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祠揽胜——五千年文化的帝王灵气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春日晋祠游·题记
对于晋祠,自不陌生,很多时候都在梦里神游,因为课文里吴伯萧的那篇“难老泉”,让晋祠深深的烙在心头,成为向往的地方。晋祠的三绝:“宋塑侍女 ”“古柏齐年”“难老泉”、三宝: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以及世间唯一仅存的唐太宗李世民真迹的唐碑、张郎分水的塔坟都让我魂牵梦萦。
曾在书里读过一段关于梁思成的往事:1936年,梁思成与林徽因来到晋祠。这位著名的建筑史学家看到“鱼沼飞梁”之后不由得发出惊叹,他说,这种桥梁在古籍中有过记载,在古画中也偶有所见,但现存的实物,仅此孤例。是中国最古老的立交桥。在晋祠有太多的孤本和奇迹,这座古祠融汇了华夏文明史上建筑、水利、文化、政治、宗教于一体的综合。演绎着历史扎堆的经典,自然成了许多人趋之若鹜、梦寐以求∨来去匆匆,加之太原上空的空气总是阴霾,自然也没有太多的好感,而且公务缠身,总是一次次与晋祠擦身而过。也许是机缘巧合,更多的是上苍的注定,从去年我至总部奉调至山西,便有了更多机会和时间来亲近三晋每一寸土地。
从蒙山到晋祠仅需要15分钟路程,804公交罗城上车5站地即到,晋祠公园妖娆唯美的呈现在眼前。同样无规则的选择路线,同样不需导游的带领,漫无目的的行走着,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莫要辜负了无限好的春光。
按照常理春暖花开都在3月末4月初,但今年山西出奇的早,看着杏花枝头春意闹,心里满是欢喜和兴奋,换着角度拍摄这一年一度的花开季节,就想把美丽凝成永恒。一族族的迎春花也绽放出鲜艳娇滴的花朵,蜂儿蹁跹着,空气里满是花香,醉美晋阳,醉美春光。
放眼四望,远处群山黛绿,和蒙山全然不多荒凉,而且缺水,宛如入定老僧,但这里却是人间四月天,绿水青山欢颜,花儿含羞蝶舞,溪水潺潺,小河流淌,草长莺飞,好一派江南美景。心里不由得暗想:西山与晋祠仅相隔不到10公里,咋就有这样大的区别?隐隐间远处山脉里有一层雾气,犹如丝巾缠绕青山,难道这就是传说里的风水宝地?无怪乎李渊选择从晋祠起兵,夺取了隋朝江山,一举奠定了大唐盛世。






“唐园”是到晋祠的不二之选的路径,唯这里可以看到大唐盛世的王者风范,一曲李玉刚的“贵妃醉酒”,---“菊花台倒影明月,谁知吾爱心中寒,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几度徘徊几度惆怅?

照壁是古代大户人家建房必须的,砖雕的“福禄寿”三星将中国特有的艺术演绎的无与伦比,人物的神态清晰可辨,慈眉善目,憨态可掬,让人不忍离开。唐风晋韵秦砖汉瓦让人浮想联翩,一段路就是一段历史,承载着文明与传承,移步即景一点都不夸张。





凌云阁是建在假山上的一座隋唐风格的建筑,面山临水,飞檐翘壁,和怡景亭的长廊连在一起,形成长鹰展翅之态,亦有会当临绝顶之霸气。



曲径通幽处,“贞观之治”硕大铜雕一览无余,太宗率领臣子们创造世上最浓妆艳彩的一幕再现眼前,李世民那果敢坚毅的眼神,仿佛向后世述说一份辉煌与自豪,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枕流亭与伏龙亭遥相呼应,但风格迥异,绝对不是对称的单一,而是高地远近的配合,风过处樱花飘落,落红成阵,形成一片樱花雨,煞是好看。“笔径”是一条幽长的通道,篱笆处是刚刚发芽的牡丹,这里有品种最全的国花,“葛巾、妃子笑、花雨、抓破美人脸。。。。”在这里都不是稀奇,可惜这花要到四月天才能够姹紫嫣红。



柳色如烟堆上谁的眉梢,在这个春天里,风儿轻拂,裁剪出柳丝千条万绦。

天蓝蓝,水盈盈,微风过处,不带走半点云彩!



