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太宗赵光义:“吕端大事不糊涂”,他到底做了哪些事?

至道三年(997)三月,宋太宗赵光义因高梁河之战所中箭伤复发驾崩,临终前遗命既非长子,也非皇后所生的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宗真宗。

当真宗端坐在崇政殿的垂帘后准备接受众大臣朝拜,正式登基确定君臣名分时,一名大臣却谨慎的并没有马上领着众臣叩拜,而是让人把垂帘卷起来,同时向前通过台阶来到皇帝身前左看看、右看看,确定是真宗赵恒后,才下了台阶回到朝班,率领众臣朝拜皇帝、山呼万岁。

这名大臣就是时任宰相的吕端。

出身官宦世家,荫补入仕,宋朝建立后开始得到重用

吕端,字易简,公元935年出生于幽州安次县(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吕家自唐末五代便世代官宦,祖父吕兖官至沧州节度判官,父亲吕琦在后晋官至兵部侍郎,兄长吕馀庆在宋太祖时官至参知政事、尚书左丞。

相较后来同朝的其他宰相,诸如吕蒙正、张齐贤、李沆等不是状元就是进士出身的高学历,吕端的学历可以说是其中最低的。五代十国后晋时期吕端便凭借父荫,候补入官,做了千牛备身,就是宫廷侍卫。

吕端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将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吕端升任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后逐渐被得到重用。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

太平兴国时期,太宗四弟齐王(后改封秦王)赵廷美就任开封府尹(首都市长),吕端调任开封府判官为其副手。

史书记载:“吕端仪表俊秀,处事宽厚忠恕,善交朋友,讲义气,轻钱财,好布施”。

但相较这些,他遇事沉稳、谨慎、有肚量的优点才真正是其能够位列宰相且圣眷不衰的关键。

大事不糊涂

关于吕端,宋太宗评价其: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史书及轶事典故就记载了几件事情:

(1)

有一次吕端作为使臣走海路出使高丽,途中遇暴风雨刮断船只的桅杆,船上的人都非常害怕,只有吕端仍然像如在家中书房读书一样,稳如老狗,丝毫不慌。

(2)

另外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命其弟赵廷美留守宋朝首都开封,能够担任如此重要职务,赵廷美自然十分高兴,但此时作为副手的吕端却说:

“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 ”

(释义:主上栉风沐雨,以征伐不义来表明天意,大王您处于近亲且有贤名之位,应当首先跟随护卫。现在由您主持留务事务,这不是您应该做的)

一盆冷水泼到脸上,赵廷美瞬间从喜悦惊醒过来,连忙谢过吕端后便上书推辞要求随哥哥赵光义一起出征北汉。

原来自太宗即位皇帝以来,其在“烛影斧声”中谋害宋太祖赵匡胤才做了皇帝的传闻一直未停歇,而同为太祖亲弟弟之一的齐王赵廷美也曾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所以太宗自然对自己这个亲弟弟很不放心,这次御驾亲征北汉命令赵廷美留守开封就是试探

如果赵廷美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任命,其结果可想而知,自古为争夺皇位而兄弟阋墙之事不绝于史。能够在身为亲王的上司很高兴的时候,冷静沉稳地给一棍子,可见吕端为人谨慎且临大事稳重不乱。

“斧声烛影”

(3)

其后,吕端在朝廷内外担任各个要职,虽然并没有重大建树,但他沉稳、有度量、识大体的吏治才干,已日渐为人所知,宰相赵普也很欣赏这个人并赞叹:

“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

(释义:我见吕公奏事,得到皇上的嘉许,看不见他显出得意;受到别人的挫抑也看不见他显出沮丧或恐惧,喜怒不形于色,真是做宰相的人才)

(4)

虽然早已闻名,但吕端为宰相时已年届60岁,连太宗都后悔重用太晚。

相较于吕端的晚年拜相,另外一名年轻人寇準确是如坐火箭般升官,32岁就担任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33岁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但吕端与他搭班子却没有嫉妒,反而请求太宗将其职位位列寇準之下,太宗马上授吕端为左谏议大夫,位在寇准之上,却也让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与宰相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即两者平起平坐,轮流执掌中枢政事堂。

当时很多人对此颇有微词,很多人都说寇準一个年轻人副宰相,竟然和老成持重的正宰相吕端平起平坐。但吕端却仿佛没什么事一样,办事仍然持重稳当,公道而廉洁,深得朝中朝外各方面的好评,且没有因为老资历而欺负范準这个年轻人。

寇準

其实作为老板的宋太宗一直在暗中观察,他故意让两人平起平坐,就是想看看两个人会不会相互攻击,结果让太宗很满意。

吕端年纪更大,为官没有什么大的政绩,但架不住一个“稳”字,做事稳当且考虑事情较为全面,可以当定海神针稳定朝局。而寇准这个年轻人,极有冲劲,凡事有自己的独到想法,但是还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可以作为宰相的苗子将来留给儿子重用。于是宋太宗下诏:'自今中公事必经吕端详的,乃得闻奏',吕端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5)粉碎政变,拥立真宗

吕端的职业生涯顶峰便是粉碎政变,拥立真宗。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赵光义因高梁河之战所中箭伤复发病危,临终遗命太子赵恒即位。

然而自太宗病危起,一场关于皇位交替的政变便在暗中谋划,宦官王继恩、参知政事(副宰相)李昌龄、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胡旦等人阴谋拥立太宗长子赵元佐。而太宗的李皇后(明德皇后)也因真宗并非自己亲生而有此倾向但是动摇不定,于是命王继恩召宰相吕端入宫,商议对策。

吕端得知事情后,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充分体现其“大事不糊涂”的性格:

1、将在太宗皇后和外臣之间传递消息的中间人的王继恩软禁扣住;

2、在上朝随身携带的笏板上写上“大渐”二字,并交给亲信递给宋真宗赵恒,提醒其宫中有变,赶快来宫中,防止有人趁机而入;

3、以太宗生前便立赵恒为太子且遗愿立赵恒为皇帝而质问太宗皇后,使其无言以对;

4、最后赵恒坐在崇政殿垂帘后准备接受众大臣朝拜之时,作为群臣之首的宰相吕端还是不放心,竟然直接走上台阶并叫人卷起垂帘左右仔细辨认,确认眼前是真宗本人后才率领重臣朝拜新皇。

5、除王继恩以外的诸人,诸如参知政事李昌龄和知制诰胡旦也都得到了从宽处理,并非造成大规模的流血事件,避免了朝野震动,使得真宗即位之初的朝局能够平稳度过。

此事之后,宋真宗对吕端更加尊敬,吕端生病真宗便亲自探望且下诏免去每日朝拜的礼仪,还经常私下书信沟通政务,可谓极其看重。

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初三,吕端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司空,谥号“正惠”。

纵观名相吕端一生,虽然并没有显著的政绩,但是他为官沉稳,为人谨慎,为宋朝太宗至真宗的政局平稳过渡做出巨大贡献,明朝的著名思想家李贽也这样评价吕端: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宋名相吕端装糊涂扼杀宫变,一己之力扭转大局,辅佐宋真宗登基
北宋名相吕端与宋太宗、真宗
吕端,一代名相,大事不糊涂
“吕端大事不糊涂”背后的皇位之争,让宋太宗赵光义差点死不瞑目
何以见得“吕端大事不糊涂”?
吕端:一生成功惟谨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