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内丹功初步入门入手法

回光返照,守中抱一。

凝神于虚,合气于漠。

上下相顾,心息相依。

【必虚无淡漠久之,始能静极阳生。】

功法:盘腿坐在软垫上,两眼上眼帘自然垂下,不紧闭、不开缝、不外视,做到心平气和,心无杂念,万念归一。身心皆空,万念俱无,如古井无波而又必须活活泼泼地。

练功姿势应该把脚盘起坐下,男左脚抱右脚,女右抱左,这样既利坐稳又便久坐,有助于思想入静。男以左手、女以右手的大指尖置无名指内关节近掌处,将四指附盖于大指上,使手成筒状。将另一只手的大指插入筒内,合成“太极手印”放置怀中,以舒适自然为好。

盘脚扣手能把十二正经如环无端闭合起来,形成人体闭合环状,有助练功。

入坐后,首先调整自己的呼吸,做到自然、活泼、轻缓。吸气时应缓慢,感觉腹内气体轻轻上升,不能再吸时,稍微停顿2~3秒左在,(要自然,不要勉强;)再缓缓呼气,此时感觉腹内气体下降,不能再呼气时,稍作停顿,再开始吸气,如此周而复始,这个时间大概需要5到10分钟左右。然后以眼观鼻,以鼻视脐,默想自己的脐下一寸三分处(也是脐下离肉一寸三分处,开始兴工,找不准大概方位,可以不使用太极手印,把双掌相叠加,放置在脐下,默默想着双掌处,以此处为中心有一个虚空地带。此为权法;等纯熟后双手再做太极手印),好像有一个虚无窟子(离肉一寸三分处),默默观照着那里。要求是勿忘勿助,似照非照。若是心静不下来,可以默默地数自己的呼吸,一次呼吸【一呼一吸之间】只数吸气一次,数得越慢越好,关键要自然,直到入静后忘记了数数,这样能帮助入静。此种入静状态要有一心无二念,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关键是“观照”而不是“意守”【即以眼观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息相依。关键要记住,上不离泥丸,下不离虚空中】;切记!切记。如古诗描写那样"一心只在丝弦上,不见芦花对岸红"。切记:观照的区域为脐下脐外的虚无窟子。【黄元吉真人听息法也可以应用】

练功时心态要不急不躁,顺其自然,不要主观地想练功会有什么效果或产生怎样的反应。只有经过持之以恒的坚持练功,每个人均会根据各自体质、年龄、入静程度等不同,或早或迟会出现痒、动、响、开等各种反应。

入静之后另有法诀,此处仅讲初步入静功夫。初功中亦有“野战、守城”之法,此为“野战”之法。如何要用“野战”之法?黄元吉祖师曰:“然而下手之初,又要勉强操持,具一个刻苦心,真实心,不可一味贪虚静,落于顽空一流,自家本来生机全无动气。要知凡事先难而后获,漫说自然,必无自然。古人云:"先用武火猛烹急炼,后以文火温养。"自然私欲顿除,智慧明净,而先天元神昭然发现。”

静坐之心境

一,宜一切放下,勿起妄念。

不起妄念之法,即将诚意存之于虚无丹田,极力遏止杂念,用目内观,默默返照于虚无丹田(注:即脐下离肉一寸三分之地位)。但返照时,只须注意脐下虚空地带。不必拘于尺寸。使意念照定此处不移,呼觉在此,吸觉在此,息息不离此地带,使心与息相依,于是注意之点愈明显,则其他杂念愈伏藏。反复练习,妄念自渐渐消除,心境自能专一。心既专一,觉神不外驰时,则不必如前时之着意,只须顺其自然而寂照之。前者因杂念纷起,所以要集中意志于一处,制伏杂念。现在杂念渐少,神不外驰,已由勉强臻于自然。此时则  当顺其自然,使脑中的注意力愈轻松愈好。如有一分注意力,即有一分不自然。不自然,就不能到“无思无虑,心意寂然,如皓月悬空,浩净无滓”之妙境,但亦不可意散,如意散,中无一点诚意,则又落空也。由此轻松之寂照,渐至无人无我,清静空寂之妙境(万象咸空,一灵独炯)。而此时身体,已于不知不觉中,逐渐转强,容光焕发,诸病全消矣。

