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龙川是客家族群发祥地

       古龙川与客家族群的发祥有着直接关系。对于龙川作为古邑的历史定位,广东省政府参事、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在2003年考察龙川后说:这次来龙川解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即,当年秦始皇南下大军找到了下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龙川有183个姓,佗城就有179个,这说明当年随赵佗南下的秦军就地同化了。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本文的论证都是建立于客家迁徙六次说的基础上的,笔者持客家迁徙六次说,即
在罗香林的“五徙说”前加上秦汉第一徙。

秦始皇遣军与徙民开发岭南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军兵分五路开始了平定百越的事业;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就在这征服、开发岭南的过程中,形成了客家民系。此后,秦始皇开始有组织地把豫、陕等地人口向这些地方迁移。从此,中原人因仕宦、随军、业贾而客居岭南者渐众。第一批是公元前214年。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所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胥、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遗戍”。“陆梁地”,即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以南之地;又据《史记·正义》注: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日陆梁。“尝逋亡人”应为“曾经逃亡而又逮捕回来的人”;“赘胥”:“胥”为役者,“赘胥”应为“多余的役者”?穴有些书认为是“入赘女婿”?雪;“贾人”,古时称“坐商”为“贾人”。第二批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又把中原50万人迁徙到这些地方去“戍五岭,与越杂处”。此次迁徙是举家而来。第三批,同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治狱吏不直者”,去岭南从事筑路、筑城等,此批人数可能不是很多。第四批,是在公元前212年。前212年,“益发谪戍边”,此“边”不外乎北边与南边,南边即岭南。此次人数亦不可能很多。第五次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徙天下有罪谪吏民,置南海故大越处,已备东海外越”。此次人数也不可能很多。第六次是陈胜、吴广起义前“不一年”,约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即位,赵佗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万伍千人”,即1.5万无夫家的青年女子至岭南。“秦使尉佗逾五岭攻佰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伍千人。”以上总计六次派遣。有的专家认为五次,如刘泽华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开发岭南,先后多次派遣军队、民众,前后接近150多万。

客家族群在古龙川建立据点

    客家第一徙即是秦汉,而龙川在此一徙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秦汉一徙,主要是秦始皇平定岭南开发岭南,那时进入岭南的中原人大部分成了客家先民。而秦始皇开发岭南成功后设置的南海郡(郡所在番禺),主体在广东。现在,广东79个县市全部都有客家人居住,而龙川是全省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县之一。因而,古龙川可以看作是客家族群的发祥之地,其时龙川辖地颇广,约有82万人,大部分为今之客家地区,极少数为广府、潮州地域。

    赵佗是先在龙川、后赴番禺的。赵佗最初在龙川的数年就是客家先民发祥之时,因此,龙川在客家族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是在龙川客家的基础上形成了粤中、粤北、粤东客家。这一点,广东历史地理学家司徒尚纪教授关于广东文化区域划分的论述可作为佐证。司徒尚纪在《广东文化地理》一书中,将今之广东划分为广府、客家、潮州三大文化区域,其中客家分布在粤东梅州、粤中东江流域、粤北等地;赵佗被誉为“客家人文始祖”,客家分布与秦代龙川赵佗所辖的粤东、粤中、粤北范围基本吻合。因此,这可作为秦代龙川地域广阔的佐证。二是,龙川给闽粤赣客家大本营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根据地。秦代龙川形成了广东客家,在客家迁徙中,迁徙的路线不仅仅是由江西而福建而广东,而是存在另一种可能,秦开五岭的军队与遣民开发岭南成就了客家先民,龙川是广东客家先民的大基地,它毗邻闽西、赣南,完全可以由此迁往闽西、乃至赣南,而这个时间段,要早于两晋。


    客家人的中原血统可说是较为纯正。笔者认为,“客安家”比较大宗的至少有两拨。一为上述之第二批移民,即秦始皇三十四年迁徙中原50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此处虽说是“与越杂处”,其实是越自为越、客自为客,因为越族作为原住民,肯定是居住在交通便利、水土肥沃的平原之地,即以广州番禺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而客家先民,从北方移来属于外来之客,所以只能居住在山区。同时,因此次迁徙是举家而来,并非与越族通婚,所以较为保持中原血统。此次迁徙在后来有印证:“秦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而龙(川)中县之民四家”。唐代龙川人韦昌明之先祖,即为此四家之一,是由陕西中部南迁而来。由秦至唐乾符中,昌明之族在龙川者870余年“已几三十五代”,与赵佗所凿的“越井”相始终。二为约公元前210年左右赵佗在龙川任职时,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万伍千人至岭南,与秦军结合成为客家先民,此亦较具中原血统,与那些同百越通婚的家庭是有天壤之别的,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客自为客、粤(广府)自为粤(广府)的原因所在。

秦发岭南之军民大部分成客家先民

    强势移民保持原有文化传统的能力较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丁毅华认为:一般而言,数量较大而又比较集中的移民,保持原有文化特征和传统的能力较强,而数量较少、比较分散的移民更容易迅速吸收移入地的文化。由1.5万中原女子与秦军组成的家庭,无疑在语言、风俗习惯、信仰等多方面与中原无异,还有秦始皇时的第二批移民是举家而来,所以较具中原血统。这些,都属于数量较大而又比较集中的移民,保持其原有文化特征和传统的能力较强,于是就形成了客家先民。即使有中原遣军徙民与当地的畲瑶族人通婚,由于中原文化的强大与先进,也会把他们同化,这在后来的历史中有印证。

    而数量较少、比较分散的移民就吸收移入地的文化,从而形成了广府先民、潮州先民。这也就是秦发岭南之军民大部分成为客家先民,小部分成为广府先民、潮州先民的原因。

    秦军及中原徙民大多数留在今日客家地区,他们或举家皆中原、或与自家人结合(1.5万无夫女)、或与当地畲瑶族结合,因中原势力强大而保留中原血统、语言、习俗为最多,他们是客家先民,最后在客家第二徙、第三徙中形成闽粤赣客家聚居地。而被赵佗带入番禺及珠江三角洲的则变成广府先民,那些与今日潮州地带的原住民结合一起的则变成潮州先民(有小部分秦军驻扎在揭阳)。在此三部分中,客家族群中的汉人比例最多,这也可看作是客家族群比起广府人、潮州人来说在全世界人数较多的原因所在。

    总而言之,秦朝军民徙留岭南是客家先民的首次南迁的主体。此次以赵佗为首的、以古龙川为中心的客家先民聚居点,在客家族群的发祥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客家族群在后来的闽粤赣聚居地建立了一个据点,为后来客家族群的形成作了基本的铺垫,也为客家保留中原传统立下了功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极简史①:秦汉伐粤,古龙川县是客家民系最早的摇篮
客家、客家先民及其他——试论赵陀、张九龄的地位和贡献
赵佗与客家文化研究述评
广府民系成分相当复杂!广东三民系起源发展,一次讲清(2)
讲座预约|客家族群与客家文化
任嚣的主要事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