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新”思路!
专业成长┃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新”思路!
课堂漫话 2022-01-05 00:00
摘    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深入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并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整理出来所写的文章,是衡量一位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结合科研实践,从题目有“新”意,框架有“新”术,案例有“新”境三个方面阐述论文写作的三个“新”思路,力求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切实的方法参照和实践指导。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思路;创新策略作者简介:周云华,中学正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研究方向:课程设计与实施、课堂观察与透视、学习设计与分析。基金:中国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大思政视域下构建政史协同教学实践研究”。
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深入探讨,取得了新的成果,并把这些研究的方法及成果系统地整理出来所写的文章。简而言之,教育教学论文可视作将教师针对某一问题的思考联结、组织在一起的形式,也就是教师逻辑思维的外化表现。一篇高品质论文需具备足够的创新性,如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 1991年的报告指出,就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创新性”指前人没有进行过的研究或者是创造了新的知识,它意味着新的构想、新的结论、新的假设、新的方法[1]。据此,笔者认为一篇高品质论文的新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题目要有“新”意,框架要有“新”术,案例要有“新”境。但无论“新”至何种程度,教师所撰写的论文都必须紧扣一个“通”字,即顺应个体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或概念思维,它与形象思维不同,不能通过具有本质意义的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而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通过判断、概括、推理等思维方式能动地反映现实,由科学的抽象达到去伪存真、剥离不同事物间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事物本质、最终形成抽象概念的目的,进而运用得到的概念反作用于实践活动[2]。论文的价值就是通过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描述和解决,运用得到的成果反作用于课堂实践活动。故本文试图站在逻辑思维的视角,梳理自己十多年的科研实践,通过阐释论文写作的创新策略以不断提升论文品质,力求为同仁提供切实的方法参照和实践指导。
一、题目有“新”意
“题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论文最重要的信息点,在一篇论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研究的方向、内容、成果及意义,且契合逻辑思维的三种表现形式:发散思维、抽象概括思维和归纳思维,做到观点新、立意新、表述新。(一)观点新
题目有“新”意,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新”。一是观点新。即是否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刻的、有现实意义的观点。二是方法新。即是否介绍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操作性极强的、可方便他人借鉴复制的教学方法。三是材料新。即是否从自己的实践中选取了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来验证某一新观点或新方法。四是角度新。即是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论述问题。在以上四个方面中,一篇论文至少要有一两个方面是“新”的,如果一点“新”意也没有,那绝不是一篇高品质论文。为此,教师在撰写论文时,首先应反思与追问:我的论文哪一点是有新意的,如果连自己都觉得没有新的东西,那还不如趁早放弃。如笔者近年来撰写的几篇关于课堂出彩之道、课题研究之理、中考复习方略等方面的论文,其实是每位教师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很多教师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但越是常见的问题越是有多样化的解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发散性思维,将个人的思路沿着不同的方向拓展,使思考发散到与问题各个有可能的方面,最终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点。
(二)立意新
