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家英广州塔谈艺术:画家没有创造性如同印刷机

这次活动名为“何家英·晋唐清气品鉴会”,由新快报书画院携手广东天源合汇文化有限公司举办。除了何家英夫妇,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和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方楚雄两位嘉宾也出席了此次品鉴盛会。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邱 治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佳作细致唯美, 要用放大镜看才过瘾

何家英的工笔画以精妙、清雅、朴素、高华的画风和深刻的创作构思以及富有内涵的清纯人物形象,开一代新风,赢得了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现场嘉宾方楚雄教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故事。上世纪90年代,方楚雄和何家英都在北京画画。何家英当时正在创作《落英》,方楚雄拜访时,“他就拿了个放大镜给我看,说:‘你看,看那眼睫毛。’哎呦,通过放大镜,那条线条非常精彩。那个用笔的灵动——看照片是看不出来的,必须要看原作而且要用放大镜才可以。当时何家英夫人就跟我们说,何家英创作非常投入,每创作一幅大作后都要大病一场。他对艺术的执着是常人没有办法达到的。”


■何家英 作品

在品鉴会现场,何家英带来了7幅作品,这些作品精细处妙入毫端、粗放处墨气淋漓。到现场的一位画家十分叹服:“真是要看原作才能看出精彩来。收获不少。”

何家英说,他创作名作《秋冥》,“光是那毛衣的起稿就画了一个星期”。他是用一种传统方法“立粉”,即把丙稀白加上蛤粉,一点一点、一笔一笔“织”出来的。

随后,何家英还以一幅小画为例,分析他如何在一个拳头大的空间中刻画人物的眼睛与神情的。


推崇创造性,

认为承袭古人是伪传统

作为中国当今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何家英分享了自己追寻艺术的心得。他说,坚持在传统中汲取养分、坚持走自己的路很重要。


■何家英在讲解自己的作品。

“我们有两种传统。一种叫承袭古人的惰性传统。今天讲的‘传统’,常常是这种‘传统’,那是伪传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传统是创造性的传统,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创造性的,不是承袭性的。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及中国画就把内外关系调整得特别辨证,然后画出心性心源的东西来,再创造出一种程式语言。中国画必须创造出一种程式语言才能站得住脚,不是偶然的获得,笔墨的本质规律是不能丢掉的。”何家英说。

他表示,晋唐时期工笔画的格局就很大,很值得学习,但一直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对于自己追求极致的风格,何家英说:“不论是大作还是小作,都是精神产品,作品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价值,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艺术家注入了生命和精神,付出了智慧和创造。如果画没了新鲜感,没了创造性,每幅画都如流水作业一般,那你就成了印刷机。”

“每一张都要有新鲜感觉,每一张画都要有精神灌注在里头,(都必须)认认真真地对待。有人说,我这样的做法对得起收藏家,其实我也没这么伟大,但起码对得起我的良心,对得起艺术,对得起艺术的追求。”他说。


画价被炒至大师级,

自己觉得压力大

“我也没有想到,市场把我的画炒得那么高,我的压力因此就特别大。”何家英称,这是因为画价达到大师级别,他觉得配不上,“那压力当然大了,只能更加严格地对待作品”。

何家英透露,上世纪90年代他来广州举办画展,两天就赶出一幅画。“现在做不到了,现在得好多天才能画一张,还经常画坏”。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何家英希望能把时间花在艺术上,创造出“鸿篇巨制”的人物画。但他也表示,现在的杂事太多,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时刻表。

新快报书画名家品鉴系列活动是新快报开展的高端艺术品鉴活动,注重南北书画艺术对话,邀请社会各界精英与艺术家,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近距离交流品鉴作品,以更加轻松的形式,在互相交流与学习中获得灵感与创意,进而为南北文化艺术交流尽力。

值得一提的是,“书画名家品鉴系列活动”此前已邀请过许钦松、范扬、老圃、王西京等国内名家参加。


■新快报书画院的代表向中国著名画家何家英(中)赠送礼物。


■声音

“何家英先生在广东人气很高,有粉丝,也有‘粉条’。他的艺术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常人的想象。我们现在回头看过去30年,中国美术界特别是工笔人物画整体的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因为有了何家英先生。广东的收藏家应该多关注何家英先生这类代表中国最高水准的艺术家的作品。”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文联主席许钦松

“何家英先生在我国工笔人物画领域是一个标杆。十几年前,我走了很多美院,一进画室,哇,都在学何家英的风格。所以说,何家英先生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广州美院教授方楚雄

“我特别喜欢广州,也喜欢广东,因为广州人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一到广州,我就合不拢嘴,因为都是喜悦的事情,所以我夫人也愿意跟我来。吃了广东的菜就不愿意吃别的菜了。吃不腻,回去(天津)之后还找潮汕菜、粤菜吃,所以和广东很投缘。这里也是我们的风水宝地,有时间我还愿意来广州住。”

——何家英

■面孔

何家英

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代表作品有《山地》、《十九秋》、《米脂的婆姨》、《酸葡萄》、《魂系马嵬》、《秋冥》、《杨开慧》等。

■知多D

何家英在内陆的第一个画展就在广州举办。1994年,他在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何家英人物画展”。何家英说当时馆长陈金章忙前忙后,待他就如亲人一样。

广州著名女画家罗寒蕾曾北上跟何家英学习。罗寒蕾后来说:“他指出我创作中的问题——本末倒置,即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要我返璞归真,学会省略和概括。”



新艺道(xkbsh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家英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性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法,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创作出一大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并探索、找到了一种艺术与市场的
美协主席何家英笔下“女儿国”中的东方美女
细腻恬静中,王根生绘制波澜壮美
罗寒蕾工笔人物欣赏
「美术评论」:感人可以很简单——评新工笔画《儿女情长》
工笔百家|李任孚人物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