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第十九课:什么是格物
userphoto

2023.06.12 浙江

关注

各位同学晚上好

1.什么是格物?

2.格物的目的是什么?

3.如何去格物(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

由于话题有点长,今晚不一定能全数分享,所以,我们就先从第一个开始。

什么是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在《大学》的体系中归属于“八目”,而格物这个词,在近代也称其为“格物学”或“格致学”。

格,至也,极也;也即到达或研究之意

物,事也,物也;也即事务或器物之义

格物,也即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剖析,去推究和通达事务的表象与本质,进而掌握其具体事务的生发规律及其其属性与作用。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格物呢?

在前面的章节中说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天下事物无穷无尽,而其各自的发展又总是和其他一个或多个事物互相交集,但其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各有作用,也有其各自的(理)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

这就使得我们在具体的事物运作中,非常容易在这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里错失其本质的把握,及其入手的顺序先后。

而《大学》的教育,是要去指导他人经世之学,化民之学,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是要对万事万物的底层运作有绝对的高认知的,绝对不能做一个“小人”式的躺平者的,这也就有了格物这门学问,这在古代也属于《大学》的入门级课程。

用现在的话来说,格物是为了提高认知,但这只是现代人的追求古人的求学目的。古人的求学目的,是为了知至。

至,也即极;而极又是什么呢?

极,也即极限,我们姑且暂定其为源头吧,那什么是万事万物的源头呢?那就只有一个字可以解释了,它就是这个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道”。

将知至的“至”理解成知识,肯定是不够全面的

认知或知识,不管我们如何去深入研究,它都是没有极处的,这不过是我们人类对其每一个具体事务存在的个人或群体认知而已,这绝对不是一个现代人口中的“认知”可以表达和概括的。

所以说,格物的目的是为了知晓大道,而知晓了大道,我们就可以用合道与不合道的标准去研究修身了,如此去修身而得到的结果,就是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只有知至了,才能从道的源头处顺藤摸到瓜,才能搞得清楚万事万物的底层运作规律。

知晓了事物的运行规律,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表象,搞清楚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才能拿到那把打开万事万物的“万能钥匙”,拿到了万能钥匙,也就彻底清晰了每一个具体事务如何入手。

明于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将盛,则顺势而为

将乱,则抑其萌芽

或显或隐,或去或就,或抑或导,都得依据于“道”对于每一项具体事务的推动范围与深浅。而知晓大道的贤人君子,总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地从容应对。

《道德经》曰:“知足者,富”

由于时间关系,今晚就先到这里,余下的话题:如何去格物(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就只能留到下次来分享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齐物论》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站在高维度看世界
观察事物本质,万事万物都在提示着我们越是张扬越快灭亡
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浅谈《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大道有十层,人心却可以层层包容认知它,人类认知的最高境界就是以心得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