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极难说清的群体生命和个体生命的关系以及以群体修炼为途径完成个体修炼的方法
学习和教育这两件事做好了,人的生命可以名义上延长到无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孔子、庄子这些人写文章搞教育,他们的生命也就随着他们的著作一直存在着……
同样,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和圣人一起做事,那么圣人的能力可以看作无穷大。
现在我们评价古人,大致也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去看——第一看其思想的影响力有多广能流传多久,第二看他能够带着多少人完成多大的事儿。
第二条,说白了就是看他能带着多少人干他要干的事儿而且看他能不能干成这事儿。
 
我们知道,蚂蚁和蜜蜂是群居生物,虽然单个蚂蚁或者蜜蜂是完整的生命,但是一窝蚂蚁或者一窝蜜蜂更像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的蚂蚁或者蜜蜂,则是群体生命中的一个器官或者一个功能。单个的蚂蚁、蜜蜂不具备生命的全部功能——能生殖的不能干活,能干活的不能生殖、能采集的不能育儿、能育儿的不能打仗、能打仗的不能侦察、能侦察的不会筑窝……在面对灾难或者突发事件的时候,所有的蜜蜂、蚂蚁自觉会牺牲自己的个体生命而保存整体生命。蚂蚁或者蜜蜂所展现出来的生存智慧,是群体智慧的集合。群体性生命的生物脱离了群体,个体几乎无法生存,个体的价值也不再能够体现。
人似乎是介乎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之间的一种生物。集合成群体,可以干极大的大事,分散成个体,也能完成生存和生殖繁衍。
但是人的个体和群体之间又似乎是一对矛盾,个体的人的自我意识和群体的自我意识之间其实有着巨大的鸿沟。我们现在甚至无从知道人的群体自我意识产生早还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产生得更早。也就是说人究竟是现有群体意识还是现有个体意思。按照人成长的轨迹来说,人应该是先有群体意识的,因为人的婴幼儿时期,最先所能够感知到的可能不是自己这个“我”,而是父母等有着血缘关系的“他人”。当婴幼儿有了饥饿感、排便后的不适感而哭的时候,也是父母的出现就解决了。所以很可能人的婴幼儿时期会分不清个体的“我”和家庭的“我”之间的区别,而家庭的血缘的“我”,正是人类群体性的“我”的概念的基础。
 
但是人成长以后,个体的“我”的意识却极其强大,如果没有经过训练和教育,人的私心私念会盖过公心公念。当然经过训练和教育,人不是没有了私心私念,而是往往把私心私念藏了起来,不让其表现到社会的层面。
人的生命过程先有公心的观点,也就是儒家所谓的“性本善”论。
人的生命过程先有私心的观点,也就是法家所谓的“性本恶”论。
人的生命过程最早既无私心也无公心,而只有天真,纯真,本真,这应该是道家的观点。
经过教育和训练,把私心藏起来不示于人,却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在现代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习惯于用道德绑架别人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经过教育和训练,真正把私心给修掉,把自己的生命的界限外扩的人,他的生命也就变成了群体生命。群体越大,群体生命的特点特征和性格就越趋于模糊,就越接近人本初的样子。如果人能够把自己生命的边界扩大到足够的大,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和性情就越接近婴儿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边界只是一个小团队,古代的一个家族,现代的一个小企业,那么这个家族或者企业的特性就是以此为生命的边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就是这个家族合格企业的特性。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一个家族的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也是其精神领袖的文化。
从第十一章开始,《老子》开始了以群体生命的管理和修炼为修炼一途的论述。修炼者通过带领群体修练,成为修炼者修炼的螺旋结构中的一臂。这一章中,修炼者所管理和领导的群体呈自然状态,有各种各样的人,有能干的也有不能干的,有自私的也可能有糊涂的,有纯真的也可能有精明,有有信者也有无信者。当修炼者接手管理一个团队的时候,可能面对的人各色各样,管理者在最初的时候,要做的就是以一个父母接受自己的孩子降生一样没有任何分别心地接受所有的可能性。
第十五章,《老子》让管理者对团队中的各种试图走捷径的人保持警惕。他们的统一的特征是不肯走大道而喜欢走捷径,细分起来,则有六种模式:“朝甚除,田甚芜,倉甚虚,服文采,帶利劍,猒食,貨財有餘”。
第十六章《善建》。“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如果联系上文,就知道了善建的对象是团队,善报的对象是百姓。在这一章《老子》讲到了后世修行者不大会注意的一个修行大法:以群体的大德为德。修行者积德有两种模式——纵向的时间上的积累是积累,横向的群体积累也是积累。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够让群体进行修炼,那么那个管理者牵头者的修炼所得就和他所管理的范围有着直接的正比关系。
第十八章。“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这是团队管理大法。用四个字形容,应该是“一视同仁”,用一句俗语表达,应该是“一碗水端平”。
第十九章。“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把个体生命的修行扩大为群体生命的修行。当群体生命的修行做到和个体修行一样,个人的生命也就放大到了群体生命那么大。其实整部《老子》的主旨,就是这个——怎么带着群体生命完成修炼。
从二十章往下一直到四十四章,包括《道篇》的第四十七、四十九、六十一、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七十一、七十三等章节,其实大多是以群体修行为修行的方法论。修炼者在带着群体甚至是天下一起修行的时候会遇见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读懂这些章节,那么对企业管理的感悟一定会有所长进。
以群修为法实现个人的修炼,或许是修炼者都难以理解的一条路,也是比个人修炼难得多的一条路。《老子》在五十一章中说的“不以其无私輿,故能成其私”。其实就是群修的秘诀,以无私之法成其私之功。第六十章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则是以群修成就功德的路径。
 
