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向军:观花正所以观心——读宗璞《紫藤萝瀑布》

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而必定人人心中有一树花瀑在心底流动,因为宗璞笔下的紫藤萝有色有香有形有声,实在太美;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而也必有读者似宗璞般加快了生命的脚步,因为宗璞之意不在花,而在乎人生,而在乎自己的内心。

借景言情,借物言志,这是散文惯用的手法,《紫藤萝瀑布》也不例外。

如果宗璞不借那一树紫藤萝花入笔,而是直接叙述“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事,她也可以写成一篇散文,但那将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而不复是眼前这种借景抒情的散文了。这两种文体各有其妙,而眼前这种文体的好处在于把个人生活的琐碎叙事轻轻带过,而借助外在的景物传达情感。

于是,在宗璞笔下,紫藤萝花不再是花,而是一群活泼的孩子,而是一群快乐的少年,也是一群历经磨难的成人。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自然而然由花及人地感叹道:“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又说:“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正是写景抒情散文最大的写作秘诀。

在写作技巧上,本文亦有许多可称赞处。

首段只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就是独句段的魅力,它将一幅鲜明的画面定格,突现了作者彼时彼地震惊欣喜的情态,为下文张本。

借景抒情的散文,常常讲究笔法的空灵,许多细节即便确定也不必坐实。本文中,作者当然确定是看过这一树紫藤萝的,但是,她在文中并不具体写是在哪里看到的。正因为作者并没有把地点坐实,反而让读者产生了一种紫藤萝树无处不在的效果。因虚而无不实,这就是空灵笔法的妙处。

拟人化的写法是必须的。“‘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因本文整体的格调是昂扬的,所在,作者在描写紫藤萝花的时候,就自然地选取了积极的喻体。她把花朵比喻成“帆”,她把“帆下的尖底”比喻成“舱”,这样,“帆”和“舱”就“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了。

要特别注意的是文中的第8自然段,作者特意宕开一笔,思维由眼前的紫藤萝花联想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那株紫藤萝“花朵从来都稀落”。而作者淡淡地点了一下原因:“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结合文末的写作时间“1982年”,读者当然可以推知作者所说的“十多年前”应该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样一个畸形的“革命”年代。这一段,使得文章的内涵丰富了许多,也反过来强化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样一个朝气蓬勃的“改革”年代。

看花——想花——悟花;写花——写人——写时代。这就是本文的构思。

2016.5.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璞散文精选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怒放的生命——走近宗璞及《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瀑布 熊芳芳生命语文的经典课例
【定琴专栏】宜昌展示课之《紫藤萝瀑布》解读与思考
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好托物言志的文章,写景状物是基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