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必学基础方剂之五苓散
医方康品
公众号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经方名剂五苓散,为祛湿剂,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直达肾与膀胱,主治膀胱蓄水证(水液分布异常膀胱气化不利),经方水液代谢第一方

五苓散出自方书之祖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书中提及五苓散的条辨多达13处之多(《伤寒杂病论》现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伤寒论》蓄水证,由太阳表邪不解,循经传腑,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太阳表邪未解,故头痛微热;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

水蓄不化,郁遏阳气,气不化津,津液不得上承于口,故渴欲饮水;

其人本有水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致水入即吐,故此又称“水逆证'

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为水肿

水湿之邪,下注大肠,则为泄泻;

水湿稽留肠胃,升降失常,清浊相干,则为霍乱吐泻;

水饮停于下焦,水气内动,则脐下动悸;水饮上犯,阻遏清阳,则吐涎沫而头眩;

水饮凌肺,肺气不利,则短气而咳。

五苓散证为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结合《伤寒杂病论》中“五苓散”条辨和临床经验分析,学习五苓散的运用。

一、五苓散伤寒病应用

《伤寒论》有10条辨提及五苓散:

1. 傷寒,汗出而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2.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3.太陽病,發汗已,脈浮弦,煩渴者,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4.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5.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6.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7.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8.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以法救之;渴而飲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9.諸黃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陳蒿主之。(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10.消渴,脈浮有微熱,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伤寒论》主讲外感风寒湿邪气或者疫疠等入侵素体,导致经脉不通发生的病证,属于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问题,用的是六经辨证法,六经病标准遵从三阳传变,三阴递进法则。

比如伤寒太阳症感冒后发汗太多导致津液受损,心烦口渴,没有小便,喝水即吐,可能现代医学是病毒,病菌,发炎等等生化指标,也可能是我们说的水土不服,吐泄,甚至瘟疫导致霍乱等等,或者现代诊断技术看不见的中医水湿痰饮等。

从伤寒条辨看,五苓散主要用于太阳阳明厥阴并病,主证特点是:脉浮、渴、小便不利,有其它兼症则合并运用。

二、五苓散杂病应用

《金匮要略》有3条辨提及五苓散

1.霍亂已,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辨霍亂吐利病脈證並治)

2.病人臍下悸,吐涎沫而頭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辨咳嗽水飲黃汗歷節病脈證並治)

3.濕氣在內,與脾相搏,發為中滿,胃寒相將,變為泄瀉。......下移腎,發為淋漓,宜五苓散。(濕病脈證並治)

伤寒不治久成杂病,《金匮要略》中杂病用的是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大多为水湿痰饮形成的实证或者器质性病变,用到五苓散的主证为:吐泄、眩晕、渴欲热饮、小便不利等。

比如杂病里的水逆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现代医学称之为神经性呕吐,包括小孩子吐奶,现代医学几乎都没有办法下手。

还有比较特殊的癫痫,见水就发作的癫痫,见水就呕吐眩晕等对现代医学都是难题。

还有中医的淋病等,这个都是现代医学治不好,治不了,没法治的病症。

中医认为人生病总是先出现气机问题,失治或者误治后,久了导致杂病等器质性病变,中间还变夹杂癫狂痫郁,烦躁等情志问题

大多数气机出入升降问题都可以从伤寒六经辨证出方,大多数器质化病变的杂病脏腑辨证用药,其间或情志证候,但都必须是正统中医思维:抓主证,辨主证,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化裁出方。

杏林飘香
杏林飘香,专注中医!每天分享中医类优质文章、推荐中医名家名师名方,分享中医药知识干货、免费赠送中医电子书籍等。传承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知识~
公众号

汗、吐、下为经方治病三大法则。

五苓散证的成因主要是误汗或者误下,比如感冒了吃药发汗太过,或者感冒刚好又吃坏东西或者吃凉的伤脾胃拉肚子误下,导致了津液损伤,胃出现水吸收功能障碍导致渴、小便不利,脉浮

同时副证可能有痞症,可能有发热,可能有弦脉,可能吐泄,可能消渴,可能头痛身痛,可能水肿,可能有阴虚盗汗,可能有干燥综合证,可能有缠绵咳喘,可能有水疝,可能心脏瓣膜肥大,可能有关节积液,可能有耳鸣眩晕,可能白带清稀,可能有齿痕舌,可能有皮肤湿疹等等

五苓散证也可以现代人为导致的误下,误汗,比如激素疗法,放化疗,抗生素,油腻饮食等导致肠胃紊乱泄泻而水饮停胸。

三、五苓散现代发挥

实际方剂应用时不仅要理解五苓散证(汤)的方证方义应用范围,还要灵活掌握五苓散的加减化裁:

比如四苓散,水湿内停,小便不利;

比如茵陈五苓散:肝硬化腹水导致的黄疸,出现渴,小便不利等可用茵陈五苓散;

比如胃苓散:水饮停胃导致不欲食,食不下,泄泻等导致口干尿少,可用胃苓散;

要区分五苓散的水症和苓桂术甘汤的不同:遇水则晕或发癫痫或呕吐用五苓散,动则眩晕甚至高血压,舟车晕眩用苓桂术甘汤;

要区分五苓散和真武汤的不同:有寒相,躺着也眩晕真武汤,肾气丸;

要区分五苓散和猪苓汤的不同:都是小便不利,但热结膀胱的小便不利用猪苓汤,比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

要区分五苓散和白虎汤的不同:消渴,喜冷饮用白虎汤。

临床中五苓散常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中医范畴的水湿内停者。

五苓散(方)实际运用关联方剂十余方,可应用现代疾病名数十种的水湿痰饮证,所以个人认为五苓散是中医必学的基础方剂之一。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
2021一期伤寒医案讨论会(一)
从“湿”论治乳腺疾病
名老中医之路之(40 )路志正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程序
中医至高境界是融会贯通《伤寒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