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吐蕃进攻狂潮中,唐朝孤城小县的坚守!

【版权声明】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账号【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原创内容,独家发布在网易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唐蕃百年国战中,存在大量反复争夺的节点。

  这些交替易手的节点,有些是安西四镇之类名声赫赫之地,但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之处。这些被历史忽视的小县城,却是组成唐朝统治的神经元。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在吐蕃的一次进攻狂潮中,常乐县令贾师顺的坚持与睿智。

  贾师顺登上舞台时,唐蕃国战已经打了89年。

  当然,从松州之战(638年,贞观十二年)开启的军事对抗,战和交替一直是主旋律,双方打一段时就会坐下来谈谈。

  但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鲸吞吐谷浑后,两国关系中军事对抗的占比越来越高。尤其在670、678年(咸亨元年、仪凤三年),吐蕃在青海两次重创唐军后,河西地区顿时战云密布,成了边防重地。

  为应对吐蕃的严重威胁,唐睿宗李旦对西北防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合,将黄河以西从陇右道中割出,成立了河西道,领(武威)、(张掖)、(酒泉)、(瓜州县)、(敦煌)、(新疆哈密)、西(新疆吐鲁番)7州,并设置唐朝第一个节度使,命贺拔延嗣建府凉州,“为诸将节度,以定其乱”,赐双旌双节,树六纛,威仪极盛。

  由此,节度使这一让唐朝又爱又恨的官职,走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河西节度使作为屏佑西北的大帅,堪称将星璀璨,盖嘉运、王倕、夫蒙灵察、皇甫惟明、王忠嗣、安思顺、哥舒翰都曾历任此职。

  反观吐蕃,吐谷浑所处的高海拔草原,并不能满足其帝国雄心,以青海做前进基地,东入陇右,北取河西,才是真正的矛头所指。

  因此,吐蕃军神论钦陵在世时,长期坐镇青海,军威始终压得河西透不过气来。论钦陵自杀后,带兵坐镇的大将换成了韦·悉诺逻恭禄。

  熟悉吐蕃历史的朋友,对韦氏应该不会陌生,这个顶级豪门的纵贯了吐蕃王朝200余年的王祚,堪称豪门里的战斗机。

  尤其在论钦陵自杀后的24年里,韦氏成员做了22年的大相,几乎复刻了禄东赞父子的权臣时代。

  所以,坐镇青海的悉诺逻恭禄,属于“上面有人”的类型。

  在他率领下,吐蕃对河西展开了一段进攻的狂潮,让河西诸州风声鹤唳。

  


  不过,悉诺逻恭禄的首次进攻却以惨败告终,726年(开元十四年)冬,他率军取道大斗拔谷(今扁都口隘路)穿越祁连山,突然出现在甘州(张掖)附近。

  此时坐镇河西的节度使,是以敢冒险而闻名的王君[chuò] 。

  河西唐将都以为王君会调兵与吐蕃死磕一番,不成想,他却严令众将各自坚守城防,不得擅自出战。

  很快,王君等来了他想要的东西。

  时值冬日,天降大雪,蕃军围攻甘州不克,只能大肆掠夺一番后,取道积石军(青海贵德县西)西归。

  王君算准了蕃军的退路,事先派人在积石军等地焚烧草场,驱赶周边部落,断绝蕃军归途的补给。

  撤退的蕃军行至唐朝伤心地——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时,天寒地冻,粮草全无,战马冻死过半。(“牧草皆尽,马死过半”)

  王君领着唐军衔尾而来,尚未通过的大非川的多为蕃军辎重和伤员,这些人在唐军的利刃下,成了待宰的羔羊。

  此战,王君重创了吐蕃军队,“入至青海之西,时海冰合,将士并乘冰而渡。会悉诺逻已度大非山,辎重及疲兵尚在青海之侧。君纵兵,尽俘获之,及羊马数万。”

  但不甘心失败的悉诺逻恭禄,几个月后便卷土重来。727年(开元十五年)9月,吐蕃军再次突入河西。

  大胜之后,以为吐蕃要消停些时日的唐军措手不及,不但野战失利,还丢了重镇瓜州(瓜州县锁阳城),身在瓜州城内的刺史田仁献和王君的父亲都做了俘获。

  手里捏着这俩“宝贝”,悉诺逻恭禄一边拆毁瓜州城墙,一边还不忘刺激一下老仇人。

  他派当地僧人给王君捎话,“将军常以忠勇许国,何不一战?”

  面对准备充分的吐蕃军队,王君在凉州“登城西望而泣,竟不敢出兵”。

  但志得意满的悉诺逻恭禄,却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踢上了铁板。

  可能在他看来,重镇瓜州都一举而克,小小的常乐县还不是唾手可得?