走到晋祠公园的西部,就是闻名遐迩的晋祠博物馆,门票60元,对于三绝和仰慕孤本的人们显然不是太贵,到山西不到晋祠如同没有来过,山西的文化和精髓均在晋祠,所以毫不犹豫的购票入场,检票口的导游很多,大多是熟背了解说词,我想肯定会声情并茂的介绍,但貌似我是不想随波逐流,我喜欢静静的观赏,用心去触摸这些古迹,可以通过简介与他们进行穿越时空 的对话。

一进博物馆,晋代风格的大殿建筑跃进眼帘,“ 三晋名泉 ”的牌匾古朴沧桑,画檐上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特别的吸引人的眼球,风化的较为严重的瓦当苍白,宛如老人的白发,述说着千年万年的往事。匾上四字浑厚圆润,为康熙年间举人所题。恰在此时,一导游带团队路过,便驻足聆听,算是蹭团吧,也才知道晋祠有“三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

晋祠的“三绝”的第一绝----周柏唐槐。这棵枝干苍虬,老态龙钟但仍然枝叶茂盛的柏树就是周柏,树龄已经2600多年,因为枝干硕大,只能用钢管支架来支撑起躯干,站在树下,用手触摸古柏,闭上眼,让思想驰骋在西周纷乱的时代,金戈铁马,旌旗飞舞,尘土飞扬,文王渭水请姜尚、武王西岐伐纣、幽王烽火戏诸侯。。。。那尘封的历史在脑海瞬间闪过。



因为晋水的发源地,有着山之包容,水之柔韧,吸收了天地之灵气,收拢日月之精华,晋祠里的桃花开得都别其他地方的早,在红墙黛瓦的掩映下显得娇嫩欲滴。



这幅壁画历史久远,许多地方因为时光的侵蚀变得斑驳发白,画中人物千人千相,毫无雷同,面部饱满,神态各异,在一座大殿里环墙一周,美轮美奂。

和紫禁城的建筑媲美,晋祠丝毫不逊色,尽管没有帝王将相家的王气,可更多了许多的内涵与深厚。透过花窗 对面的庙宇殿堂每一个都是奇葩。

梁上掉落悬挂着的枯木 意欲亲吻枝头的初绽的春芽。





这里就是唐太宗唯一留下墨宝的大殿,殿内有太宗皇帝的画像拓片,有他御笔亲书的唐碑(晋祠之铭并序),李世民平生爱好书法,尤其喜爱晋代王羲之父子的行书,这块碑的碑文就是唐太宗有意摹仿王字的杰作,因而是一块弥足珍贵的名碑,世间仅存一方。大殿由于保护,是不能随便进入,也不能拍照,平时也都锁着。非常有缘的是,来了一拨客人,估计是领导,博物馆破例开放,我也跟在后面走了进去,近距离的欣赏了这国之瑰宝。偷偷的拍了几张照片,但由于紧张,照片非常的迷糊,留下了心里的遗憾。





