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大舞台,106岁的青春焕发
2015年10月19日   解放周一21 :外滩
无图说
123
本报记者 陈俊珺
坐落于九江路、与“中华第一街”南京路遥遥相望的人民大舞台,今年已经106岁了。
自2011年重新开业以来,这座历史悠久的剧场再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上海人气最旺的剧场之一。
百年前,它见证了海派文化的形成,如今它又以创新的姿态迎接并参与着城市文化的繁荣。
百年大舞台
海派文化的见证者
巴洛克风格的外墙、穹形的落地门、充满古典韵味的西式阳台,现代的舞台与灯光,走进人民大舞台的观众们也许很难从眼前的一派崭新中猜出这座剧院的年龄。
事实上,人民大舞台自1909年12月30日开业以来,已走过了106年的历史,它曾与共舞台、天蟾逸夫舞台和中国大戏院并称为“上海滩四大京剧舞台”。最初建成时,名为文明大舞台,而人们惯称之为“大舞台”。
上个世纪初,大批京剧名角南下,南北京剧在沪上汇聚。大舞台成了排演和演出连台本戏的基地之一,在这里上演的《宏碧缘》《施公案》《狸猫换太子》等在全国引起了很大轰动,梅兰芳等许多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都在此登台表演。可以说,当时的大舞台是海派京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地。
解放后,经过重新装修开业的大舞台成为了上海解放后规模最大的演出场所之一,这方舞台不再是单一的京剧场子,上海以致全国各主要地方戏曲以及歌剧、舞剧、话剧、歌舞剧纷纷在此亮相。
1995年,大舞台整顿歇业,淡出观众的视野。在历经跨世纪的重建后,于2011年再次向观众展现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价值。
吸引观众的秘诀
就是引进好的剧目
在重新开业的短短4年多时间里,人民大舞台很快成为了上海人气最旺的剧场之一。
人民广场地区不仅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繁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还集聚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逸夫舞台、上海木偶剧场等一大批文化场馆。身处其中的人民大舞台从重新开业第一年的150场演出到去年的350多场,不仅实现了演出量的逐年增长,还获得了业界与观众的好口碑。
这家剧场的品牌影响力是如何实现的?在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兵先生看来,打造剧场的品牌影响力最关键的还要靠好的剧目。
首先是引进艺术性与市场性兼具的剧目。由著名演员焦晃领衔主演的莎翁大戏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 曾在人民大舞台连演15场,一度成为上海的文化盛事。今年上演的易卜生名作《人民公敌》又大受欢迎。文化艺术含量高、市场性又佳的剧目无疑是一家剧院吸引观众的最佳法宝。
二是积极引进原创主旋律作品。去年,大型原创音乐剧《焦裕禄》和新版《霓虹灯下的哨兵》上演后广受观众好评。
起初,曾有人对《焦裕禄》的引进有所怀疑,因为这部剧的成本高、舞美复杂、演员又多,市场的接受度又不明朗。但到河南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调研后的刘建兵,还是坚持了引进的决定。最后,在上海市文广局和黄浦区政府的支持下,《焦裕禄》不仅票房成绩不错,还广受各方好评。刘建兵认为,即使剧目不赚钱,也要做,因为剧院品牌的提升,是更长远的收益。
三是吸引年轻观众,引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剧目。2013年,在人民大舞台上演的《面包树上的女人》大获成功,原本计划演15场,后来又应观众要求而加演。同年上演的《女人一定要有钱》,又吸引了一大批白领观众。一年两部“女人戏”的成功让人民大舞台成为了白领话剧爱好者们最爱去的剧场之一。而后来上演的《盗墓笔记》又实现了场场爆满。
2013年,人民大舞台成为“中国话剧大剧场活力五强”;2014年又荣获“中国话剧大型演出场馆活力十强”。
此外,人民大舞台还在培植自身的保留剧目上下功夫。由中国台湾地区著名演员金士杰领衔的名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已经连续4年入驻人民大舞台。这部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剧目在上海乃至周边地区已经拥有了一大批粉丝,也因此成为了人民大舞台的看家剧目。