  但困守孤城的贾师顺,却防守得滴水不漏,让蕃军屡攻不能得手。

  部将烛龙莽布支的无所作为,让悉诺逻恭禄异常恼怒,他亲率主力携得胜之势,向小县城碾压而来。

  可小县城也有小县城的好处,局促的城垣周长让蕃军的数量优势无法发挥,而守城战又恰恰是农耕民族的天赋点所在。

  吐蕃大军轮番猛攻,十几天过去除了城下倒毙的尸体,依旧全无进展。仰望坚城不可,让精疲力竭蕃军士兵士气低落,思归之心渐起。

  悉诺逻恭禄眼见这样不是办法,便开始琢磨如何智取。

  恰巧有一位蕃军将士的妻弟在常乐县中,通过这个渠道,悉诺逻恭禄与贾师顺搭上了关系。

  他派人给贾师顺送信说:“瓜州已破,吐蕃尽众来此,岂有拒守之理?小人妻弟在城,情有所念,明府(县令的尊称)何不早降,以全城中之众。”

  贾师顺答曰:“汉法,降贼者九族为戮,吾受国官爵,祗可以死拒寇,岂得背恩降贼!”

  悉诺逻恭禄见贾师顺是个敢玉石俱焚的硬骨头,便又绕了一圈,喊话道:“明府既不肯降,吾众欲还,城中岂无财物以相赠耶?”

  这话的意思就是,“不降也行,我要带兵走了,给报销点差旅费!”

  贾师顺一眼便看穿了悉诺逻恭禄的伎俩,且不说以财资敌,日后会不会留下麻烦,就说如果真拿钱出来,蕃军将士一看攻常乐有钱赚,指不定重新有了动力,再掀一波狂攻也未可知。

  


  要说文化人的脑子就是好使,多读些书总不会错。

  面对两难之局,贾师顺让士兵脱下血迹斑斑的战衣扔到城下,表示城里就剩这些“宝贝”了,你看着办吧!

  悉诺逻恭禄一看唐军战衣都馊了,知道唐军是下定决心死磕了,再仰攻坚城实在没啥滋味,便连夜焚烧尸体,收营而去。

  常乐县的将士见蕃军徐徐退去,都长出了一口气,想好好休息几天,缓缓乏。

  但贾师顺却逼着大家,整修城防工事,储备滚木礌石,反倒比平日更加老累。

  这让曾浴血奋战的将士心里都有些不爽,但县令身先士卒的忙碌,大家也只能在心里腹诽几句。

  但很快心里不爽的将士都哑口无言了,因为悉诺逻恭禄的撤军不过是缓兵之计。

  没几天,蕃军就杀了个回马枪,但悉诺逻恭禄来到城下,发现常乐县城不但守备森严,此前损坏的城墙也被修补完好,只能悻悻然撤走。(“还视城中,知有备,乃去”)

  常乐县的坚守是此次河西之战中不多的亮色,贾师顺也凭借有勇有谋的表现,受到了李隆基的表彰。

  此后,贾师顺累功升任鄯州都督、陇右节度使、左领军将军。

  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贾师顺配合名将张守珪击痛击吐蕃大同军时,病卒于阵中。

  贾师顺虽力保常乐不失,但却不能扭转此战大败的局面,被蕃军攻破的瓜州城,可不仅是王君老家这么简单。

  悉诺逻恭禄的战役目的,也不是来报上次大非川之战的一箭之仇。

  瓜州城作为河西唐军的军资储备库,存储着经营整个河西的军备物资。

  此役过后,蕃军完美的实现了战役目标,获利之丰让吐蕃各个阶层都受益匪浅。

  敦煌吐蕃文书记载道:“那时唐廷疆域十分辽阔,北方的突厥诸部也归属唐朝,大食以下均属唐之疆土。唐廷从上方取来的众多宝物,原先储存在瓜州城,吐蕃攻占后将其全部接收,上层仕人因之得到许多财宝,属民黔首也普遍获得上好唐绢。”

  功成名就的悉诺逻恭禄受封为吐蕃大相,一时风光无两,但很快阴谋的羽翼就要将他吞噬,不过这将是另外一段历史了。

于小冬老师的新书《西藏绘画风格史》,经历三年酝酿终于要出版了,于老师新加了文字和图片,还有几十张国内没出版的高清外版大图。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加老布微信,参加预售活动了!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坐镇孤立无援的小县城,面对吐蕃得胜大军,唐朝县令如何保家卫国?
通俗西藏史(一百二十八)——死于非命的军事天才
吐蕃之争(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之三)
唐蕃百年战争——河西陇右战况烈(上)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来
吐蕃大论韦·达扎恭禄略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