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郁氏文化】唐诗:谁是盛唐之音的开启者?(文/孙庆忠)
郁氏文化

唐诗:谁是盛唐之音的开启者?

文/孙庆忠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与韵律。《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中国是诗的王国。诗歌发展到盛唐,迎来了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黄金时代。李白杜甫双峰并峙、各臻奇崛,浪漫现实、边塞田园风格各异、异彩纷呈,名家名作璨若星海、熠熠生辉。那么,谁是盛唐之音这一伟大时代的开启者呢?

对,他就是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

初唐时期,袭承南朝诗歌发展,六朝宫体诗占据主流,诗坛弥漫着堆砌辞藻、柔靡纤弱、颓废浮艳气息。经过初唐“四杰”的不懈努力和边塞诗派的初期探索,弘扬“风雅兴寄”传统和言之有物、凝练雄健的“汉魏风骨”,“王杨卢骆”的铿锵音韵与激扬格调,为初唐诗坛吹进一股新风,但仍没有彻底肃清齐、梁诗风的颓靡气息。

陈子昂的出蜀及北征,擎起诗歌革命的旗帜,一扫齐、梁宫体诗的靡靡之音,使唐诗走上了青春豪迈、激情奔放、昂扬奋进的康庄大道!而这一标志事件就是陈子昂《修竹篇序》诗歌理论形成和《登幽州台歌》等创作实践。

陈子昂(658-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遂宁射洪)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运动代表。幼而聪颖,少而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文明元年(684年)举进士,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反对武后专政被株连下狱,两度从军北征边塞。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解官回乡居丧,受奸人所害,冤死狱中。后世称陈拾遗。其时京兆司功王适奉之为“海内文宗”,杜甫誉其为“麟凤”“雄才”。 

陈子昂存诗100余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康健,世人尊其为“诗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感遇诗三十八首》等。现存中华书局《陈子昂集校注》。


《修竹篇序》是陈子昂看到东方虬的《咏孤桐篇》后有感而发,是其诗歌理论的集中体现。该文似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革新与转变理论上的成熟。

此文开篇即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指出从西晋初年到唐武侯时期五百年间,诗歌的光荣优良传统已经衰弊,“汉魏风骨”从晋宋时期逐渐丧失殆尽。

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圭臬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担心长此以往,“逶迤颓靡,风雅不作”。

该篇借《咏孤桐篇》定会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假设,大胆提出诗歌应该以“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为“正始之音”,在倡导复古旗帜下实现诗歌从内容到形式的真正革命。

“兴寄”和“风骨”是关系到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继承《诗经》以来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丰富的情感,作到“风雅兴寄”;“风骨”则要求诗歌像汉魏“建安文学”那样,“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即具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和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也只有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革故鼎新,才能使诗歌担负起时代的使命。

武皇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日子,也是初唐与盛唐诗歌的分水岭与起始线。这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致前军陷没,全军震恐,子昂进谏再三,“言甚切至”。攸宜不听,反而降他为军曹。诗人登上幽州台,纵横古今,感慨万千,泫然涕泣,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慨然赋就。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据《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昭王为招贤纳士,在此筑黄金台,不久“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形成“士争凑燕”的可喜局面。“死骨千金”,风云际会,励精图治,成就燕国一时之鼎盛,傲然跻身于战国七雄。

诗人借古喻今,慷慨陈词: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到今之明主。想到天地的悠久浩渺,独自悲怆而涕泗滂沱!

《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抒写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悲哀和理想破灭之迷惘困苦。浓聚封建正直知识分子仕途桀舛、孤苦落寞的典型情感,在深沉的感慨中,寄寓浓厚的报国志向与建功渴望。全诗境界高远,格调悲壮,情感炽诚,千百年来引起无数读者共鸣。

在艺术上,诗人粗笔勾勒,纵横宇宙,以浩渺无垠的天地和沧桑代谢的人事作背景加以衬托,深邃壮美,气象万千;

从结构上,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后两句情感激荡,写出空间的辽阔,相互映衬比照;

在遣词方面,此诗化用《楚辞》中《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之意境,融入浸润,凝练升华;

从句式方面,采取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节停顿,节奏明快急促,传达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添加一个虚字(“之”和“而”),增一处停顿,音节陡然舒徐流畅,表现作者无可奈何、曼声长叹之情。全篇前后句法错落有致,音节抑扬顿挫,增强了全诗艺术感染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该诗明朗刚健,苍凉辽阔,哀而不伤,通透洋溢着激情阳刚与健美,一洗六朝以来“宫体诗”与“上官体”等颓靡空洞纤弱诗风。高度契合“风雅兴寄”与“汉魏风骨”,践行了陈子昂的文艺理论,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文起八代之衰”的“百代文宗”韩愈诗评:“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白居易将陈子昂与杜甫并列,提出“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金朝一代文宗元好问,盛赞陈子昂对唐诗的贡献,可比肩范蠡辅佐越王平吴事业,“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综上,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具有理论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实践意义,他以不妥协的精神抨击了隋唐以来腐朽颓靡的宫体诗风,叩响了时代诗文变革的最强音。他是文艺创新的理论家,又是诗歌创新的践行者。他是初唐诗歌的终结者,又是盛唐之音的开启者。

在他的身后,初唐诗歌的帷幕缓缓落下。在他的旗帜下,盛唐诗歌之门徐徐开启,展现在唐人面前的是一个光辉灿烂、百舸争流、气象万千的新时代……

END




作者:孙庆忠,1968年9月生人,男,汉族,山东蓬莱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煤矿史志研究会会员,山东省龙口市国营煤炭企业员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首诗带你走完唐诗三百年的发展脉络(上)
陈子昂:初唐诗坛最亮的星
陈子昂与“兴寄”“风骨”说
李白杜甫: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接力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以慷慨悲吟谱就震振人心的千古绝唱
复习签到27: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