献殿前是两个对称的钟鼓楼,左为鼓,右为钟,晨钟暮鼓,日月更换,岁月交替,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变迁。
献殿是三宝之一,是供奉祭品的场所,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巧妙灵活的运用中国建筑的榫卯技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范本。
鱼沼飞梁---(晋祠第二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据说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
圣母殿---(晋祠第三宝)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内竟没有一根柱子,古代工匠巧妙地将整座殿宇的受力点放在圣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
殿内有宋代彩塑仕女(晋祠三绝之一)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凤冠蟒袍,神态端庄。按照古代宫廷制排序,为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是不同年龄段、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个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由于大殿的光线太暗,且设置了栅栏,无法拍到宋代仕女的真容。
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八年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令人叹为观止,不能不让人叹服古代木质的选料及工艺的精巧,但看龙爪均为4爪,听导游说是为了避讳,皇宫里龙是五爪金龙,这里仅才故意而为。
这座泥塑武士像年代久远,倾斜的身体不得不靠木棍支撑,这场景貌似好笑,但回味无穷。
从难老泉里流出的泉水,清澈温婉如玉,从龙嘴里喷出,一泻而下,跌落在池中,犹如珍珠落玉盘。
张郎分水处,一座石塔,上书:砥柱。引出一段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悲情故事:公元前453年智伯渠筑堤引水灌溉后,南北两地农民,争夺水权水利,长期纠纷不断,传说北宋嘉佑五年,南北两河居民又起风波,县令出面调解,在难老泉边烧起一口油锅,投入铜钱十枚,代表十股泉水,指令双方,谁捞出几枚铜钱,谁就永久分得几股泉水,永世不改。当下北河花塔村一位姓张的青年纵身跳入油锅,捞出七枚铜钱,从此,官府判北河各村永久分得十分之七的水量。在百尺清潭中建人字坝堰,七股水永远常流入北河。北河人怀念张郎,把他埋在分水处,建分水塔以作纪念。
难老泉-----(晋祠三绝之一)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
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难老泉上搭建一凉亭,同样的榫卯结构,上有金字蓝底“难老”,亭下,一口大井,泉水汩汩而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其声震天,泉下养锦鲤数条,悠闲的游弋在泉眼里。倒是非常羡慕这些鱼儿,在这样清澈如玉的水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难老泉上行就是西湖和浮屠院了,西湖是一方不大的人工湖,由于泉水不断涌入,其水清澈见底,四边山脉环绕,垂柳依依,桃花盛开,春意盎然。风轻起,吹皱一池春水。浮屠院是晋祠里非常出名的寺庙,但因为塔基在维修,只能在紧扣的门扉里远眺那座古老沧桑的砖塔。
晋祠实属大美,见证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传承着一代代能工巧匠高超技能,演绎着世世代代对于美的追求。我和晋祠有个约会,我想,初识了晋祠,只是在心里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下月,在牡丹花开的时候,我必定再来晋祠,用心品读经典,用心感悟历史。
尽管很累,但很快乐,因为晋祠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将人文和自然景观巧妙结合的赏心悦目的地方。
春天里,来吧,让我们再次相约晋祠。
2013-3-19 太原 id="img28" src="//b325.photo.store.qq.com/psb?/V13mZrwm3ohNY8/8q8rlCxvzkM*iW9NS2651bTwXsPUi79B5xwkiBIV98c
献殿前是两个对称的钟鼓楼,左为鼓,右为钟,晨钟暮鼓,日月更换,岁月交替,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变迁。
献殿是三宝之一,是供奉祭品的场所,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巧妙灵活的运用中国建筑的榫卯技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范本。
鱼沼飞梁---(晋祠第二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据说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
圣母殿---(晋祠第三宝)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内竟没有一根柱子,古代工匠巧妙地将整座殿宇的受力点放在圣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
殿内有宋代彩塑仕女(晋祠三绝之一)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凤冠蟒袍,神态端庄。按照古代宫廷制排序,为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是不同年龄段、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个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由于大殿的光线太暗,且设置了栅栏,无法拍到宋代仕女的真容。
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八年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令人叹为观止,不能不让人叹服古代木质的选料及工艺的精巧,但看龙爪均为4爪,听导游说是为了避讳,皇宫里龙是五爪金龙,这里仅才故意而为。