所谓立意新,就是指论文的出发点要高。即,立意要高,站位要高,研究要深,看得要远。做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既全面系统,新奇新颖,又深有见地,不落俗套。另外,理论的水准要高,教育教学研究不能老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徘徊,要把认识事物的着眼点逐步提高。所谓“深”,并不是一定要高深莫测,而是指研究问题必须深刻透彻,只有鞭辟入里,深有见解的论文,才能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所谓“新”,就是论文不能老生常谈,要体现出教育教学新理念、新课程、新方式、新见解。思想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要针对新课标、新教材敢于提出新的挑战,想别人之未想,说别人之未说,写别人尚未写。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新,要善于用其他科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要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借鉴。所谓“远”,就是立论的影响要远。课题要既切合客观实际,有实用价值,又符合发展的方向,这样写出的论文,就有源远流长之意。如:《在“悦读”中成长》,不仅要“阅”读,更要“悦”读。《浅尝“小变”成“大道”———新课程背景下史地教研工作的新思路》,一小一大彰显着作者对史地学科教研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规划。而《我们从困惑中走来———常熟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一文则从逆向思维阐述了作者鲜明的创作立场,为的是从惑到不惑。《“模糊”———教研员的艺术经》《历史教师合作文化的构建策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历史———2019年苏州中考历史卷评价设计研究》等也都能从题中即可明白作者创作的应有要义。“悦读”“困惑”“模糊”都是对论文本质问题的提炼和概括。笔者在撰写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抽象概括思维,即对不必要的非本质属性果断地加以舍弃,其次对抽象概括得到的非具体概念重新加以思考,凝练出具有相同属性的同一类事物的通性,从而获得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能够将问题的实质探讨得到最充分的彰显。
(三)表述新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看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常用题目或标题用语大致有:刍议———谦辞,表示自己发表的议论;例谈———表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述某一个问题;絮语———谦辞,表示自己对某方面材料或知识所说的“啰唆”话;摭谈———表示选择某方面的材料或只是作为自己论文的内容;面面观———表示对某方面材料的多角度认识;漫谈———表示论文不拘形式地就某问题谈自己的体会或意见;质疑(或商榷)———表示针对某问题或者是别人的错误观点提出疑问,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新探———表示对某问题作新的探索。上述这些标题用语也不能频繁地运用,用多了则显得落于俗套。因此,要学会对标题精装巧扮,以便亮化标题。如:同样写多媒体作用方面的文章,换个说法,效果会更佳。同样研究教学设计主题,“设计有度精彩无限”的表述更富新意。《用好小视频做优大课堂———例谈视频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妙用》《设结构化问促深度式学》《常规教研“不常规”———采芳辟蹊径,为有花木深》《精彩缘于细节》等也都是很不错的论文题目的表达方式。我们对教育教学一般问题的认识都存在于个别、特殊的现象之中,只有通过认识个别课例、特定设计要素,才能认识一般教育教学问题。笔者在阐释一个较大教育教学问题时,顺应归纳思维,从个别、特殊的事物总结和概括出能用各类精辟出彩文字表述的一般性原理,不断从个别事物的认识上升到对事物的一般规律性认识,提升论文品质。“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高度凝练。真正好的论文题目,能够让人一对视,顿生好感,引发阅读兴趣,发挥最佳的视觉效应。
二、框架有“新”术
确定了精妙的题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也不要急于动笔,可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先拟写论文的写作框架。框架是将要写成的论文的骨架,是帮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如何取舍论文的内容,它起着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论文基本结构的作用,从内在决定了一篇论文的优劣。基于此,笔者认为,好的论文题目下应设计出适宜的论文框架。有了一个好的论文框架,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挈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有了一个好的论文框架,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有了一个好的框架,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素材,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作用,且需契合逻辑思维的三种表现形式:联想思维、判断思维和演绎思维。(一)问题式框架
正如法国画家米勒(Millet)所说:“所谓构想,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在平时所见论文中,问题式框架是比较少见的。但笔者觉得,问题式框架可以让编辑和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师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我的三堂公开课》一文中,笔者是这样来设计框架的:1.如何让教学设计更有新意?
(1)重视整体板块设计(2)用心教学环节打造(3)优化具体细节安排2.如何让课堂展示更具新术?
(1)巧用微信朋友圈(2)活用多屏展示板(3)妙用影视制作术3.如何让学习评价更富新艺?
