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清第一园林:何园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扩建于清光绪年间。何园是我国十大私家园林之一,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坐落于古运河东南段北部的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大街,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其造园精致,是我国晚清时期园林之精品,为我国十大私家园林之一。

何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旧址是清乾隆年间的双槐园(吴氏片石山房)。清光绪九年(1883年),卸任官人何维键(1835年生,字汝持,号芷舠,安徽省望江县人)在购得双槐园后,于原址扩建一座私人宅园。

何芷舠曾为国子监大学士,任户部郎中期间,曾在所辖福建司、云南司任职,后又改任道台到湖北主办军需、代理盐法道(监督生产盐)、督粮道(漕粮运输)等,1883年辞官后隐居于江苏扬州。

宅园竣工后,何芷舠取名“寄啸山庄”。该名源自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和“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以寄托园主人“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和“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的心境。因此山庄为何家的后花园,故后又被称为“何园”。园中的片石山房、骑马楼、复道回廊、水心亭等均有“天下第一”之美誉。

何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东园、西园和居园。

仕途书香的东园

何园原正门朝南,处于民宅林立的小巷之中,由此也显示出园主人高耸筑墙、深藏不露的低调本色。如今,何园正门设于东门,从此门进则入东园。

入东门,迎面是一面波浪形瓦顶,横列簇拥着漏窗的白墙屏障和一圆洞门,门上匾额书有旧名“寄啸山庄”。洞门后是一尊硕大的太湖石,与北京颐和园仁寿门内的太湖石有异曲同工之妙。太湖石后是牡丹厅,其名源于厅侧山墙上端的“风吹牡丹”石雕,象征富贵和圆满。圆洞门内北侧,假山和树木中掩映着一座翘檐四角亭,亭额书有“梅风”二字。绕行假山,驻足梅风亭中,可歇息、读书,也可晨练,还可远眺。

牡丹厅北侧有长约60米、以太湖石叠成的“贴壁假山”。假山遮住了园墙,避免给人以抬头碰墙之感。沿绵延起伏的贴壁假山东行,即是何园的船厅。船厅形似船,四壁是通透的法国玻璃镶嵌花窗,花窗四周由鹅卵石和小瓦铺成的水波粼粼状,有“花开四面,地铺波纹”的碧波荡漾之感。身居船内向外瞭望,或度步船外,似在水上,巧如“东园无水似有水”的意境。

船厅前廊柱有木刻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对联讲述园主人钟爱梅花及其仕途均以船为伴的特点。从盐官、粮官直到江汉关监督,何芷舠官与职都离不开船只和船务,船厅便是园主人对自己一生以船为家的留恋和弥补。且何芷舠名中,芷意“草”,舠为“小船”,有乘草船展宏图的寓意。

东园西南角僻静处的读书楼,是何园最风光的文风之源象征,何氏家族自何芷舠父亲起便有众多后人中举为官。读书楼建于此,寄予着造园者对后人厚学重教、诗礼传家风之希冀。在读书楼上,前看是船厅,低头是波浪甬道,景致暗喻—“書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楼虽不大,但陆续走出了翰林、画家、院士等名人和学者。

惟妙惟肖的西园

不大的西园内,亭台楼阁巍峨耸立,山叠石层曲折蜿蜒,水景花木和谐共处,各景致精致华贵,又不失层次感,显示着静心典雅之胜。

西园长达千米的复道回廊享有“天下第一廊”之称。扬州人俗称回廊为“串楼”,实为有顶棚的环绕走廊。两园间的回廊分上下两层,既将东园、西园、居园串联起来,也将东、西两园之间以廊分割。

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廊东南两面墙各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园内有介绍说:“绕廊赏景,步移景异,高低错落,有'楼建山中之意。复道则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回廊串联起园内建筑,四通八达,确有园林立交之感,此串楼廊道的构造成为“江南园林的孤例”。

西园中心是一湾碧水池,水边有太湖石叠堆的山峰,山石错落,高低起伏。池的北面有用于宴请宾客的蝴蝶厅。鸟瞰蝴蝶厅,三间主楼稍有凸前,旁边两翼各两间略有凹进,厅檐四角昂翘,酷似张开双翅的蝴蝶。

