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讲义》——乡党第十(4)

 

 

《论语讲义》——乡党第十(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ixpy.html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同乡之人一起喝酒,“杖者”是拄拐棍的人,拐棍不是随便拄的,《礼记》里有规定:“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庭,八十杖于朝,九十而天子往就见之。”五十岁你可以在家里拄着拐棍,六十岁的时候可以在乡党间拄拐棍了,七十岁就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拄拐棍了,八十岁则可以在朝廷上拄拐棍了。没到八十岁,见了帝王将相要把拐棍丢了,祭礼的时候都要丢拐棍,但是八十岁以后,任何场合都可以拄拐棍,朝廷、祭祀、宗庙都可以。九十岁你根本不需要出门,帝王要来见你。

 

 

    “杖者出,斯出矣”,就是说要等拄着拐棍的老人出来了,我才出来,我要跟在老人的后边。也就是说,在乡党饮酒的时候,必须是晚辈跟从长辈,年轻人跟随在老人后边。不要说我有地位,我了不起,我就先出来,不行,再怎么说在乡党之间你是晚辈就是晚辈。“傩”读nuó,是驱瘟疫的一种活动,在道观里有瘟神殿,供有瘟神,就是能够消除瘟疫的神。瘟疫是很厉害的,那是要置人于死地的。鼠疫来了,一村一村地死,古人都很怕瘟疫,所以要祭祀瘟神,傩就是驱赶病魔、瘟病的仪式。在傩的时候孔子也要穿上朝服,立在家庙的东阶上。为什么呢?因为东边是属木的,木是朝阳的,春主生,是要借春天的阳气来驱散这些病魔。朝服说明重视,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古时的乡土民情。

 

 

    这里为什么记录这句话呢?古人驱瘟神有点像后来的跳大神,装神弄鬼的,迷信色彩很浓厚,孔子时代的人认为这种仪式起不到很大作用,祭了半天,瘟病要来还是来,都有点把傩当成儿戏了。但是孔子不然,哪怕人家很轻视,当儿戏,他仍然要穿着朝服慎重地对待,“祭神如神在”。孔子对于所有人们已经解构了的东西,是要把它重新建立。孔子的时代和现在很相似,崇高被解构了,一切神圣的礼仪、祭祀活动都被消解了,都被人们所嘲弄。人们都不相信英雄,都不相信美好,一说到真、善、美、好人好事,人们都嗤之以鼻,对神圣、崇高的东西都报以一种讥讽的态度。越是在人们把崇高都解构了的时候,越要出来重新建立崇高,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这也是“朝服而立于阼阶”的伟大之处,不要以为都是一些小事,从这里可以真正体现圣人的伟大,哪怕是这样的事情他也不苟且,始终保持那颗诚敬之心。孔子就是要构建崇高,把人们已经打乱的秩序重新恢复,在人们心灵中重新构建起真、善、美,重新构建起神圣,引起大家对理想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孔子有同乡好友在其他地方,现在正好有朋友要到那个地方去,孔子就请这个朋友代问他乡的故人。临行前孔子对这位朋友拜了两拜,一拜是拜这位朋友,二拜就是拜的他乡的那位朋友。这展现了孔子哪怕是托人问候,也是极诚恳的,不只是一个问候的形式,还有真诚的心。康子就是季康子,鲁国的权臣。“馈”就是送,送孔子药——可能孔子生病了,季康子来给他送药——孔子拜谢,接受了这个药,这是孔子的态度。但是他一边表示感谢,一边说我搞不清楚这个药,我没吃过,要对症下药嘛,你连我病都不知道,给我送药来,我怎么敢吃你这个药。“丘未达”,我不通晓这个药性,所以不敢吃。别人送给我药,对这分情我很感谢,但是药我不敢吃,分别对待。拜是孔子的仁,不吃药是孔子的智,不能因为感激就乱吃药,也不能因为不敢吃药就谢也不谢。这点生活小事就反映出孔子的大智大仁。且季康子是鲁国最有野心的权臣,“八佾舞于庭”就是他。孔子不吃他送的药,也表明了对他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讲义》——乡党第十
【共读】《论语》乡党篇第十九
橘子郡读《论语》136
什么是好的邻里关系?《论语》用200字告诉你答案。
尊重生命——《论语》学习244-247
再读《论语》:乡党第十.1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