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书读品 | 浒湾书业与中国明清书籍社会史

《籍著中华:明清时期金溪浒湾雕版印刷研究》

——讲述浒湾书业与中国明清书籍社会史

文 | 陈翠翠




读完“浒湾”发展形成商镇的过程,让人好奇书坊刻书的内容和质量如何,有着怎样的经销管理模式,何以能在清代出版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籍著中华:明清时期金溪浒湾雕版印刷研究》不仅仅是两百页图文并茂的书籍,更是一位江西才子的文化情怀和学术精神体现,是一部浒湾的刻书史,关涉中国明清时期书籍文化的社会史。

《籍著中华:明清时期金溪浒湾雕版印刷研究》

 江西美术出版社 

 毛静著 

 2023年4月 

半年前,南京传媒学院图书馆馆长毛静先生在南京大学以《浒湾600年:一座小镇的出版史》为主题,讲述了浒湾雕版印刷的起源、发展与澌灭,这是我第一次领略这座小镇的文化魅力。毛静先生是江西丰城人,对地方志、藏书、诗文辞赋、民俗摄影等保有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都热衷对江西地域文化的研究,在此书之前已出版《邓子龙传》《近代江西藏书三十家》《浒湾绣像版刻精萃》《藻丽嫏嬛——金溪浒湾版刻图录》等。

今年5月14日,毛静先生携新书《籍著中华:明清时期金溪浒湾雕版印刷研究》(以下简称《籍著中华》)及所藏“浒湾版”书籍清刻本数余部,邀朋雅集。该书由江西美术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共分五章,目录按照雕版印刷常见版式从右到左,分上下之栏,古意幽浓。读完“浒湾”发展形成商镇的过程,让人好奇书坊刻书的内容和质量如何,有着怎样的经销管理模式,何以能在清代出版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仅是两百页图文并茂的书籍,更是一位江西才子的文化情怀和学术精神体现,是一部浒湾的刻书史,关涉中国明清时期书籍文化的社会史。

新书诞生

郑振铎先生将北京琉璃厂、武汉汉口、福建四堡和江西浒湾并称为“清代中国四大出版中心”,但关于浒湾的研究量小力微。2004年,毛先生第一次探访金溪浒湾,考察当地的古建筑。此后,便萌发了收藏“浒湾版”刻本的意念,挤出资金苦心集藏浒湾刻书实物,是为抢救性集藏保护。

2017年,他决意研究金溪刻书文化,跑遍20个省、市和高校图书馆等地调查,深入金溪田西、斛塘等村庄,又探访文史界吴定安、王冰泉等人,摔过跤,受过伤,也骑坏了不少摩托车,经过多年笃行不怠,搜集了为数不少的资料。从作者对材料的组织来看,地方志从区域上汇集了金溪浒湾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史书中记载了朝廷在金溪的机构设置,可知悉政策制度对刻书业的影响。诗文和传记行状,既可以作为佐证材料支撑论点,也可以揭示与行业相关的社交网络。族谱记载了宗族成员从事书籍事业的情况,提供了书籍出版—销售的模式、路线和范围等信息。日记随笔对我们了解某个时期的行业发展状况与演变颇有帮助,具有史实性。作者实地调研获得的雕版和刻本实物直接提供了书籍刊刻的版式与质量信息等。《籍著中华》通过探源溯流,条分缕析,运用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等方法,可以说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金溪浒湾书业兴衰变化与社会意义的著作。

文化掠影

《籍著中华》采用全彩印刷,图片清晰,色彩饱满,书中大量的照片都是毛静先生通过调研所收藏和保存下来的,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排版和谐美观,颇具审美价值。尤其是一张张书影让读者可以一睹浒湾刻本——三让堂的《汉书》、大文堂的《绣像后西游记》、红杏山房的《司马温公文集》、旧学山房的《谢文贞公文集》等等,皆朱墨灿然。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毛静先生所藏晚清时期浒湾忠信堂售书海报,以戏曲唱本为主,开列要出售的书籍,还包括蒙学读物、实用指南等30余种,并用中国商业数字“苏州码子”标注价格。据说“苏州码子”是流行于民间的记数书写符号,而从未进入过官方视野,与春秋时代的算筹颇有渊薮,在旧时传统农业社会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比如中医老处方、农业租赁等。作者所藏则反映了当时书籍售卖价格,具有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