水中矗立着堪称天下第一的四角方亭—“水心亭”。水心亭,顾名思义,即“亭在水的中心”。此亭被专家视为中国戏亭的范例。也有专家认为此为扬州园林中的“小方壶”。所谓“方壶”,即“海中仙山”。

水心亭西向有石平台落于水面。该石平台依园墙四壁和水面回声而建,成为亭式戏台。水心亭的檐柱间有楣子、座椅,临水一面则有出口。亭可为戏台,可供纳凉,也可晨练和歇息。亭似水中仙境,亭之左右有曲折石桥连通。坐在水心亭可前望水塘,看见水波中倒映着的对面的假山和树影。

中西合璧的居园

沿碧水池南有步梯,往南望是居园。居园南侧紧邻复道回廊的是玉绣楼。该楼分为南北楼,因楼中庭院种植着广玉兰和绣球,故两楼通称玉绣楼,且含有“毓秀”谐音,意在山川美秀、人才辈出。

玉绣楼风格极具西方特色,分南北两楼,含上下两层。楼主体结构为我国传统楼房结构,装修设计却融入了很多西方元素,如法式壁炉、西式百叶窗、吊灯、玻璃隔断等。整个楼房的功用依照中国旧时传统,其建筑风格又恰到好处地融入了西方文化理念。两座楼房由廊桥贯通,体现着中西文化的合璧。

与何园的其他楼一样,玉绣楼也设有大玻璃窗,南北通透。据介绍,玉绣楼曾为何家千金生活居所。二层楼的室外走廊嵌有与楼下相通的洞孔,洞孔直径约40公分,洞口上有用垂直的圆木条和圆木板围成的上沿口。何家有严格的家规,天黑后千金们不许下楼,其他人员也不允许上楼,此洞口便是楼下与楼上传递物品的唯一通道。

玉绣楼西侧是坐北朝南的赏月楼,也称怡宣楼。楼上同为大玻璃窗,采光极佳,楼下假山林立。赏月楼是园主人为其母亲所建,这里是整座园林里的最佳赏月之处。走廊两旁采用的皆是国外进口的铁栏,均刻有“延年益寿”字样。

奇峭的“片石山房”在赏月楼的东侧。片石山房以水池的假山而闻名,山房匾额是石涛(著名画家,“清初四僧”之一)的墨迹。大运河始凿的“邗沟”(即淮扬运河)附近几乎没有山,故扬州园林的山常利用石材就地叠成,古语云:“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片石山房虽规模不大,但以“奇”制胜,奇在石壁山、石蹬道、石洞屋三处佳境。现山房为1989年复修。门楣上“片石山房”依然是石涛的遗迹。据介绍,该片石山房借鉴了石涛画稿,体现了石涛“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卓然庐”的诗意,堪称人间孤本。

园主人住宅和接待客人的院落在居园的最南部。此院落分为三进式,第一进园是楠木大厅,楠木大厅是园主人会见宾客之堂。该厅为坐北朝南七间,建造极有规模,中间的三间相对于左右两间更阔而高,平视可见中高、边低的错落分布,俯瞰中间,三间房向前扩出,两端各两间置于其后,有中前边后的独尊感。厅内和厅外装饰奢华,外面房檐柱子均镶嵌有大型雕刻,屋内木隔断全雕刻着梅花图案。

楠木大厅东北侧是骑马楼。此楼分东西两部分,中间有通道连接,楼的上下、前后都有楼道相连,是座有迷宫之感的楼宇。此楼是何家客人的住所,以“骑马”命名,寓意客人来来往往。

居园的各院之间均有院落,楼宇宏大,楼间有卵石和瓦砾铺设的甬路相通,院中树木有序,花台有少量的山石花草点缀。绿树花草、微风鸟鸣的院落温馨幽静又生机勃勃,是清代扬州民居的典型,也是江南园林艺术的典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映竹成千个字——个园 扬州晚清第一园——何园
晚清第一名园--何园
扬州何园——晚清第一园
“晚清第一园“——扬州何园
★晚清第一园--扬州“何园”风景照片★
何园——晚清第一名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