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瓷区域经理,我们将何去何从
熬灯三宿,唯求精品

       说在前面:因为文章有点长,接近6000字,很多人都没有耐心看完。我就把文章提纲也附上了,方便读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去阅读,觉得没有价值的地方就可以略过。

提纲:

1、行业洗牌已经来临。

    a)由身边发生的事情引出话题,重点阐述区域经理面临的经济危机

    b)用同行和自己的案例去证实危机,让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c)借用“谬砖家”的文章热度,分享自己出差的认识

    d)再从厂家层面,通过举例反应行业的困境

2、先知先觉者是如何变革。

    a)举例一两个大品牌是如何提前布局的

    b)销售端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c)站在厂家的角度分析行业目前的格局

3、我们何去何从?

    a)根据二八原则,成为销区经理人群里的那20%

    b)采用黄建平的思路,去做大客户销售

    c)积极参与新零售,从日益减少的零售市场杀出一条路

4、结语

        用最简单的话,安慰自己也鼓励读者。

❶行业洗牌已经来临

狼真的来了

   2019年的3月份,区域经理们大都是从出差中度过了。我想这个3月份给了大家太多的无奈和焦虑。过个年,如果不是有足够的储备粮,应该很多人都是处在青黄不接的过渡阶段,期待开工之后满血复活。可是开业出差后,客户并没有如期发货,连“炒货”都断流了。接着是各大企业一系列的开源节流政策调整。为了即将到来的“418”佛山春季陶博会,业务员都纷纷踏上了出差的征程。出一趟差回来,大家的头就垂得更低了。喝茶吹水的时候也是一片哀叹:市场非常冷清,“315”消费者权益日促销活动的热闹并没有此起彼伏地蔓延。虽然商场中也有跨行进入的老板,正在新装门店,但更多地都是关门闭户、旺铺转让、展厅搬迁、仓库出租等等。各省销区业务群里时不时地传来“某某企业大批裁员”、“某某大企业三个月拖欠工资”、“几个月的出差报销没有发下来”、“帝景蓝湾传说有业务跳楼”等等惶恐的消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预示着行业的寒冬并没有过去,反而在持续变冷。

图1 群聊截图

身边多个做陶瓷的朋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问题。信用卡就像一个黑洞,似乎永远填不满,反而越陷越深。曾经月收入轻轻松松两三万,工资卡都不去看的。凭着对未来的信心,也敢于消费,喜欢什么就买什么,苹果一出新机,马上换新,唯恐落后。为了小孩将来读书,孤注一掷也要买房;为了做工程、接待客户换辆好车撑一下门面;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在朋友那里投点资金;为了拓宽路子、维系人脉,每天晚上推杯换盏、风花雪月……如今行情陡变,收入聚减,而家庭和个人的消费在惯性的作用下并不会及时刹车,所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济问题,我相信这类区域经理不会少吧?至少我就是其中一个,为了父母家人能够稳定,一起带小孩有大house,向身边朋友同学借了很多钱勉强凑了首付;为了父亲的期待,勒紧裤带也匆忙装修入住了。随着过年歇业前后近2个月,没有收入,如今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

当前段时间谬砖家的一篇热文在业务圈子中热传时,我感慨万千,仿佛就是在说自己。去年因为需要照顾怀孕的妻子,整整一年都没有出差跑市场。这次福建出差,看到市场的变化非常之大。其中典型的几点就是:

第一、几乎所有的门店,都在重视运营成本,每一处费用都在精打细算,权衡投入产出比,最集中体现在招人上面,还有仓库的利用率。

第二,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品牌优势、有渠道积累、有稳定团队的经销商,越做越好,商场门店占有率非常高,还有详实的本年计划。而那些品牌在当地没有推广开来、渠道单一、没有团队的门店,就普遍表现得对市场未来没有信心。很多客户曾经觉得陶瓷是一个可以终生为之奋斗,甚至子承父业的行业,而如今却在考虑分散投资甚至换行业了。

