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在·杨浦丨主题·馆藏:中国旧书局

中国旧书局

  独立书店,你好!

百年书林风雨,百年书局沉浮



简介



本书在资料辑佚的基础之上,努力地去展现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上海书林所透现出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近百年来上海书林的断片式描述,从一家家书局的沉浮及淘书者的珍贵回忆,努力地去勾勒出上海的书香氛围。

望平街

棋盘街

自晚清到民国,上海逐渐成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

从晚清开始,中国几个重要的翻译出版西书的机构,如墨海书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等,出版和翻译了大量的西书,为晚清社会带来了难得的科学和文化。

上海最早的书业,在辛亥革命以前,主要都集中在棋盘街一带,即江西中路至河南中路的福州路东段;还有麦家圈,即福州路山东路附近;还有广东路中段的宝善街,以及汉口路一带,这是晚清上海书业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云集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上海地区的书业,构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围。

大东书局

大东书局排字工人

工作情景



NO.1



清宣统三年(1911),陈立炎在上海设立古书流通处,揭开了上海旧书业繁荣的序幕。

至此,来自苏州、杭州、扬州等地的江南书贾纷纷来到上海开店,他们以销售古书为主,形成了一定的书业市场;亦有来自北方人所开的旧书店,他们和南方人所开的书店形成竞争之势。

这些古书旧书店的业主,大多具有相当的目录版本、文物考古、装裱字画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坐店,上门收购旧书,还派人到全国各地收购民间旧书,并加工整理,编辑目录,影印善本,极好地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扫叶山房

扫叶山房是沪上书林早期销售和出版古书的代表书局。它的创立最早可溯至明万历年间,由苏州洞庭山席氏创建,先设店于苏州阊门内,是吴门之地最大的古籍收藏和刻印、销售的书局。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0)进驻上海,共开有两家店,分别是同治年间设立在上海县城彩衣街的南号分店,清光绪六年(1880)设立在上海棋盘街的北号总店。

扫叶山房北号

扫叶山房的商标



NO.2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夏瑞芳等于上海创立了商务印书馆,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商务印书馆成立了编译所,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使商务印书馆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学、中学、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出版和销售各类书籍,使之成为民国期间最大的出版、发行、销售机构。

商务印书馆成立之后,1912年陆费逵又成立了中华书局,1916年大东书局创立,1917年又成立了世界书局,1926年章锡琛又办了开明书店。

中华书局总店

(发行所)

商务印书馆发行所

开明书店

开明书店创办于1928年,创办人章锡琛。后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参股人有刘叔琴、杜海生、丰子恺、胡仲持、吴仲盐等。原地址在福州路山东路口,后迁至福州路268号营业。

章锡琛(1889-1969)

中国编辑出版家。浙江绍兴人。1912年至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妇女杂志》主编,并编辑上海《时事新报》副刊《现代妇女》和上海《民国日报》副刊。1926年1月组织创办新女性杂志社,任主编。1926年8月创办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处长、专员。1954年任古籍出版社编辑、副总编辑,1956年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参加了《资治通鉴》的校点工作,著有《文学概论》、《文史通义选注》、《马氏文通校注》、《助字辨略校注》等书。

(文字出处:许力以主编. 中国出版百科全书[M]. 1997)

开明出版的图书和杂志都特别讲求装帧和插图,而担任此项工作的有丰子恺,还有他的学生钱君匋,他们共同承担了大部分封面设计的人物,而且在插图绘制上也是精益求精,在当年的出版物市场独树一帜。

开明国语课本新版

开明国语课本(1932)



NO.3



在上海书林中,也有一些专业的特色书店,如清光绪十一年(1887)由传教士傅兰雅创办的格致书室,专营科技图书和文具用品仪器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又成立了科学仪器馆,专营自制的理化仪器、西学译刊、科学图书等。清光绪三十年(1904)西泠印社又在上海创立,门市专售金石、考古、美术图书,也兼售字画和印章。

西泠印社启事

上海科学仪器馆

自制仪器目录之一

格致书室

格致书室创办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主持事务。地址设在上海汉口路473号(后又迁至汉口路407号)。格致书室以专门销售中文科技书刊为主,其中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所出的书籍占有较大比例,也兼售一些其他的书籍。是近代中国最早的科技专业书店。

傅兰雅

格致书室发售的杂志



NO.4



上海书林中除了专业特色书店外,还有一些外文类的书店,如清咸丰十年(1860),英国人伊文思创办了伊文思图书公司,主要经营外文类图书。清同治九年(1870),英商开设的别发书店,专营西文书籍的印刷出版。1897年商务印书馆也设有专售西文书的西文部。1932年严幼芝创办龙门书局,专以销售中西文具,翻印原版西书。这些外文类的书店,体现了上海书林的多样性及中西文化的融合。

龙门书局简介

伊文思图书公司

实业书籍目录

别发书局

上海最早的外文书店。俗称“别发洋行”,又称“英商别发印字房”。1870年设立。专事西文书籍的印刷出版,兼营制造文具。初设于外滩招商局附近,后迁至南京路12号及66号。在香港、新加坡设有分店。

曾出版英国剑桥大学汉文教授贾尔士编辑的《汉英大辞典》,中国儒家经典《四书》和《诗经》,古典文学《离骚》、《三国演义》、《水浒》等英译本,以及烹饪、莳花等书籍。所售书籍都按英镑折算。还承印公共租界工部发布的文件、税则、规章和商业用书《行名录》等。(出处:马学新 曹均伟主编. 上海文化源流辞典[M]. 1992)

别发洋行

出版的书籍

《Shanghai of today》



书目推荐:

1、中国旧书业百年

馆藏地:杨浦区图书馆平凉分馆

2、旧书鬼闲事

馆藏地: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数据库推荐:

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使用方法:

 http://digital.yplib.org.cn/http/192.168.3.19:8090

(使用浏览器打开此链接,用读者证登陆,即可检索查看精彩内容)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图书馆(ID:ypqli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昆明的故事丨老昆明的书店和“书市三街”
回望百年书局
姚一鸣:风雨飘渺独自在 夫子访谈
北京这条小巷,曾是北京乃至全国书业中心
寻找老建筑里的旧书局 ... 姚一鸣
我与布衣书局:大隐隐于市的旧书空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