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之锋:风流雨打风吹去 —— 传奇人物辜鸿铭

 

在中西文化的百年碰撞中,有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堪称一面最典型的镜子,这个人就是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是满清时代精通西学和东方学的中国第一人。当年的外国人说,来到北京,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能不见辜鸿铭,就知道这个人的分量了。


● 辜鸿铭身世

辜汤生,字鸿铭,福建人。出生在南洋的一个橡胶园场,他的父亲是橡胶园的总管,橡胶园场主是一位德国人,非常喜欢辜鸿铭,把他收为义子;十三岁的时候,带着他去了欧洲,接受正统的西方文化的教育。


他的教育从背诵《浮士德》开始,大量背诵西方经典文化名著;这个西方文化的童子功,使辜鸿铭对西方语言的掌握之精,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之深,连许多欧洲学者也望尘莫及,自叹弗如。


这个十三岁就开始喝牛奶,吃面包长大的洋化少年,在三十岁那年,回到了故国,作了当时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这个“海归”开始看不起中国人,但和张之洞以及一批幕僚的相处和思想交流,他被这些人的智慧和人格所震动,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于是,辜鸿铭发心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使我再一次变成一个中国人”,并且大为叹服,爽然曰:“道在是矣”。

他认为西方近代文化打着民主的旗号,但基本上是一种崇拜暴乱的教义,暴民文化;这种崇拜暴乱的文化不仅会毁灭欧洲文明,而且会毁灭世界文明;他以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被国人摒弃的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

于是转而成为中国文化最坚定的捍卫者。他真正走进了西方文化,全面地看清楚西方文化,才肯回头,他是真正的海归,不是半吊子。


● 辜鸿铭轶事

民国之后,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教的是他的长项——西方文学。他不剪辫子,好像搞行为艺术,学生们嘲笑他,他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诸位的辫子是无形的。学生们一下子哑口无言。


辜鸿铭看不起没有太多文化的袁世凯,袁世凯曾经对驻京德国公使说:张中堂(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办事的。”辜氏听了这话,以戏谑的语气嘲笑其不学无术,“当然,这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果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还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到的。”


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调侃辜鸿铭说:“听说阁下精通西洋学术,难道不清楚孔子之教行于两千多年前,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回答道:“孔子之教,就好比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三三得九,二十世纪,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竟一时语塞。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用英语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在欧洲发表,对中国文化大加赞叹,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让西方许多所谓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意识到,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尤其是他的代表著《中国人的精神》,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在欧洲出版之后,洛阳纸贵,轰动一时,赢得粉丝无数。


以下是该书的一些精粹的思想摘选:

辜鸿铭那么一个狂狷之人,却对张之洞五体投地,可见张之洞的思想深度也不可小觑。

这个概括相当精辟;孔子曰:温良恭俭让;孔子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这种灵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东西,只有真切比较过,才说得出来。凡是经过中华传统文化点化的人,都会多少带着这种灵悟之气。

既有理性,又有灵性;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受到中国文化熏陶过的很多文化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显得其赤子之心。

什么叫幸福,幸福就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好的男人和女人。


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给许多外国人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而且还要售票,票价要高于梅兰芳的一场戏,居然很叫座。


● 辜鸿铭的翻译

要把中国古代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译成西方文字,必须精通两种语言,贯通中西文化;当时很多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只是粗通汉语,无法胜任,所以介绍中国经典的时候,出现了断章取义的翻译;歪曲了经典的原义,导致西方人对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于是,辜鸿铭作为英语第一人,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他翻译了“四书”中的三部:

《论语》(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中庸》(The Universal Orderor Conduct of Life)

《大学》(Higher Education)。

他将颜回比作圣·约翰,子路比作圣·彼得,尧比作亚伯拉罕;他的创造性的意译,使得许多西方有识之士消除误解,学会了尊重中国文化。


遗憾的是,辜鸿铭在外国被视为天才的思想家,而在他为之鼓吹的中国却被视为一个怪物,知音寥寥。


其实,辜鸿铭是所谓文化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文化保守主义在今天不应该成为一个贬义词。因为要看保守的是什么;保守流传千古的文化经典,保守千百年来共守的大“道”,并传递给底下一代,是每一个文化人的天职。(待续)


张之锋先生

山西太原人。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获学士学位;之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之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自幼受身为老师的父母影响,喜爱读书,钟情文化。广泛系统地涉猎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尤其对中西思想的源头性人物——孟子和柏拉图,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出版专著《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


毕业之后,恰逢传统文化一阳来复,国人学习国学需求日益高涨;于是发心在读书研究之外,尝试走出书斋,走出校园,为中国文化的常识教育、大众普及和民间传播,添砖加瓦,贡献所长。


教学研究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学术的本位、尊重古人的传统,回应当下的问题,兼容西学的精华,力求通俗的讲解。


学到基础常识,把握文化系统,获得思想启发,提升精神境界。


避免教条执着,怪异玄虚的偏颇倾向,培养中道平和,朴实平常的理性精神。


希望以此发心,有缘聚会更多同道,不求完美,尽其在己,无愧所学,心愿足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张之洞秘书,最爱女人小脚,北大聘请他做教授
国学大师辜鸿铭和他的书法
留辫子,纳小妾,闻女人脚,他凭什么被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拥有13个博士学位的晚清怪才,却因一言论备受争议
“末代狂儒”辜鸿铭:生于南洋,学在西洋,逃离北大,晚年倍凄凉
“北大怪才”辜鸿铭:100年来无人超越,却因辫子被嘲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