当个体的生命升级为群体性生命,群体性生命所表现出来的超能力和超寿命,将个体生命的能力和寿命大大延伸。那么人进行群体性的修炼目的是为了获得超能力和超寿命吗?是也不是。也许超能力和超寿命只是额外收获而已,当然对于个人而言,这样的超能力和超寿命是假的。就像现在的人可以上太空上月球,但是上去的人仅仅是群体性的能力在宇航员身上得以实现而已,没有哪个宇航员会觉得自己能够上天是自己修炼出来的能力。就像中国航天,那是几十万人共同汇聚而成的能力,才让宇航员能够在天上生活达半年之久。
带着群体修炼的原理其实也差不多,最高成就者,就是汇聚天下人的修炼功德于一身。
宇宙生了人,人生了智慧,智慧生了私心,私心是世界动乱、是宇宙秩序崩塌的加速器。
现在的世界的源头是无,因为能量的散失,所以很大的一部分聚结为地,天和地相交生天下万物,万物之中的精灵就是三魂齐全的人,具有智慧和修炼的潜能,身体、能量和精神可以通过修炼而突破。人的天生任务也许是阻止当下的宇宙的能量的继续散失,最后冷凝成一块,也许是为了阻止宇宙从有序走向无序,又或许是为了再造一个宇宙……总之所有的任务其实都不是个体所能完成的,而必须由群体的大能的人才真正可能实现无穷远的未来的这个任务。而人一旦因智慧而产生了私心,因私心而争斗,人也就成了这个世界最大的乱源。
修炼者通过改造尽可能多的人其实才是改造自己的最有效途径。
当然改造人是最难的。所以《老子》这本书几乎一半的篇幅讲的是改造人之法。人通过改造自己而改造社会,改造社会又是改造自己的最有效方式。
当然,儒家法家墨家包括后来的佛家等等各家其实也是致力于改造社会改造人。希望让人的社会变得更有秩序,群体性的能力更强。他们和道家的最大不同在于:有的以价值观填满人的思维为大法,有的以私欲为诱惑激发人为公的动力,有的以恐吓为法,有的以制度为法,有的以超越常人太多要求太离谱的境界要求普通人……而所有的这些观点不能说错了,而是基本原理还是以私破私,以大私破小私。只要是以私破私的方法往往即便能够处理当下的问题,而遗留的尾巴未来必将产生更大更严重的问题。
当然像当下西方主流的自由主义观点:以个体的欲望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竞争为社会分配法则的体系,更是人类失序混乱的主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团队群体,只能以无穷多的规则条文、力量平衡来保持社会的运行和基本稳定,而各方的力量一旦失衡,弱的一方就必然被压榨被欺负,甚至被吃得渣都不剩。
圣人以百姓心为心,圣人也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也和光同尘,所以中国人民只能亲自下场在泥塘里一起玩,但是中国人民终将出污泥而不染,会为人类的进程树立一个未来的榜样。

道家让人民内生智慧,开始生命的修炼。道家的缺点是对圣人的要求太高了,高到几乎就算天下有80亿人,也难产生一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讲生活》读书笔记
白鹿书院
《老子释微》——第七章
第五十八章:福祸原是“双胞胎”
《老子》第十三章解读
《老子》第七章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