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鼠疾病模型在药物临床前评价研究中面临的挑战?

小鼠疾病模型在转化医学研究中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致病基因功能还是新药研发的临床前评价研究等方面。然而,关于小鼠疾病模型应用于药物临床前评价研究预测有效性的问题,也一直是科学家及生物医药企业十分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已有的经验教训表明,如何构建小鼠疾病模型,以及如何从已有的模型中选择合理的小鼠疾病模型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药物临床前评价研究结果的转化效率。比如,由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小鼠疾病模型的错误选择,导致大多数临床前验证实验通过的药物,到了临床试验阶段,却以失败告终。

ALS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上下运动神经。ALS患者出现扩张性肌肉消耗和萎缩,导致瘫痪,疾病出现后3-5年死亡。ALS分为家族性(fALS,10%) 和散发性(sALS, 90%)。目前已经报道约50多个基因突变与ALS相关,但病理性突变相关致病基因多集中在SOD1, C9ORF72, FUS和TDP-43。

ALS小鼠疾病模型的构建为深入探索与揭示ALS病理学机制,以及开展药物临床前评价研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最早的SOD1基因突变转基因小鼠疾病模型,为ALS的早期研究铺平了道路。1993年,SOD1作为第一个ALS致病相关基因被发现,该基因突变占家族性ALS∼20% 、散发性ALS∼2%, 且该基因编码区域突变数超过150个,可以引起显性毒性作用。目前已成功构建了超过20多种啮齿类动物模型,多为人SOD1基因突变体的随机过表达小鼠模型,而SOD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却未见任何表型。

人SOD1G93A点突变转基因小鼠,是最早、且应用最多的ALS小鼠疾病模型,用于约97%的ALS药物临床前评价实验研究。其次为SOD1G37R突变小鼠。应用人SOD1基因启动子及调控序列,表达人SOD1基因G93A突变体,构建不同人源化SOD1突变体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表明,有SOD1G93A突变小鼠含有25个拷贝的人SOD1G93A突变体,比内源性小鼠SOD1基因的表达量高约13倍。初步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人SOD1基因突变转基因小鼠,虽然在疾病症状出现时间与严重程度等方面表现不同,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与人ALS疾病相似的进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表型。

然而,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所谓小鼠ALS疾病模型发现,大多数人SOD1G93A突变转基因小鼠,并未出现人ALS疾病患者中非常重要的病理特征,即出现大量脑皮层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化。因此,有人认为,作为人运动神经元疾病特征的研究工具,SOD1G93A突变小鼠疾病模型本有其先天不足。

另外,更为有趣的发现是,如果在小鼠体内过表达人野生型SOD1基因,也能诱发小鼠一定程度的神经元损伤表型,说明SOD1蛋白过度表达聚集,具有毒性作用。有人提出,与过度蛋白聚集的毒性假设一致,疾病发生严重程度与外源基因拷贝数增加(不管是突变体还是野生体)密切相关。因此,有理由怀疑,应用SOD1突变小鼠疾病模型,虽然可能对ALS致病机制研究有所帮助,但如果开展药物临床前评价研究,可能难以发挥其临床有效转化的作用。过去在针对ALS疾病的药物临床试验中,除了一个药物(riluzole)表现有中等程度延缓疾病发生作用外,其他潜在药物均在临床试验中遭遇失败,也许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关于家族型与散发型ALS表型及病理机制的问题。SOD1突变较少存在于散发型ALS患者中,但散发型ALS表型与家族型ALS相似,有研究者认为,这两种类型ALS可能具有共同的神经退行性通路。所以,研究家族型ALS有助于深入了解散发型ALS病理机制。但也有研究者持不同观点,认为SOD1突变小鼠模型可能只反映家族型ALS患者表型,而不是那些散发型ALS患者,或者98%的非家族型ALS患者基因突变现象。

ALS研究的新发现,即突变TDP-43蛋白引起异常RNA加工过程。TDP-43蛋白为TARDBP基因编码,是DNA/RNA结合蛋白。已发现超过48个TARBDP基因变异体与ALS疾病相关。研究表明,虽然TDP-43突变只占家族性ALS患者3%,但运动神经元内的高磷酸化突变截短蛋白聚集和/或泛素化TDP-43,却参与了超过95%ALS患者脑部与脊髓神经衰退性变化。由于TDP-43蛋白具有RNA加工、传递和剪切等功能,目前认为,TDP-43突变与大多数ALS疾病的发生相关。关于TDP-43致病理论依据是,该突变蛋白与一些相关RNA结合后,通过蛋白增加毒性功能机制,改变这些RNA在细胞质内的代谢过程。该基因如果在细胞核内被去除,则是通过蛋白缺失功能机制,引起相似的RNA代谢改变。所以,TDP-43平衡状态是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关键因素。该蛋白过表达和缺失均可成为ALS疾病的致病原因。

TDP-43纯合全身敲除小鼠出现胚胎致死表型 ,杂合子敲除小鼠可存活,但老年小鼠出现运动障碍迹象。为了探索TDP-43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及ALS作用机制,有研究者利用朊病毒启动子(PrP) 表达A315T突变体或野生体TDP-43蛋白,构建神经系统表达的转基因小鼠。该研究表明,Prp-TDP43A315T转基因小鼠出现进行性致命神经退行性疾病。虽然突变基因在整个神经系统表达,但泛素化蛋白沉积的病理学变化集中在特殊神经元细胞,包括额叶皮层锥体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但却未见细胞浆TDP-43聚集。提示DNA/RNA结合蛋白功能改变,而不是毒物聚集,导致了神经退行性变化。

然而,后来的进一步研究发现,TDP-43A315T小鼠模型并未表现令人信服的ALS样肌肉神经功能缺陷表型,而突变小鼠早期死亡与胃肠(GI)功能损伤有关。表现为进行性胃肠蠕动性降低,最终导致GI运动停止。所以,目前认为,TDP-43A315T突变小鼠疾病模型可能适合研究胃肠道神经退行性表型,但并不适合ALS疾病的药物临床前评价验证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比癌症更可怕的存在,渐冻症!
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微病例】TARDBP基因突变致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一例
研究揭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蛋白TDP43稳定性调控新机制
蛋白质稳态失衡和传播在ALS中的致病机制
Nat. Neurosci. 哈佛大学揭示“渐冻症”(ALS)的潜在治疗靶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