第三、消费越来越理性,消费者减少了离谱的消费。比如为了面子一定要什么品牌的砖,或者一定要最贵的瓷砖等等,说白了,其他行业也不是很景气,比如在仙游市场了解到:红木市场如今也不好做了,曾经时不时地一个单上百万过亿。有人专门从事介绍有钱的买家来仙游采购红木家具,一年下来仅中间提成竟达三四百万收入。如今红木家具市场也是门可罗雀、有价无市。在消费越来越理性的时候,曾经定位高端的大品牌,采用降维打击是再正常不过的竞争手段了。比如在福建沿海几个省份的东鹏和诺贝尔,就出现大部分800规格釉面砖六十九、八十八等一百左右的价格。纵然利润下降了,但是起到了走量引流、打击竞争对手的有效作用,更何况东鹏原石2.0,诺贝尔瓷抛砖、新品木化石和地毯砖等差异化产品仍然有着人无我有的利润支撑。这样势必导致以规模取胜的集团军企业,将“39促销价成为常态,再从生产、内勤上实现裁员严控等节流管理,省下来的开支,就是企业的纯利润。这样执行下来,他们也能有足够好的生存空间。而那些二三线陶瓷企业呢?销量断崖式下跌,导致生产成本不减反增。而市场成交价又不断压低,商场的店面、仓库租金却只涨不跌,这样留给经销商的经营空间将越来越少,谁还愿意跟你玩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可避免地行业要淘汰很多没有交换价值的从业人员。

图2 出差收集市场价格信息

图3 出差收集新品信息

在这里说点具体的案例吧,听说某陶瓷大厂去年7条窑炉仅开了3条,但是关键岗位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还是必须养着的,安排挤到现有的三条线上。因为一旦点火,想招人就没那么容易了。熬到今年,上层决定壮士扼腕,就算按劳动合同赔偿也要裁员。搞得企业上下人心惶惶,很多都是十多年工龄的。在一个封闭而且安逸的环境中呆久了,换一个平台一下子还真适应不了,加上如今外面也是风大浪大。当各部门的裁员指标下来,下面员工都无心工作,而是研究政治了(看如何才能避过一劫)。甚至有陶瓷老板放出话:主流产品降价20%,让利于经销商,支持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价格优势。而自身减掉一半中层干部,省下的就是企业纯利润。前不久,佛山一家走过20年风雨、年销售额过10亿的陶瓷厂,首先是几个月的工资发不出,然后贴牌的瓷砖也拉不出来,最后听说已经倒下了。在这种行情下,我们看看行业的先知先觉者是如何谋局布局的呢?

先知先觉者是如何变革

变革都是痛苦的

   要说行业最大的一匹黑马,还是非“欧神诺”莫属,鲍工提前看到了理性消费和精装房集采的大趋势,说服团队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以资金雄厚和管理规范的优势提前入围了精装集采的渠道。这是一块越来越大的蛋糕,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上的,因为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上桌分蛋糕的资格。要说先知先觉者,肯定绕不开驾驶陶业航母的德叔,麾下这么多精英和谋士,肯定也看到了建材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冠珠的定位并不高,但知名度却路人皆知。曾经在湖南出差,看到“市场促销活动”和“装饰公司渠道”做得最早的就是马可和冠珠。其实你看到的都已经是结果了,如下棋一样,你得看他们提前布了什么局。再往前追踪一下,看看别人做了什么动作?时间做得久一点的都知道:他们通过饥饿营销,筛选了一大批有实力有团队有魄力的经销商。为什么在行业高呼“渠道为王”的时代,大批企业都在推行“渠道下沉”,而冠珠却在着力扶持大客户呢?曾经以“品质稳定、十亿仓储”的优势,通过品类独立、深耕细作将渠道下沉做得最成功的宏宇,近几年在营销上主动一系列变革动作,最终也将大船的航向调整过来了。也许我们视野不够,也许事不关己,当时只是将这些变化当作谈资,聊天助兴而已。如今飓风来临,身陷痛苦之中,才叹息别人的技高一筹。因为将来精装房政策的推行,原本四千亿的陶瓷市场,会有很大一部分切出来,放进精装房渠道。而原来的零售,少了市场份额不说,竞争者却有增无减,这个看一下全国各地的兴建的窑炉数据就知道了。要做工程渠道,经销商就必须要雄厚资金,有关系资源。夫妻店是很难支撑工地单子的,过千万的单子销售模式也跟家装单是不同的。所以像冠珠、宏宇为什么要提前扶持大客户,也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公司大政策会逼着他们去建立全渠道操作模式。这里存在一个厂商矛盾:从经销商来讲,关注的是总盈利,希望多挣钱,如果没有竞争,希望一片砖的利润多多益善。但从厂家来讲,经销商挣多少钱,跟他厂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他只在乎经销商多卖货,更多地去占有市场。因为随着国家对精装房政策的推进,只有工程的销量,才能满足大企业的发展需求。而做工地需要大客户才有实力和魄力去支撑,这也许就是冠珠当年采用“饥饿营销”筛选客户的初衷,也能解释了前面提到的:终端有团队有实力做得好的客户就越来越好,对前景有信心,而很多没来得及变革的,就只有“旺铺转让”了。然而提到新中源,笔者是非常敬佩的,为行业培养了非常多的人才,听说也是第一个率先启用“外地仔”作为业务员的佛山陶瓷企业。曾经联合佛山八大厂号召实行“先款后货”,让佛山厂家顺利度过危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在这次行业洗牌中,说是高瞻远瞩,我更愿意相信是重演了一遍余华笔下的徐福贵。