这座泥塑武士像年代久远,倾斜的身体不得不靠木棍支撑,这场景貌似好笑,但回味无穷。
从难老泉里流出的泉水,清澈温婉如玉,从龙嘴里喷出,一泻而下,跌落在池中,犹如珍珠落玉盘。
张郎分水处,一座石塔,上书:砥柱。引出一段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悲情故事:公元前453年智伯渠筑堤引水灌溉后,南北两地农民,争夺水权水利,长期纠纷不断,传说北宋嘉佑五年,南北两河居民又起风波,县令出面调解,在难老泉边烧起一口油锅,投入铜钱十枚,代表十股泉水,指令双方,谁捞出几枚铜钱,谁就永久分得几股泉水,永世不改。当下北河花塔村一位姓张的青年纵身跳入油锅,捞出七枚铜钱,从此,官府判北河各村永久分得十分之七的水量。在百尺清潭中建人字坝堰,七股水永远常流入北河。北河人怀念张郎,把他埋在分水处,建分水塔以作纪念。
难老泉-----(晋祠三绝之一)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
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难老泉上搭建一凉亭,同样的榫卯结构,上有金字蓝底“难老”,亭下,一口大井,泉水汩汩而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其声震天,泉下养锦鲤数条,悠闲的游弋在泉眼里。倒是非常羡慕这些鱼儿,在这样清澈如玉的水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难老泉上行就是西湖和浮屠院了,西湖是一方不大的人工湖,由于泉水不断涌入,其水清澈见底,四边山脉环绕,垂柳依依,桃花盛开,春意盎然。风轻起,吹皱一池春水。浮屠院是晋祠里非常出名的寺庙,但因为塔基在维修,只能在紧扣的门扉里远眺那座古老沧桑的砖塔。
献殿前是两个对称的钟鼓楼,左为鼓,右为钟,晨钟暮鼓,日月更换,岁月交替,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变迁。
献殿是三宝之一,是供奉祭品的场所,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巧妙灵活的运用中国建筑的榫卯技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范本。
鱼沼飞梁---(晋祠第二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整个梁架都是宋代的遗物。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据说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
圣母殿---(晋祠第三宝)是为奉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所建。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内竟没有一根柱子,古代工匠巧妙地将整座殿宇的受力点放在圣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
殿内有宋代彩塑仕女(晋祠三绝之一)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凤冠蟒袍,神态端庄。按照古代宫廷制排序,为宋代皇室生活的缩影,是不同年龄段、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们个个眉目传神,形态潇洒,栩栩如生。由于大殿的光线太暗,且设置了栅栏,无法拍到宋代仕女的真容。
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豪放健美,八年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令人叹为观止,不能不让人叹服古代木质的选料及工艺的精巧,但看龙爪均为4爪,听导游说是为了避讳,皇宫里龙是五爪金龙,这里仅才故意而为。
这座泥塑武士像年代久远,倾斜的身体不得不靠木棍支撑,这场景貌似好笑,但回味无穷。
从难老泉里流出的泉水,清澈温婉如玉,从龙嘴里喷出,一泻而下,跌落在池中,犹如珍珠落玉盘。
张郎分水处,一座石塔,上书:砥柱。引出一段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悲情故事:公元前453年智伯渠筑堤引水灌溉后,南北两地农民,争夺水权水利,长期纠纷不断,传说北宋嘉佑五年,南北两河居民又起风波,县令出面调解,在难老泉边烧起一口油锅,投入铜钱十枚,代表十股泉水,指令双方,谁捞出几枚铜钱,谁就永久分得几股泉水,永世不改。当下北河花塔村一位姓张的青年纵身跳入油锅,捞出七枚铜钱,从此,官府判北河各村永久分得十分之七的水量。在百尺清潭中建人字坝堰,七股水永远常流入北河。北河人怀念张郎,把他埋在分水处,建分水塔以作纪念。
难老泉-----(晋祠三绝之一)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
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难老泉上搭建一凉亭,同样的榫卯结构,上有金字蓝底“难老”,亭下,一口大井,泉水汩汩而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其声震天,泉下养锦鲤数条,悠闲的游弋在泉眼里。倒是非常羡慕这些鱼儿,在这样清澈如玉的水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难老泉上行就是西湖和浮屠院了,西湖是一方不大的人工湖,由于泉水不断涌入,其水清澈见底,四边山脉环绕,垂柳依依,桃花盛开,春意盎然。风轻起,吹皱一池春水。浮屠院是晋祠里非常出名的寺庙,但因为塔基在维修,只能在紧扣的门扉里远眺那座古老沧桑的砖塔。
晋祠实属大美,见证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传承着一代代能工巧匠高超技能,演绎着世世代代对于美的追求。我和晋祠有个约会,我想,初识了晋祠,只是在心里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下月,在牡丹花开的时候,我必定再来晋祠,用心品读经典,用心感悟历史。
尽管很累,但很快乐,因为晋祠是我喜欢的为数不多的将人文和自然景观巧妙结合的赏心悦目的地方。
春天里,来吧,让我们再次相约晋祠。
2013-3-19 太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祠 || 楚洪利
太原晋祠
千古晋祠故事多
宋代晚期建筑: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揭秘:“晋祠”为何会以国名来命名
悬瓮山麓的晋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