还有一张礼家巷的照片,地面上的麻石经过雨的冲刷,显得更加古朴厚重。一个孩子将手指放到嘴边,靠在右侧的屋墙上,探出半截身子,天真又好奇地盯着镜头,这一幕似乎古今交汇,而有一面已被历史裹挟而去。毛静先生将其置于书籍最后,占据两页的版面,想必是有深意,给读者思索的空间。

百年书香

浒湾,位于江西省千年古县金溪西部、抚河中下游,元代以后旴江改道,绕疏山西面,经浒湾北流而上,为其在明清时期成为商业市镇,创造了便利的漕运条件。其书坊文化肇始于明中晚期,至民国初元,有近500年的历史,出现了100多个书坊,刻书量达到5000余种。有三让堂、红杏山房、旧学山房等较有名气的书坊,还有味经堂、英德堂、敷文堂等小书坊。

《籍著中华》介绍了书坊之生产工序,他们有得天独厚的原材料——纸张、板材和油墨;有邓志谟、李光祚等编辑关注市场需求,承担着知识生产;专业出版商负责改进工艺和雇佣工人;还有非专业出版机构的参与,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书坊刻印书籍数量和品种繁多,包括经史子集、话本小说,其中教育文本、实用指南、小说戏曲等普及性文本,与福建四堡相差无几。有所不同的是,精美的大开本印色秾丽、纸墨精良,以及明确的地域标识和版本特征,是其刻本的特色。虽然受到西方印刷工艺的冲击、历次战争的破坏后,乾隆末期浒湾刻书业开始式微,但道光年间树立在浒湾书铺街门楼上的“籍著中华”和“藻丽嫏環”,正是对浒湾书业的肯定,年深岁久,馥郁不散。

书商印象

书籍能在更广阔的区域传播,多依赖于书商这一群体。书中描摹了金溪书商的形象,如明代中期贺钦和罗伦关于书籍互通有无,都依赖于金溪书商李绍庆,他沟通辽东与岭南的书籍贸易。晚明时期,唐氏、周氏、李氏、许氏、吴氏等,以家族为中心从事书籍出版和销售,开拓了在南京以及西南地区的业务,特别是对北京琉璃厂市场的开创,遍布东西南北,不断增加新的销售网络,奠定了金溪刻书在中国出版史上的地位。还有以红杏山房赵承恩、旧学山房谢甘盘为代表的族商,他们讲究诚信、眼光开阔、精明能干、乐善好施,非常重视乡邦文献的刊刻,具有“儒商”的典型特征。

书商们大多以家庭或家族为作坊的生产—销售模式,以血缘的稳定推动文本的流转和知识文化的传播,体现出中国乡土社会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对通俗读物和日常生活用书的销售,比如所刻地方小戏,质量较为粗劣,但是因情节简短,语言鄙俚浅陋,售价低廉而受到百姓们的喜爱,也推动了文化渗透,保持了雅俗共赏的书籍文化。

毛静先生通过几年间不断地探访,用心触摸金溪浒湾的文化脉搏,保存了珍贵的古籍文献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考察,让我们得以全面认识这座坐落于江西抚河边数百年的小镇,领略其独特的刻书文化底蕴与魅力。

编辑 | 李普曼
设计  
图片  
审核 | 王雪霞 张维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厂】浒湾书铺街:接续建阳,盛极清中(下)
浒湾书铺街:雕版印刷的夕照华采
浒湾 | 最后的刻书匠
文脉:一座城市的千年刻书史
金溪雕版印书探究(转载学习)|收藏学堂
临川才子金溪书——浒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