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4如何倾听,孩子才能感觉到被理解
userphoto

2022.07.31 福建

关注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刘称莲。欢迎进入我的喜马课堂。


上一节我们讲了如何跟孩子说话的问题,这一讲我们来谈谈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问题。


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倾听孩子呢?我今天会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怎么听,另一方面是如何回应。


说到怎么倾听孩子,我就想到了古人发明的听字,也就是繁体字的“聽”。大家脑海里有印象吗?那好,我给大家拆一下字。这个“聽”字的右边上半部分是“十目”,下半部分是“一心”,左边则是一个耳朵的“耳”下面一个“王”,这个“聽”字合起来就是“十目一心耳为王。”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倾听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看着对方用耳朵来听。这样来倾听向对方传递的是尊重,再配以适当的回应,对方才愿意继续沟通。


倾听孩子,要做到这以点并不容易,不小心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有一位妈妈是文字工作者,有一次她正忙着赶稿子,她的女儿从学校回家,兴奋地跟她讲学校发生的事情。这位妈妈头也没抬,一边忙着她的稿子,一边听着女儿讲话。没过两分钟,女儿就跑开不讲了。当妈妈意识到孩子不高兴了,再要女儿讲的时候,女儿很生气地说:“我才不要讲了,你都没有听我说。”


你想想,孩子对着妈妈的后背在讲话,而且妈妈也没有停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孩子压根就体验不到妈妈对她的在意,所以就生气了。


因此,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倾听孩子要做到“一停、二看、三听”,意思就是当孩子跟我们讲话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手头正在做着的事情,看着孩子的眼睛,听他讲话。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家长是在意并尊重他的。他才会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告诉家长。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体验,我女儿小时候最爱在我们一家三口吃饭的时候讲她的事情给我们听,有的时候我和她爸爸会岔开她的话到别的话题上,你就会听女儿很生气的说:“喂,你俩在听我说话吗?”我们回过神来赶紧说“听着呢宝贝,你继续”,人家就会说“骗鬼吧,我才不稀罕跟你们说了呢。”这种情况往往就会不欢而散。


因此,听孩子讲话,真的是要用心的哦。


其实,倾听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回应。好的回应孩子会感觉到被尊重、被理解,愿意常常跟家长沟通,向家长求助,否则孩子就会离家长越来越远。


可以有几种回应的方式:


第一种回应的方式,接受孩子的感受。


孩子有时候会跟我们表达他的感受,比如我们带着孩子去爬山,爬了没有多久,孩子就说“妈妈,我累了。”这时候,我们就要接受孩子的感受,可以跟他说:“爬山会让人感觉累。那么我们是先歇一会再继续呢,还是我们先爬到山顶再歇?”这样回应,孩子可能就会自己做一个选择。


如果你说:“刚走就累了,怎么可能呢?”孩子就有可能说:“我就是累!”然后就不想再走了。


孩子也是人,一定会有自己的感受的,只是他的感受和家长的感受不同。接受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家长理解,更愿意配合我们。


第二种回应的方式,说出孩子的感受。


孩子说出来的话,其实在反映着他内心世界的情绪感受,大人其实也是的。中小学生最爱说的话往往就是:“老师总是给我们布置那么多的作业!”或者“我实在是不想写这些作业!”


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你是特别烦写这么多作业吗?”


当家长这样说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说:“是的,太烦了,都没有时间玩!”


家长可以接着说:“你特别渴望多一点玩的时间。”


孩子就会觉得家长懂自己,经常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常常跟家长分享。


如果家长说:“别人和你是一样的,别人怎么就不嫌多呢?”这样家长就没有同理到孩子的感受,而且还把他和别的孩子做比较,他就不再愿意说下去了。一次两次,常常碰这样的钉子,孩子慢慢就变得不爱说了。这可能就是很多孩子回家什么也不说的原因,是基于他说了不能得到安慰反而被指责。


其实家长可以接受孩子的感受并能够同理到孩子的感受,这是亲子之间非常深入的联结,在这个层次的联结会让亲子关系变得非常融洽。


第三种回应的方式,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凡事都没有对错的,孩子也会对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我非常清楚地记得我女儿初中时候的一件事情。有一段时间我有机会开车,我就特别想下午接上女儿回家,目的是想让她省点时间,因为她做公交车回家要花一倍多的时间。结果女儿偏不让我接。结果我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闹得非常不愉快,从外面回家,女儿啪的一声把自己关在自己屋里。后来我接受了她的想法,不过我也告诉她,她什么时候想让我接可以再提出来。


如果我当时就可以尊重她的想法,告诉她:“你是这样想的啊,妈妈的想法是……”表明我的期待后,允许她自己坐公交回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冲突了。


第四种回应方式,是在没有听明白孩子的话的时候及时核对,不妄加评判。


因为人和人不同,就算你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有时候说出来的话,你也不是特别能明白。如果果真不是很清晰,就要及时很孩子核对。如果不核对,往往就会产生误会。因为我们听到一个声音的时候,就会基于自己过往的经验给出一个解读并赋予意义,根据我们赋予的意义,我们马上就会给出一个回应。如果给出的回应正好不是孩子表达的意思,孩子可能就会有受伤的感觉。这在沟通中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


比如孩子从学校回来跟我们说:“我真的不想去上这破学了!”你的反应会是什么呢?也许你脱口而出“儿子,可不能这么想啊!”儿子可能就会很烦地说:“我想什么了我!”


你知道这一连串的反应是怎么来的吗?


就是当儿子说了第一句话的时候,你就给这句话赋予了一个意义,那就是儿子不想学习了,因为你赋予的这个意义,你的感受便会是惊讶和担心,所以才有那么一个回应。


但如果你不要着急给回应,而是核对一下,“儿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也许儿子的回答就是:“今天有点累,想吐槽一下而已。”这么一核对,你是不是就觉得放松很多?


所以,要常常问一句“你的意思是……?”你就能够更加了解孩子说的某些话的真实的想法和意图,便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回应了。


最后一种方式,也许有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用“哦”“啊”“是吗”“然后呢”等等这些简单的词汇来回应就已经足够,甚至只是给孩子一双耳朵就足够了。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想诉说一下,你专心聆听就可以满足他的愿望,而且我们不给评价不给建议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在自己诉说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发现新的解决问题可能性。


比如孩子跟你讲:“我今天和海虹吵架了!”你说:“是吗?”


他可能会继续说:“我们因为抢座位吵架的。”你可以说:“哦。”


他可能会说:“不过后来解决了!”你可以说:“哦?”


他也许会告诉你怎么解决的等等,下一次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他会如何解决等等。


当他诉说的愿望被满足了,他就可以去做别的事情去了。


我讲了这么多,你知道怎么倾听孩子了吗?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如果你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发生过好玩的事情或者你还有困惑,请在留言区给我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与小孩子沟通的几个问题
妈妈爸爸日记:放开双手 让宝贝走“自立”之路
父母该如何走进焦虑孩子的内心?
家有女孩,这几句话一定要烂在肚子里,说出口容易毁了孩子
重组家庭继父母的“教育法则”
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