从上面的案例看,在这么多年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品牌,发展成为陶瓷行业的五大集团军,肯定是有原因的,至少这种先知先觉的预判能力,不是每个企业老板都能看到并付出行动自我改革的。

在精装房集采这个渠道上,我们看到了有机会进去的也已经占住了C位,没有进去的,也就不要去勉强了。纵然我们没有进去,但我们可以从中去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会有这个趋势。节能减排、结构侧改革、流程简单透明化,这是我能想到的原因。因为长期的这种小诸侯混战局面,浪费了很多资源,所以需要通过结构侧改革,优化产能结构,培养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更加有效地使用资源,有利于将来参与全球化竞争。其次长期以来采购与销售之间的灰色链,是企业无法根治的沉疾,好比官场的反腐。每个老板都头疼这个问题,屡禁不止,换人也不行。新上任的用不了多久,就会无师自通。曾经陶瓷企业为了在物流上减少费用,谋求要地设仓,哪怕用自己的亲戚,每月安排财务去对账盘仓,最后都统统腐败掉了。在房企中,面对金额如此庞大的采购量,又不能自己去亲自负责采购,这些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办法,又怎么去面对市场竞争呢?流程简单化、透明化,比如我选择在唯意定制做定制家具,里面的成交流程还是很先进的。你只需要关注设计效果是否满意,其他的繁琐的细节由他们的服务兜底;标价统一,折扣的范围由你的定金决定。而在房地产行业也发明了供应商品牌库的办法,每个房地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不需要这么多采购满世界去寻找材料,也不要去一项一项去谈价格,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只需要在品牌库里选择材料,然后报价投标,加上战略合作的相互监督,一般都不会太出格。这样房地产商也高兴:所有建材均系所在行业的大品牌,价格又非常低,供货稳定,还能有实力年结缓解资金压力,甚至缺钱还可以低息贷款。既最大程度地解决了采购腐败问题,又能缓解企业资金流压力。这么高的入围门槛,这也就是很多二三线企业参与不进去的原因。对于地方性房地产商,虽然没有这么大的议价能力,你可以积极开拓入围,但厂家的辐射能力也有限,合作的经销商又没有这个工程渠道实力,又怎么抢得过那些提前布局全渠道的冠珠总代呢?如今他们的工程能力说出来都让同行害怕,你项目上需要多便宜的产品,厂里都可以支持你去攻下来。因为可以找相应价位的工厂授权贴牌,如果大品牌都采用这样的竞争方式去抢夺工程市场,那些不怎么入流的所谓品牌,又怎么去抗衡?

陶瓷行业走到今天这个格局下,前面的大品牌在工程上授权贴牌掠夺订单,零售上降维打击挤压市场,我个人不太相信陶瓷行业还能从零开始推出一个高端品牌。纵然选择差异化战略,也未必能够突围。陶瓷行业已经不是你拿出一类创新产品就能取胜的,当你还在培育的时候,大品牌还看不上,但你也还很难做到盈利。当你微微看到曙光的时候,行业一窝蜂就来了,不存在技术壁垒,也不惧怕专利保护。马上就是价格战一通厮杀,利润就直接跳水。最典型的就是全抛釉、大理石以及负离子瓷砖等。记得陶瓷行业的李布斯说过:如今的市场竞争,早已过了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全面竞争。光新产品好,不行,你还要渠道有保证;有渠道没有广告推广、设计展示、售后服务,你照样玩不转。就算你烧掉一大笔资金下去,皇天不负有心人,你把这一切都搞定了,但市场变化也太快了。前几年还是抛光砖的天下,如今已经从全抛釉过度到大理石瓷砖了,甚至又在向板岩方向大步向前。入行时候的欧式风格,如今跑了几趟意大利博洛尼亚展,陶瓷行业的展示风格全部变成了现代简约风格。别小看这个转变,有些企业就是死在了这种变革中。

