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朝和唐朝的科举

    隋朝建立后,中小地主的势力得到加强。科举制度既能满足广大的中小地主要求做官参政的愿望,也能更广泛地吸收、笼络人才,因此得以确立和发展.

    唐代参加科举的考生大体有两种:一是朝廷所设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以及各地的州、 县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二是不在学馆的普通读书人,可以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前者只需通过校内考试,便可以参加朝廷于尚书省举行的科举考试,也称为省试。而后者要通过地方州、县的逐级考试,才能被送到长安参加省试。这样的人称为乡贡。此外还有现任官员参加的科考等。

    唐代科举考试中,常见的科目有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 道举等科。此外还有制举和武举。

    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明经科主要考帖经。明法、明字、明算、诸史等科则是分别考试律令、文字学、数学、史学等。道举科设于唐玄宗时,考试《老子》、《庄子》等道家著作。武举始创于武则天时,要考步射、马射、马枪、负重等,也要考其语言、身材。唐代武举为 后世开创了先例。制科是由皇帝特别召集一些官员和知名人士举行的考试,其中又可分贤良   方正、直言极谏等名目。

    参加朝廷省试的考生要在当年十月到长安来报到。省试时,考场内部都用荆席围隔,考生们坐在廊下答题。考试时间可以夜以继日,一般是日暮后烧尽两三支木烛,便须交卷。

    在唐代,考中进士只是有了出身,即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下一步还要经过吏部选试合格,才被授予官职。但所获官职并不高,即便是进士、明经,所授官位也无非八、九品,但是从此便成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了。若选试未能通过,则可求当权官僚为之“论荐”,即向朝廷保举求官。再不成,便到藩镇节度使处去做幕僚,过一定时间争取被保举得官。

    唐代确立的科举制度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道路。它引导人们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这更便于统治者加强其封建思想统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析唐代的科举制度——科举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历史上的科举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包伟民、吴铮强:后世所说的“宋儒精神”,究竟是什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武则天对科举考试的创新有①使科举考试成为固定的制度②开创殿试③开创武举④实行诗赋取士[]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历代武举大事记
都在骂她,却都在学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