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市行政区划史,唐邓两州变南阳,泌阳建国后分离|内乡县|南阳|南阳市|方城县|淅川县|邓两州

全文约2500字,配地图11张,阅读时间据个人喜好而定,请妥善安排时间。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南阳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南阳市地区存在过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小诸侯国,后基本被楚所灭,战国后期则归秦。随着秦朝统一天下,设郡置县,其地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

秦朝

上图为秦朝末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七县,均属南阳郡管辖。

宛县,秦置,即今南阳市区行政建制的起源。北周时改为上宛县,隋朝改为南阳县,延续至今。

穰县,秦置,即今邓州市行政建制的起源。明朝并入邓州为州城,民国初期改为邓县,延续至今。

胡阳县(也作湖阳县),秦置,位于今唐河县湖阳镇。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未延续下来。

郦县,秦置,位于今南阳市西北。隋开皇三年(583年)改为菊潭县,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废,未延续下来。

丹水县,秦置,位于今淅川县西南。唐朝初期被废,未延续下来。

阳城县和析县南北朝被废,存在时间短,不详述。

西汉

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晚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密密麻麻二十二县(含侯国),分属南阳郡和弘农郡。

新野县,西汉置,即今新野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南北朝曾改名棘阳县,隋改回,延续至今。

平氏县,西汉置,位于今桐柏县平氏镇。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未延续下来。

冠军县,西汉元朔六年(前123年)置,位于今邓州市西北。初为侯国,首任冠军侯自然是霍去病,后复改为县。唐贞观元年(627年)废,未延续下来。

博山侯国,西汉置,位于今淅川县东南,首任博山侯为孔子的十四世孙孔光。东汉改为顺阳县,元朝被废,未延续下来。

雉县、博望、西鄂、复阳、新都、朝阳、乐成、安众、育阳、棘阳、涅阳等十一县(含侯国)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期被废,存在时间短,不详述。

西晋

上图为公元281年西晋时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八县,分属三地。

南乡县,东汉置,位于今淅川县西南(今没入水库)。隋为淅阳郡治,唐初废,未延续下来。

再说说南阳郡(前),上面系列图中的南阳郡于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其后辖境逐渐缩小。隋初被废,未延续下来,和后面的南阳郡并不是一个行政建制的传承。

隋朝

上图为公元612年隋朝时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九县,分属五郡。其中南阳、淯阳、淅阳三郡的治所在境内。

南阳郡(后),治穰县,起源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置的荆州,隋朝初期改为邓州,大业年间改为南阳郡。但是,这个南阳郡也不是今南阳市地级行政建制的前身。

淯阳郡和淅阳郡后分别改为淯州和淅州,都在唐贞观八年(634年)废。

唐朝

上图为公元741年唐朝时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二县,分属邓州和唐州。邓州为南阳郡改名,唐州为淮安郡改名。

内乡县,北魏孝文帝置,即今内乡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名西析阳县,西魏废帝改为中乡县,隋开皇中改为内乡县。县城最初在今西峡县城区,金正大三年(1226年)内乡县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桐柏县,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即今桐柏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初名义乡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桐柏县。最初县城位于今桐柏县固县镇,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移至今址,元朝被废,明朝复置,延续至今。

方城县,北魏置,即今方城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明初改为裕州,1913年复置方城县,延续至今。

上马县,北魏置,即今唐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泌阳县,明朝初期先省入唐州为州城,后又以州城置唐县,民国时期唐县先改名沘源县,后改名唐河县,延续至今。

向城县和新城县在五代时期被废,不详述。

北宋

上图为公元1111年北宋时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九县,分属邓州和唐州。

淅川县,北魏置,即今淅川县行政建制的前身。淅川县的行政建制极不稳定,北魏建制,北周废。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贞观八年(634年)废。五代梁再置,元初废。明成化八年(1472年)又置,方才稳定下来。

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还升为淅川直隶厅(地级),属河南省管辖。此外,淅川老县城在今丹江口水库里,1960年迁至今址。

元朝

上图为公元1330年元朝时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七县,均属南阳府管辖。西汉时期的二十二县,此时只剩七县。

南阳府,治南阳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申州置,申州则是在金末置。这个申州才是今南阳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

镇平县,金兴定元年(1217年)五朵山一带农民响应“红袄军”起义抗金,正大二年(1225年)遭到镇压,后取“镇压平息”之意置县,即今镇平县行政建制的起源。县城同今,延续至今。

明朝

上图为公元1582年明朝时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十县,均属南阳府管辖。裕州为方城县改,淅川和桐柏两县又复置,泌阳县也改为唐县。

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即今南召县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时的县城位于今南召县云阳镇,1949年迁至今址,延续至今。

清朝在这一带延续了明朝的行政区划,故不累述。

民国初

上图为公元1914年民国初期。此时邓州已改为邓县,裕州改为方城县,唐县改为沘源县。南阳等十县均属汝阳道管辖,汝阳道治信阳县。1927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管辖。

建国初

上图为公元1960年建国初期。此时今南阳市境内存在上图十一县(含县级市),均属南阳专区管辖。

南阳专区,1949年置,辖南阳、方城、唐河、泌阳、南召、镇平、内乡、西峡(1948年置)、淅川、邓县、新野、桐柏等县。1965年泌阳县划归驻马店专区,设立社旗县。

1969年改置南阳地区,辖南阳市(县级)及南阳、方城、唐河、南召、镇平、内乡、西峡、淅川、邓县、新野、桐柏、社旗等县。

当代

随着1994年撤地设市,逐渐成今日的行政区划。

纵观南阳市行政区划史,秦朝时期的宛县(今南阳市区)和穰县(今邓州市)的行政建制均延续下来。且两县在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是地级治所,有着源远流长的行政建制历史。

但今南阳市地级行政建制的起源只能追溯到金朝末年的申州,至今约七百多年。在我国,算不上历史悠久。从辖区看,明清时期南阳府基本是唐宋时期唐、邓两州的辖区拼在一起,是巧合可能也不是巧合。

最后说说隔壁的泌阳县,其历史上早期属南阳郡,中期属唐州,后期属南阳府。建国后却划归驻马店,南阳市的辖区少了南阳盆地东部的这一块,总感觉怪怪的,有点遗憾。

已完结十一省、自治区行政区划史。治学不易,喜欢请多分享,感激不尽。

资料来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水经注等正史和地理总志。#南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了解南阳的历史吗?从3000年前给你讲起!科普南阳
河南县名说6
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南阳市,和清朝南阳府相比,在政区上有什么变化
南阳人,你知道自己的县名是怎么来的吗?
南阳历史沿革
河南南阳下辖的13个行政区域一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