   这样说,是不是后面这么多品牌就没有活路了呢?也不是,有很多小企业以“灵敏的市场嗅觉、灵活机动”等优势,精耕区域市场,也能做出成绩。比如天工市场诚意建材的“八马瓷砖”。还有像佛山这边的“古船木”、“古加特”,虽然销量不是很大,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挣钱。因为他们的运营成本不高,定位精准,哪怕是游击战,照样可以不断成长。

我们何去何从

先止血 再造血

前面“谬砖家”的那篇热文从“一切的商业行为都是价值交换”的规律开始,分析了曾经销区业务员为什么能挣到快钱,如今这种困局下,也提出了三点建议:锻炼自己的核心技能,关注副业投资和换行到新兴行业。在这里,我有不同意见:上面那三点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如果早几年采纳还是有用,或者家有余粮的也还来得及。好比一个人受了伤流血不止,你告诉他应该锻炼身体、吃营养,提高造血能力。显然马上要做的就是止血,然后才是造血。在经济危机面前,我们要跟企业一样“开源节流”。不仅自己要控制消费,还要说服家人一起共度时艰。将一些“面子工程”,挥泪折现,回笼资金确保家人基本生活。然后就是“开源”,如今大多数人都吃不上肉的时候,就不要看不起“苍蝇胳膊”。其实只要心态理顺了,就不会每天过得焦虑烦躁。剩下地就是给自己找出路,借花献佛地说,就是把没有交换价值的熬下去,不断完善自己的“交换价值”。过完年,我担心自己抵挡不住消费诱惑,一咬牙将所有的网购APP全部从手机中卸载了。除了生活必须的开支,其他统统压下来推后再办。出差听说某经销商为了维持店里一个月4千多的租金,跑去开滴滴养店了。不瞒你说,我也动过这个念头,但是后来因为车子配置太低,申请不了滴滴车主,只得作罢。

下面我谈谈我的建议吧!

曾经一位我最敬佩的品牌老总,跟我说过:陶瓷行业将会发生巨大变革,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让自己站在前面那20%队伍中,这个社会基本都遵循二八原则这句话我一直都铭记于心,并且深以为然。也一直暗示自己要成为陶瓷业务群体中那20%,才能不被市场淘汰。能跑进20%,说明你能做一些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具有不可替代性。后来我在《遥远的救世主》中看到丁元英这样解释生存空间一词: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此为空间的上限;忍耐别人不能忍受的,此为空间的下限我想这个指导思想,已经给了我们另一个出路。为什么那些福建企业生命力那么强?快速出新,及时上样,服务周到,这就让很多佛山陶企做不到。跑过福建区的都见识过晋江那边的区域经理是怎么做服务的。自己开车送样板,多余产品按期来店面回收入仓。任劳任怨,把服务工作做到极致,在行业里也能有一席之地。

今年《陶城报》采访马可波罗董事长黄建平的时候,他有句话很有道理:“如今不是没有消费市场,只是消费入口改变了。那我们就哪里产生销售,把砖送到那里就可以了”。那么我们业务人员为什么不学习一下这种思想呢?如今很大的销售集中在工程渠道,开发楼盘项目,那我们就去学习怎么做大客户销售。掌握做大项目的流程、难点以及解决办法,在这个领域我们照样可以风生水起。

京东线下体验店和天猫优品电器城的成功,让我觉得这是中小企业唯一突围的机会。抓住机会进入一些有数据优势的陶瓷企业,积极参与新零售。通过互联网技术让“信息流”更有效,通过大数据告诉你这里的消费者更多喜欢什么风格,更多选用什么瓷砖?这样就有利于工厂安排生产,使得“资金流”更高效,全国各大省会设仓,采用云技术共享全国库存信息,使得“物流”更低成本,更快捷。如果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个方面都做得更高效,我不相信我们从业人员会过得很差。

结语


   说是说,做是做,真正变革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总是痛苦的。但我们要相信困局肯定会过去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过后肯定是有成长的。

ID:XSCQ-CS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欧赛斯×胡润百亿潜力品牌榜》 独家专访大将军|一块瓷砖的100亿战略破局之路
未来80%门店将被淘汰?马可波罗、诺贝尔、东鹏、蒙娜丽莎、新中源、冠珠、金舵、金意陶,看瓷砖品牌如何赋能终端!
“岩板”井喷?是跨界“打劫”神器还是昙花一现?
这20名家居老板、经理人都有什么高见?听高手的话,走自己的路!
行业困局或会持续三年并淘汰一半窑炉:2015陶瓷砖论坛上的意见对决……
惠达瓷砖推出“防滑IP”,品牌如何讲好高端“新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