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融为什么必须死?

孔融可能是中国的学龄儿童最熟悉的历史人物了。在传统的育儿读物《三字经》中,孔融排在黄香之后。但奇葩君相信,你问一个小学生黄香是谁,估计大部分都是一脸懵逼的模样。

一般来说,生逢乱世,少言寡语,当个聪明人往往能够善终。比如曹操手下的谋士贾诩。但如果喜欢耍小聪明,一般下场都不好,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杨修。就在孔融十岁的当年,他的父亲去世了。这给孔融的成长埋下了伏笔。孔融这人,童年时期就已经是好出风头、才思敏捷、喜欢逞口舌之能的人。这种性格一直伴随他左右,直到被曹操杀死。

贾诩被誉为三国史上最聪明的人

我们说,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性格的悲剧。孔融究竟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呢?

孔融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孔融听说了李膺的这个规矩之后,少年的孔融好奇心大起,非要去见见他不行。有一天孔融走到李膺门前,对其门人说:“我是李君通家(世交)子弟。(我是你们老爷世交朋友家里的孩子)门人听了孔融此话,遂把他放进。

李膺见来访的人乃是一孩童,便问孔融::“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那么,我和你也必定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此时刚刚赶到,错过了孔融说这番话的时机,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不假思索地说道:“有的人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言下之意就是说现在的陈韪没有才华。)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种自己爽了一时但是得罪别人一世的行为,人家或许会因为你是小孩不跟你计较。但如果走上官场,依然是这种公子爷行径,前途就难以预料了。

得罪曹操

孔融得罪曹操,一共有这么几件事。

一是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巫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姐己赐周公。”(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儿,是孔融编出来的)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讽,还问此事出处。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从你娶了甄氏的行为想出来的。)把曹操娶妻比作纣王纳妲己。曹操在此事上表现出的好学之心明显被孔融羞辱了。

即使在游戏中,甄姬也被设定成绝世美女,难怪曹丕招架不住

二是建安九年(204年)以后曹操取得对袁绍的彻底胜利,自领冀州牧,孔融的反曹斗争也迅速升级,他特别抛出《请准古王袭制》,明确地要求限制曹操势力的扩张,“操疑其所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说出这样的话来就代表曹操已经动了杀心,只不过还是由于孔融的名头大,不好动手。三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孔融又上书反对曹操征乌桓(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反对曹操制酒禁。酒禁这件事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酿酒很费粮食的,当时战乱不断,军粮很紧张,于是曹操曾下令禁酒以节约粮食,孔融多次反对,还写了几篇《难(读四声)曹公表制禁酒书》,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的故事。文章中还讽刺挖苦曹操说:如果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也有因妇人失大下的,何以不禁婚姻?

对曹操这样一个志在统一全国,结束军阀纷争的枭雄来说,孔融这几件事做的实在是捣乱,一方面孔融也做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建议,反倒是曹操决定之后他跑出来唱反调。私下说说也就算了,还非要抛头露面写公开信。

孔融之死

终于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表,也就是赤壁之战前夕。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他不会下眼药,继续碍事。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

为使战争顺利进行,曹操决定杀掉孔融,免得他捣乱

最终,曹操给孔融定的罪状是什么呢?《融传》记述得比较完整。全文如下: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汕朝廷。(第一条)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第二条)又前与白衣称衡跌宕放言,云“父之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既而又与衡更相赞扬。 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第三条)大逆不道,宜极重诛。(结论)咱们逐条解释一下。第一条是说:孔融曾经扬言“我是圣贤的后人,但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还和孙权的使者私自谈话,诽谤朝廷。要说这罪名够大了。第二条是说:孔融平时不注意仪表形象,经常会扰乱宫廷秩序。这也算是罪状,可是跟第一条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无足轻重。

第三条的罪名比较复杂可以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当时的另一个名人祢(mi,二声)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说是“颜回复生”。哥俩脸皮确实够厚的。

祢衡这哥们曾经脱光了衣服骂曹操,后被黄祖所杀

另一个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父亲生孩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声色欲望,不存在什么恩情,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生孩子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孔融的这些言论,第一、二条罪状是“不忠”,第三条罪状是“不孝”,不忠不孝当然是“大逆不道”,这在封建社会,那还了得,所以“宜极重诛”(应该处以极刑)。实际上,第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但曹操最后借口的却是孔融不孝的言论。为什么曹操偏偏要选定不孝的罪名呢?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其一,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除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其二,以不孝定孔融的罪,可以充分掩盖谋杀动机。其三,重视不孝罪,而不重视谋反罪,将不孝作为“主罪”,也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也可以不杀你,你也可以去投奔他,我曹操爱才,绝不滥杀人才,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属于“挥泪斩”。其四,以言论治罪,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一个警示。其五,不孝的罪名,可证明孔融人品有问题。肉体杀掉,还消灭你的名誉,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这招非常厉害,以至于陈寿写《三国志》时,就不敢给孔融立传。跟孔融差不多死法的,还有杨修。杨修干过的恶心事就更多了。这里暂按下不表。

曹操杀杨修,除了杨修爱耍小聪明外,更多的是他参与到立储之争中

本来以孔融孔子直系后代的身份,文采,混个大官当当,荣华富贵最后善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像曹操的谋士贾诩,被誉为是三国史上最聪明的人。他的故事以后我们还要讲到。

孔融的死,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不管曹操是多大的官,仅仅因为孔融说了几句涉嫌谋反不孝的言论,就能将他处死,这就是中国古代权力社会的可怕,也是绝大部分人对权力孜孜以求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融因得罪曹操而死,为何曹操公布的罪名不是谋反,而是不孝?
曹操亲手炮制的三宗谋杀案
孔融:以孝闻名,因不孝结束一生
四岁能让梨的孔融竟被曹操以“不孝”之名而杀害,真相究竟是什么?
孔融让梨,童年孝顺的典范!谁曾想他最后却是死于不孝的罪名!
他是孔子二十世孙却惨遭灭门,是他真的“不孝”还是曹操太阴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