4年多来,在人民大舞台上演的剧目中不仅原创剧多,而且第二年甚至连续几年来上演的剧目也多。在人民大舞台总经理张耀明看来,吸引好剧目的秘诀,就在于坚持为剧团提供最佳的服务,从剧目的宣传、推广到营销,大舞台都会尽力配合、用心打造,而绝不是把场子租出去就了事。
深夜“翻台子”
打造“第一午夜笑场”
有了层次丰富的剧目,还远不是打造一家成功剧院的全部。
2014年,人民大舞台的创新举措让许多同行为之一惊——他们在深夜开辟了“午夜快乐汇”演出。
饭店一晚上“翻台子”,在傍晚、晚上和深夜接待三个时段的客人不稀奇,而一家剧院在同一晚上演两台剧目,第二场从深夜10时开始,可谓创举。在人民大舞台开设“午夜快乐汇”之前,全国其他同等规模的剧院几乎都没有这样尝试过。
在午夜快乐汇的“启航盛典”上,著名相声演员大兵、李金斗等转动启航舵,著名主持人曹启泰担任艺术总监。这是一档聚焦语言艺术的节目,涵盖相声、脱口秀、短剧小品、各类模仿、哑剧、幽默小丑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
刘建兵说,他们的目标是努力使之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第一午夜笑场”,今后将进行持续的打造与推广,不仅面向本市观众,还会面向游客,让往来上海的游客们也能在深夜得到精神的放松,感受上海的城市活力。
在观众们爆发出笑声的背后,是工作人员辛勤的付出。张耀明坦言,一天演三场对剧院的工作是很大的挑战,因为每一场不同的演出都需要安排相应的灯光和舞美,如何顺利地协调与衔接不仅牵涉到技术问题,更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只要观众满意,看得舒心,我们绝不怕麻烦。”张耀明说。
推广公益票
为更多观众省钱
去年,人民大舞台的“艺票通”票务网站正式上线,在这个网站上有一个特别的“省钱”频道,专为观众提供公益票与免费票服务。
在票务网站开设公益票服务的栏目,一直是刘建兵的理想,“公益票极受欢迎,但常常有送出去的公益票‘烂’在一些人的口袋里,这是对那些想看戏而没票的人的伤害。”
去年5月,黄浦区举办的首场草坪音乐会是“艺票通”网站首次承接的大型公益演出票务工作。考虑到部分市民申领免费票后临时有事不能前来,网站还设立候补票制度,所有持票者都根据申领时间先后和身份证确定入场资格。那一场草坪音乐会,包括候补票在内,“艺票通”上总共被领走2000多张票。
这次顺利运作也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放心地将公益票票务交给人民大舞台团队。刘建兵表示,今年的28场草坪音乐会,“艺票通”将会每场出票1500张,总计42000张票。
除了开设公益票服务,“艺票通”还在方便观众的举措上下足功夫,凡是在网站上购票的观众只要凭手机上获得的二维码就能直接入场,既免去了换票的麻烦,也从一定程度上阻隔了黄牛。
人民大舞台重新开业之初,刘建兵曾对媒体说:“我追求两个60%,即我们一年上演的剧目60%是精品,争取60%进戏院的观众是自掏腰包的。”市场化程度如何,无疑是衡量一家剧院的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从目前的情况看,刘建兵当初的预期目标已基本实现。焦晃主演的莎翁戏 《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超过90%的观众都是自行购票来看的,而《盗墓笔记》《面包树上的女人》等剧目的自费购票率也超过了90%。
“每次谢幕的时候,看到观众投入的表情,看到演出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就是我们最满足的时刻。”刘建兵说,让观众满意,促进演出市场的繁荣,丰富城市文化,更是一家剧场的最大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大剧院19岁,用「公益」与大家一起庆生!
百年剧院,以精准定位赢得90%上座率(附照片)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⑭】濮存昕:把经典和艺德一起传承下去
北京人艺七十载 向戏剧致敬
2万场演出取消背后,演出行业如何应对“退票潮”?
福利!上海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补贴40元看一场演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