二、初学静坐,往往因年龄愈长,妄念愈难消除。前返照丹田之法,如不易办到,宜改用黄元吉祖师介绍之听息法。

收功,把双手搓热擦脸,预防感冒。因练功以后,全身很多窍道及毛孔已打开,这时最易伤风感冒。以手搓热擦脸是预防感冒,强身健体的有效方法。

岐山风鸣按:此功法理论依据来自黄元吉真人“三书”及本人师承。

 附黄元吉祖师示初下手法

 1.学人下手之初,惟有一心端坐,万念悉捐,垂帘观照。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脐外虚空,阶段不同,有内外之别】。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总之以勿忘勿助,自然活泼为主】。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矣【心息合一,合气于漠】。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焉。斯时也,不知神之入气,气之归神,浑然一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昏聩也——若使昏聩,适成枯木死灰【此时已进入先天无极混沌态】。修士至此,当灭动心,不灭照心【即万象咸空,一灵独炯】。惟是智而若愚,慧而不用。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

2.凡人打坐之始,务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胸中,惟是垂帘塞兑,观照虚无丹田,即凝神又调息,即调息又凝神,如此久之,神气并成一团,倾刻间入于杳冥之地,此无为也;及无之至极,忽然一觉而动,此有为焉。我于此一念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神依气立,气依神行,无知有知,无觉有觉,即玄牝之门立矣。由是恪守规中,凝神象外。一呼一吸,一往一来,务令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即天地人物之根,圣贤仙佛之本,此最为吾道家秘密天机,不容轻泄者也。

3.大凡打坐之初,须先养神。神与太虚原同一体,但不可死死执著。务先游神于虚,方能养得纯,神自来归命。夫既神凝于虚矣,又须慢慢收回虚无窟子中,调之养之。到得神已归命,然后验其果一无所思到虚极静笃否耶?如能虚极静笃,一无所有,此即端本澄源之学,而主极立矣。主极一立,以神下入水府,即是以神入气穴,又是以性摄情,以龙嫁虎,种种喻名,不一而足,无非以我一点至灵至圣至清至虚之元神,下与水府之铅配合,犹之以火入水乡,少时火蒸水沸,而真阳生矣。

4.下手之时,凝神于虚,合气于漠。此虚此漠,方是后天之先天。吾直直告汝,打坐时,虽不离有形之丹田与眼光心光、口鼻呼吸之息,然必要活活泼泼,始得还玉液之丹。惟从色身上修炼那一点虚而无、灵而秀者,始得后天中先天。切不可死死执著丹田,凝目而睹,用心而照。惟虚虚的似有似无、不急不缓行将去,斯得真正之药矣。

5.学人起初打坐,心神不爽,气机不畅,犹如天地初开,鸿濛肇判,万物无形,百为鲜象。惟有一意凝注,将我神气聚会于玄玄一窍之中【是窍非脐下一寸三分之谓,亦非下田水乡之称。教生略用意思,闭眼光,凝耳韵,缄舌意,持身以正,亭亭矗矗,如岩石之耸高山,悠悠扬扬,似皓月之印潭水,将我一切驰逐于外之物欲、牵缠于内之杂念,一刀两断,一齐收拾,片丝不挂,半蒂不存。】,亦犹天地之主宰立焉。于此一呼而出,一如天地之气轻清者上升,一吸而入,一如天地之气重浊者下降,我惟委志虚无,主极立矣。至于阴阳升降,我只顺其上下自然运度,迨真积力久,自蓬蓬勃勃有不可遏之极。

6.学人打坐,必先调外呼吸,以引起真人元息。调外呼吸,必先以意为主。……。调此呼吸,以目了照于丹田中,以息下入阴跷,提起阴跷之气上入黄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凝神调气.丹道筑基入门之法
黄元吉精华录四(数息 听息)
何为道家内丹炼神化虚?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 行出神法
内丹学之“炼己筑基”论
调息训练入虚无(古道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