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喜故事】品佳联 话读书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对联中,勉励人们奋发读书、拼搏进取的佳联俯拾皆是。

宋代苏东坡年轻时便自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的居室取名“书巢”,挂有一副自书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精练、准确地勾画了书斋主人终生与书做伴,以书开导人生的读书生涯。

北宋张载书房的一副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表达了其刻苦求学的寒窗生涯。“傍百年树;读万卷书。”这是朱熹为白鹿洞书院题写的读书联,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明代名画家徐渭,号青藤道人,他把书房命名为“孕山舫”,在青藤绕的书屋石柱上刻有一副自勉联:“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好一个“书户孕江山”,这样一来,读书与治国平天下就有了必然关系,把读书的作用上升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清代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的纪晓岚,博闻强记、知识渊博。他曾拟一副自勉联云:“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正因为他有蛀书虫一般要把书吃进肚里的精神,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郑板桥书斋有一副幽默风趣的对联:“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自勉读书联:“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林则徐题写读书联:“家小楼台天地起;案余灯火有无知。”表现出他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矢志苦读的可贵精神。

现代名人的读书对联也独具情趣。蔡元培步入仕途仍不忘读书,曾撰写对联悬于书斋,“都无做官意;唯有读书声”。

鲁迅在北京“老虎尾巴”书屋西壁,有一副集屈原《离骚》句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他的《彷徨》题词也引用了《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陶行知题写“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把读书求学的境界扩展到天地万象。他在校联中写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是孙中山先生自题的读书联,不仅大气磅礴,更体现了欲成大业必须勤奋读书的道理。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曾写下一副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把读书的道理说得透彻明了。

周恩来的自勉读书联另有一番立意,“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能够“从无字句处读书”,从大自然中、从社会中学习知识,这样的方法更是胜人一筹。

为纪念文化出版先驱邹韬奋而建立的“韬奋图书馆”揭幕时,郭沫若为其题写了一副鹤顶格对联:“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上嵌“韬奋”二字,既纪念了邹韬奋先生,又勉励读者奋发读书。

高雅美妙的读书对联很多,不胜枚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公报》年轻编辑王芸生所书。他用三年时间写了一部200万字巨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出这副对联。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更书声。”此联富于诗意,一个刻苦攻读的生动画面跃然纸上。清人有联曰:“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此联采用比兴手法,将好书喻如益友,意蕴深长。

苏州留园里有一则读书赏花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蔬,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方自称花里神仙。”上联说读书,《尚书》《易经》《离骚》《庄子》及汉代诗文,各有特点。下联说赏花,菊、梅、莲、兰、海棠,各有品格。

闻喜吴吕村,我们梁家故居门楼两旁也有先辈题写的一副佳联:“光前须种书中粟;裕后惟耕心上田”。光前裕后意思是为祖先增光、为后人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旨在教育儿孙勤奋读书学习,努力做人做事。

读书还要讲究方法,才能获得真才实学。一是要精读细研。清人毛怀有联,“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二是要善于提出疑问,通过破解疑难点,提高学识水平。郑板桥有一联:“书从疑出翻成悟;文到穷处自有神。”三是要联系实际,使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有副对联为“读古人书须设身处地一想;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可谓妙语解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
品味读书妙联
读书对联100副
妙语佳联话读书
文人书房对联,书香气四溢
网络神联,上联:一没车,二没房,现在还没丈母娘,下联太经典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