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鱼居”文化散文《说不尽的铅山》系列之十:《赵不迁的藏书楼》
非鱼居2017-06-05

赵不迁的藏书楼

当图书馆方少华馆长告诉我铅山县保存有一万五千七百多册古籍的时候,我立马想起一个人和一座楼来。

这个人叫赵不迁,这座楼叫赵氏藏书楼。

赵氏藏书楼正是赵不迁所建,建设时间为公元1154年,距今861年。《铅山县志》载:绍兴二十四年(1154),永平进士赵不迁,建私人藏书楼,藏书万卷,向社会开放,今书楼不存。

书楼肯定早就不存在了,这是南宋时建设的,毕竟年代太过久远了。由于多种因素,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是建于明朝中晚期的宁波天一阁。这天一阁建成于1566年,比赵家书楼晚了412年,这两个藏书楼有相同之处,都是家族性质的私人藏书楼,但两者又有着巨大的区别,天一阁是封闭的,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有“外姓人不得入阁”的阁规,直到建阁107年后的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名满四海的大思想家黄宗羲才得到准许,成为入阁的第一位外姓人,此后虽然相对开放,也仅仅只允许一些真正的大学者入阁作短时间参观而已。可是赵不迁的藏书楼却完全不是这样,这位赵进士建造书楼的初衷便是向社会免费开放,供普通百姓阅览,惠泽寒门学子,教化乡亲百姓。瞧他,“楼设几席,便民阅览”,这与我们现在面向全民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如出一辙。

由此,我不得不佩服起赵不迁的眼光与襟怀来。

写到这里,有必要简单地说说中国的藏书文化。中国的藏书文化向上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自从有了文明,就有了原始意义上的文字与图案,有了文字与图案就一定有收集文字和图案的事情要做,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管理事业,图书管理事业发展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时代,开始有了专门收藏文字和图案的机构和人员,当时那个机构叫“龟室”,专门收藏刻有文字和图纹的甲骨,那个管理人员叫“贞人”,是中国文明史上最早的史官,也是最早的图书管理员,中国的藏书事业从此便开始了。当然,这是官方藏书,现在的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应该始于孔子。2500年前,孔子周游列国,推行教育主张,他收集了大量的书籍作为教材,他“删诗书,定礼乐”,慢慢地便形成了最初的私家藏书。后来,道教产生,佛教传入,寺观庙宇大量兴建,信教百姓数量庞大,宗教书籍汗牛充栋,于是便有了寺观藏书。再后来,书院兴起,讲学风行,随即出现书院藏书热潮。这样,最终形成了中国古代四大藏书系统: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有了藏书事业,自然就需要专门供藏书和阅览图书使用的场所和建筑物,于是“藏书楼”便应运而生了。中国最早的藏书建筑肯定是出自官方,比如宫廷,但到底出现在何时已经无从考证,目前可考的是汉朝的天禄阁和石渠阁为最早,但从中国藏书历史的脉络分析,藏书建筑的出现应该要比这早得多,只是没有找到文字记载而已。私家藏书楼最早出现的时间也存在争议,但一般都认为始于北魏,此后的1500多年间,私家藏书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一定影响的就逾千座。中国藏书楼的规模和意义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都是独具特色的,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的收藏、保护、利用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不迁的藏书楼便是其中一座颇有影响的私家藏书楼。其影响不仅来自于书楼的规模与格局,还来自于藏书的数量与品质,更来自于赵不迁面向会免费开放的胸怀与气度。应该说,私家藏书楼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和封闭,那么赵不迁为什么要向社会免费开放呢?

这得从赵氏家族的身份说起。话说宋朝第二位皇帝赵光义传位于三子赵恒(宋真宗),其没有接续皇位的长子赵元佐被封为汉恭宪王,元佐的长子赵允升封平阳郡王,允升第四子赵宗悌封东阳郡(婺州)王,宗悌的后代再无人获得敇封,其中一位名叫赵仲硕的儿子迁移到当时南方最繁华最发达地理位置最重要的铅山县城永平定居,仲硕生有五子,最小的儿子叫赵士礽,才华横溢,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参加锁厅试名列第一,升为从仕郎,后官至太傅。赵士礽生子有八,赵不迁是赵士礽的第四个儿子。让人非常佩服的是,赵士礽的八个儿子全都才华横溢,统统考上了进士或赐进士出身,加上赵士礽自己,便有了“一门九进士”的佳话。这迁居到永平的赵家虽然已经不再获得朝庭的敇封,他们想要步入仕途也得跟普通百姓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们仍然是皇族血统,从赵士礽到先祖皇帝宋真宗,中间也只隔了元、允、宗、仲四代,皇族的血统可正宗着呢,他们也一直以此为骄傲,在地方上也以皇族后裔自居。让人欣慰的是,这个赵氏家族是个知书识礼的望族,他们虽然偏居一隅,虽然已经远离庙堂,但他们却有着极强的大局观念,虽处江湖之远,却仍然胸怀赵家天下,仍然忧心朝堂之上的同宗皇帝。他们不但自己刻苦勤俭,用功苦读,学得本领再次博得封妻荫子,分散至全国各地为官从政,担负着维护和治理赵家天下的责任,在铅山老家,他们也是德义的表率,不但从不借势皇族后裔横行乡里,反而广积善缘,见好事便做,遇困难即帮,获得了百姓无比的爱戴。这还不够,赵不迁觉得他们还有为朝庭推行教化培养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因此,他花巨资在永平城的老宅“暇乐园”里建造了一座宏伟的藏书楼,购买了上万册经史子集,无论是谁都能到书楼阅读抄写,为了方便人们读写,赵不迁还在书楼内设置“席几”,即桌子与凳子,免费提供纸砚笔墨,有时还为寒门学子提供饭米灶水。藏书楼门庭若市,其情状与现代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一般无二了。这就是赵不迁建造藏书楼并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根本原因,赵家书楼也因此成为中国藏书史上一支鲜艳的奇葩。