(1)足迹式评———全程评(2)素养式评———全面评(3)自助式评———全体评笔者从一个问题的核心概念、语词、表象通过关联子问题的方式联想到它的内在意蕴,即顺应了联想思维。可以说,该框架可以有效触发读者对核心问题的相关思考,达到我们常说的“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效果。但值得说明的是,教师运用联想思维设计论文框架的过程并不是没有边界地驰骋,而是要受到问题本身意义的规定和制约,教师对其必须深思熟虑。
(二)诗词式框架
如果把论文整体视作面,那么论文框架就是去粗取精的线。找准闪光点,不论是框架还是论文整体都将摆脱平庸。例如,笔者常常在诗词歌赋中找到灵感,在近期撰写的《常态课的设计艺术》一文中,设计了如下框架:1.淡妆浓抹总相宜:论学习环节的比重设计2.一石激起千层浪:论学习问题的创意设计3.吹尽黄沙始见金: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诗词以往都是论文框架未涉及的领域,是教师的思维冰点。笔者将思维冰点融于框架设计中,可以起到打破常规、颠覆旧识的作用。也可以说,把握住了兴趣爆点,才能容易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带给读者全新的认识。笔者用已经存在的诗词对现实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要素进行评判,并通过诗词的内涵阐述来肯定或否定某些特定要素设计的特点或属性,即顺应了判断思维,且随着具体论述的不断深入,笔者判断的认识水平也会不断提升高度,从而在之后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形成更高级的判断,推动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开展。
(三)数字式框架
巧用数字,可以使框架易记易传、令人信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审美价值。一是形式上的美感,即通过对称、工整的数字排列,使框架具有严谨的结构感。二是内容上的美感。好的论文框架都是以高度精练的形式概括出新颖、深刻的露点,展现强烈的哲理性,能够让人信服。例如,笔者在近期撰写的《教师教学设计的生成力研究》一文中,设计了如下框架:1.1+1<22.1+1=23.1+1>2第一板块的含义是教师教学设计生成与学生综合素养生成之和小于教学设计预设;第二板块的含义即教师教学设计生成与学生综合素养生成之和等于教学设计预设;第三板块即教师教学设计生成与学生综合素养生成之和大于教学设计预设。显而易见,高品质的论文,不仅仅是内容好、有见解、有新意,而且内容与形式也要做到尽可能完美地统一,教师在撰写时,应反复考量,用最适宜的方式反映研究思路,使框架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笔者用数字化、公式化的一般通性原理来推断教育教学现象的发展和规律,将一类课堂教育教学的共有特点作为出发点,并对某一特定设计要素进行推断,得出演绎对象的特有属性,顺应了演绎思维。教师在运用此法撰写论文时,要正确掌握一般原理,全面了解所研究问题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然后再严谨地推导出一般原理用于特定教育教学问题的结论。“谋篇布局设标题,构思文章拟框架。”标题就是主题论点,框架就是论证程序。框架是论文纲领性的“主线路”,具有“纲举目张”的贯穿作用。设计框架的过程,就是将论文的思路转化为建筑施工图的过程,使论文主题更加明确,结构更加严谨,层次更加分明,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教师在具体撰写时,还应处理好主题与框架、框架与层次之间的关系,做到言之有谋、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一条主线贯彻到底。
三、案例有“新”境
“案例”,是作者为了某一写作目的从教材和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论文的一系列事实或论据。一提到材料新颖,许多教师往往会陷入寻找材料的误区。以为材料的“新颖”便是别人没有见过的,没有写过的。其实,材料“新颖”与否,并不全在于是新是旧,关键在于善不善于选择材料,能不能够巧妙转换或变通材料。换句话说,要善于抓住常见案例的不同角度,从熟知的材料中翻出新意,点石成金。或从细微之处挖掘出更新、更深刻的意义,从而化腐朽为神奇。这样的材料用好了,可以达到“陈材巧用”“旧材翻新”、技高一筹的效果,且需契合逻辑思维的三种表现形式:判断推理思维、类比思维和聚合思维。(一)突出时效性
在很多教师的论文中,选材陈旧现象时有发生,论文素材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气息,经常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如,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教材上只介绍到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九次,而笔者在设计《基于4R课程理论的学习情境设计》一文案例时将其延伸至2021年的第二十八次。再如,教材对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作用的表述一直倾向于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观点。但据最新史学研究成果表明,敌后战场不仅是中国正面战场的指挥枢纽和战略保障基地,而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阵地,更是战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结点,笔者就采用了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作为论文写作的素材。近期笔者撰写的论文案例主要来自统编版初高中历史新教材,以高中为例,一般都设计自《中外历史纲要》和三本选择性必修教材。既突出了时效性,又彰显了指导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阅读文字的习惯一般都是用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概念或者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评判,即使用判断推理思维。故教师在遴选素材时,一定要突出时效性,运用近期现实生活中的、能与学生生活发生关联的素材。读者在对这些素材分析的同时,自然地肯定或是否定其特点和属性,形成自己的结论,认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汇聚正能量
