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与临床应用(上)

角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性味归经为原则,将3味中药有机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方式。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具有协同增效、减毒增效、独立成方等多重作用。《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将3味中药进行有机配伍,能够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医圣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六经辨证,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首创了角药之雏形。为后世医家应用角药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奠定了基础。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之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症。《本草求真》云“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据条文统计,干姜在《伤寒论》中入20方,在《金匮要略》中入26方,去除同方者,共入38方。本文对《伤寒杂病论》中干姜角药的配伍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梳理与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借鉴。

1独立成方之角药

方剂由3味药组成,其结构形式及配伍特点与角药相一致,实际上就是角药的具体表现形式,现将独立成方之干姜角药总结如下。

1.1干姜、附子、甘草

由干姜、附子、甘草角药组成的通脉四逆汤、四逆汤,具有回阳救逆之功。该角药亦是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的核心配伍。四逆汤中干姜辛热善守,温中散寒;附子辛热善走,温肾回阳,两药相合,增强回阳之力。甘草炙用温补调中,诸药相须为用,功善回阳救逆。本方用于治疗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为主要病机的病证。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味相同,但重用附子,倍用干姜,以大辛大热之药,驱散内寒,破阴回阳,通阳复脉。本方用于治疗阴寒内盛,少阴阳衰,虚阳浮越的阴盛格阳为主要病机的病证,较四逆汤病证危重。

1.2干姜、附子、葱白

由干姜、附子、葱白角药组成的白通汤,具有破阴回阳,通达上下之功。该角药亦是白通加猪胆汁汤的核心配伍。白通汤为四逆汤去甘草加葱白而成,方中干姜、附子破阴回阳,葱白“通上焦之阳,下交于肾”,宣通上下,以解阴阳格拒。本方用于治疗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阴盛戴阳为主要病机的病证,虚阳上浮为必见之征。

1.3干姜、赤石脂、粳米

由干姜、赤石脂、粳米角药组成的桃花汤,具有温阳固脱,涩肠止利之功。方中干姜温中散寒;赤石脂温阳固脱,涩肠止利;佐以粳米补益脾胃,诸药配伍,共奏温阳固脱,涩肠止利之效。本方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寒湿凝滞,滑脱不禁为主要病机的病证。

1.4干姜、柏叶、艾叶

由干姜、柏叶、艾叶角药组成的柏叶汤,具有温中止血之功。方中干姜、艾叶温阳守中,振奋阳气而固摄止血;柏叶微寒,折吐血之上逆而收敛止血,诸药相合,共奏温中止血之效。本方用于治疗中焦虚寒,气失固摄,血溢脉外为主要病机的病证。

1.5干姜、人参、半夏

由干姜、人参、半夏角药组成的干姜人参半夏丸,具有温中降逆,补虚化饮之功。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人参补益脾胃,半夏蠲饮降逆,诸药相伍,温中散寒,化饮降逆。本方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寒饮中阻为主要病机的病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四逆汤类的加减证治 仲景用附子方法浅析 生姜在《伤寒论》中的运用与意义 探张仲景用药之秘 从张仲景方剂配伍规律谈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 四逆汤类方的运用
经方用附子,需着眼于这两点
附子
转:白通汤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五三)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23条/四逆汤
[转] 附子的巨大作用,在于温通十二经络,而非补肾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