赵不迁虽然主观上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也就是他赵家皇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赵士礽赵不迁父子生活的时代里,铅山县城永平几乎成为中国起码是中国南方的思想和学术中心。铅山因为地处武夷山北麓,是中原入闽控制闽越最重要的军事要冲,加上铅山盛产铜铅和纸茶,物产极为丰富,工矿业、冶金业、手工业和商贸业极为发达,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于永平,永平城及外围矿区常住人口一直在十万以上。加上当时南宋定都杭州,信州上饶几乎成为倍都,是首都杭州完整意义上的后花园,朝中士大夫大多到上饶买地置业,营建府第别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当时信州乃至全国最发达的地方之一,铅山也自然成为各种文化要素的聚集地,无论是道教、佛教还是儒教,在铅山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铅山成为当时文化人最爱去的地方,朱熹、辛弃疾、陆游、陈亮、陆九渊、陆九龄、杨万里、韩元吉、赵蕃、韩淲……那个时代最有才华最有名望的人几乎都来到铅山了,而这些人,都是赵不迁父子的挚友故交,他们到铅山,很大程度是因为赵士礽父子的情谊,当然,还有赵不迁的藏书楼。

对于铅山,尤其是对于永平来说,赵不迁的藏书楼存在的意义与影响就更为重大更为深远了。皇族后裔的包容与大气,赵氏父子的高义与品德,本来就是铅山人民的楷模与榜样,已经深深地影响着铅山民众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免费开放的赵家书楼使得铅山人民更加知书达礼,全民得到了教育与教化,拿现在的话就是,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永平镇受到的影响最大,打那后到清朝科举制度结束,仅永平一镇就有22位学子高中进士,贡生举人更是不计其数。现在倒回去看,自唐而后,经宋元至明清,铅山一直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但铅山却没有成为一个只懂经商不知书只问金钱不识礼的铜臭之地,而成为一个遍地书声处处学堂人人知书个个懂礼虽老农也识大体妇孺亦知廉耻的礼仪之城。为何?窃以为,赵家书楼与鹅湖书院之功为最也。

今天,当我从信州上饶沿着南宋古驿道的方向前往铅山,先经鹅湖书院,再到永平镇,又从报本坊和白菜碑旁边走过,直到城北的大义桥,桥北那一片已经不见“暇乐园”了,更没有赵家书楼了,我看见的是一片民宅,一片密匝匝的楼房。是啊,历史的风已经吹过千年,老早改天换地了,皇族后裔的风范,赵家父子的风采,赵家书楼的风味,我只能从历史的典籍中抠出一丝记忆来,从尚存的古籍中嗅出一缕清香来,从永平百姓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故事传说中想像出一幕又一幕的精彩来。

站在大义桥上,远望鹅湖山,极目桐木江,看得久了,赵家书楼便慢慢地,慢慢地,一点点地、一点点地浮现了出来。

2015年9月

注:《说不尽的铅山》系列由《海外文摘·文学版》2015年连载。本文跻身2015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

原创作品如需使用请与俺联系联系

周亚鹰简介:

江西广丰人,公务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影视家协会会员,《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签约作家,江西省上饶师院文传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我是城管》流传至多个国家;电视剧《油菜花香》广泛传播。

央视、东方卫视、星空卫视访谈嘉宾。百余家媒体对其人其文深度关注。

作品与影响:

部分作品集

2012年,《我是城管》获奖,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先生颁奖,央视报道。

2013年元月,星空卫视“金星撞火星”金星专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散原创】刘存根作品 | 书香
宁波学研究→藏书文化→峥嵘一阁魁海宇
输入标题千年藏梦一卷书
南浔嘉业堂藏书楼
书香天一阁
千年藏梦一卷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