论文的生命在于追求真理。追求真理遵循科学规范,需要正能量素材。说到底,教育教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很多素材都能通过社会视角来挖掘。也就是说,这种正能量的素材存在于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生活领域,包括热点新闻、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实时资讯等。我们一直认为中华民族是含蓄内敛、不善表达的民族,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自己的浪漫方式。在《教学设计应重视对学习情境的研究》一文中,笔者使用了如下两则素材:一是马背上和牦牛背上的法庭;二是湘雅医院门口的三束水稻。前者作为巡回审判方式之一(注:巡回审判是指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庭,为了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深入农村及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偏远地区,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结案的审判方式),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达到国土的每一个角落。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有人放上三束水稻,人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思,表达对未来的希冀: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笔者将学生已经熟知的、极具正能量的素材通过论文阐述进一步分析比较和综合归纳,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袁隆平院士的贡献两个新知识点进行对比,从各个方面找到他们的关联。通过已有背景知识来掌握更多新知识、传承正能量的一种方式称为类比思维,也可在其他类型的论文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赋能实践力
由于篇幅的限制,论文不可能将研究中的所有案例都放进去。因此,所使用的支撑案例是有限的,这些案例应当是最能支撑论点、最有说服力、最具实践性的案例。在对论文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时,应反复确认、设计和修改,确定其最能为教育教学实践赋能,增强论据的说服力。例如,笔者在《教学设计应重视对学习板块的研究》一文中,将学习板块设计策略阐述为紧扣学习主题、合乎认知逻辑、凸显学科素养三大方向,再在每一部分具体为紧扣模块、单元和课文主题,合乎背景、加工和情境知识,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九大实施路径,最后在每一个实施路径中都给予经过实证检验的案例说明,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真正行之有效的实践参照。毋庸置疑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概念和规律都来源于实践。故笔者在撰写论文时,会时刻关注聚合思维的运用。聚合思维就是对不同来源的个体实践活动进行综合全面的探索,并将察觉到的种种现象进行总结,从而得出具有普适性的客观规律。上文案例所说的具体实施路径和设计方向就是笔者针对学习板块设计这一教学问题,在大量课堂观察和实践研究中总结出的一般原理,其在基础教育课堂领域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格外斟酌案例组合、支撑论点、文章摆布之间的关系,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案例,都应做到照应框架、回应主问题、呼应文章标题,开合有度,切实有效。实事求是一直是论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根本保障,脱离实事求是原则,摧毁的不仅仅是一个案例,更有可能影响到文章的整体质量。如果教师发现案例脱离现实,甚至为了刻意夺人眼球夸大实施,就需要重新考量和设计。
创新固然是教育研究最可贵的特点,但它却并不神秘。它不是少数几个研究人员的专利,而是所有教育研究者共同的追求,体现在每一个研究者的日常研究工作中[3]。所谓撰写论文,就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论证的深化认识过程,把研究成果文字化,形成论文或报告。撰写论文是中小学教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推广经验,交流认识;推动教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本文来源:周云华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01):9-13.
阅读 633
分享收藏
赞1在看
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极简技术|赋能教学,实践创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培训!
课堂漫话
阅读 790
不喜欢
确定
不看此公众号
快来星海湖体验花式滑冰!
石嘴山网
阅读 1608
不喜欢
确定
不看此公众号
五湖四海石嘴山宴③丨椒盐羊排
石嘴山网
赞 14
不喜欢
确定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8年12月8日┃论文写作┃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研究——针对初学写作的教师的视角
2021年第98篇:读文随笔∣学科大概念与“走近作者”
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论文
蒋京丽 | 改进阅读理解问题设计,培养初中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实录及论文的区别_课改前沿_教学科研_威海高区钦村小学
关于“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的区别与撰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