉,因此极难对付。此外白崇禧还一改以往国军只占城镇不占乡村的做法,外围每个村庄都派兵驻守,并严禁村民们进山。这样一来,我军和当地百姓的联系就被切断了,粮食补给和伤员的安置都陷入了困境。

除此之外,白崇禧还把那些地主、乡保长和革命叛徒组织起来,成立了“小保队”。这些人不但熟悉当地的风俗民情,对我军的游击战术也比较了解,经常对我军的小股部队和掉队的伤员进行袭击,比国民党的正规军更难对付。白崇禧这几招实在毒辣,中野的处境日渐艰难,被迫在1948年2月转出了大别山。出山时中野主力已经不足6万人,兵力损失过半,直到淮海战役爆发时还没有恢复元气。

以此来看,称白崇禧为小诸葛似乎并不为过。可惜老蒋始终对他不放心,时时提防,处处掣肘,致使他表现的机会不多,如果老蒋能对白崇禧放手使用,解放战争恐怕将难打的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中二野最惨烈的一场败仗,兵力损失过半,对手实在太难缠
解放」解放战争中二野最惨烈的一场败仗,兵力损失过半,对手实在太难缠
解放战争,二野最大的一次败仗,损失近6万人马一年都没恢复元气
解放战争国军的战略失误
刘邓大军本有42万人,挺进大别山后只剩7万,其余35万去哪了?
解放战争转折点在哪?既不是锦州,也不在大别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