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延续至今

福建省趙氏委员会

趙宋西外宗正司研究会

前言

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文明都已经消亡,只有中华文明硕果仅存,绵延至今,存续时间最长。那么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许多人认为是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具备包容性,文化的优越性致使中华文明存续至今。中华文化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认为中华文明能存续至今,文化仅是因素之一。我们不能说能存续下来的民族其文化一定具备优越性,也不能说消亡的民族就是其文化有缺陷。对比了其它三个文明古国的消亡原因,我认为中华文明存续至今有四个关键因素,分别是:

1. 地缘因素;

2. 人口基数;

3. 文字统一;

4. 文化因素。

其它文明古国是怎么消亡的?

想知道中华文明为什么能绵延至今,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其它几个文明古国是怎么消亡的。

1、古巴比伦亡于异族入侵

古巴比伦文明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该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中央,乃四战之地,从古至今一直纷争不断。杰出的汉漠拉比王去世之后,文明一直受到外族的冲击,经过几百年混战,巴比伦王国最终被被波斯人毁灭。

巴比伦与波斯的战争结果,不仅仅是改朝换代、王朝更替,而更是巴比伦文明的消亡。

2、古埃及文明亡于异族入侵

古埃及的文明同样处于欧亚非三大洲中心,也同样有着灿烂的文明,但文明的后期遇到尼罗河的水位变化、地方的动荡造成了文明的衰弱导致外族入侵。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接连攻伐,最终阿拉伯人入侵致使该地区伊斯兰化,古埃及文明毁失殆尽。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3、古印度文明亡于异族入侵

古印度文明分为印度河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印度河的文明遗址是哈拉巴遗址,开始于公元前3100年,由于公元前1759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城邦消失,公元前1000年,印度河文明消失。

三个文明古国都亡于异族入侵,所以我们可以说异族入侵是文明消亡的关键因素。文明的消亡意味着语言和文字无人知晓,文化、宗教、思想、价值观被人遗忘。文明的消亡本质上是民族和文化的灭亡。

接下来说说中华文明存续至今的关键因素:

1、地缘因素: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至今,地缘是最重要因素,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地理上都与其它文明接近且互相影响,受到其它文明入侵比较容易、也时常发生。

中华文明的地理位置就有利得多了,北方是蒙古高原,西北是帕米尔高原,西南是青藏高原、南边是云贵高原,东边是太平洋。中华民族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繁衍不息,仅有西北的河西走廊和北部沙漠草原这两个对外通道有可能收到外来文明的威胁。

这样的情况下致使中华民族只要解决同处于东亚其它少数民族入侵的问题,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文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华文明更具有连续性和自身的独特性。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2、人口基数

相对其它古文明所处地区不同。中华文明所掌控的这片土地,不仅土壤肥沃,而且气候宜人。南方地区降水量充沛,一年四季明显,水稻甚至能够一年两熟。北方虽然天气寒冷,但同样有适宜的作物能够耕种,非常适合发展农业。

地缘环境的优越性造就了中华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华帝国早在汉朝的适合人口就接近6000万左右,明代的适合过亿。超过整个欧洲的人口。

巨大的人口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优势是,每当中华面临异族入侵的时候,总是以压倒性的人口优势最后同化异族。历史上战争频繁,周边少数民族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混乱与战争,但中华民族总能劫后余生,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王朝也是分久必合。而反观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王朝,只要失败一次,不但王朝覆灭,民族也消亡在中华的茫茫人海之中。

3、文字统一

中华地理广袤,各地都有方言,而且方言之间的差距并不比欧洲国家之间的语言差距小,这是不利于文化融合与传播的。

但中华文明一直存在统一的文字——汉字,汉字的出现,在文化上,有利于文明的传播;政治上,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上,有利于商业交流。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一直到现在的简体字,汉字为中华文明的统一和延续提供了重要的凝聚力。因为汉字,使我们文明一直存续,我们现在依旧能看懂几千年前先贤的文字,因为汉字,使我们哪怕在方言互不相通的情况下,能够用文字交流、传播信息。

汉字的演变

中华虽然屡次遭到周边异族入侵,中华传统服装、发饰等文化虽然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汉字始终无法被其它文字所替换,而且最终的结果是异族的文字系统最终被汉字所同化。所以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华民族在文明上是无法统一的。

4、文化因素

· 农耕文明: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农耕文明。安土重迁、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文化上有相当强的凝聚性。

· 儒家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古代价值观的主流,儒家的道德标准规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也是促成中华文明内聚性的重要因素。

· 中庸之道:中华文明“中庸之道”的思想体现了其文化的包容性。对其它文化、宗教、学说,均保持着一种宽容的接纳。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千年来不断自我发展。

以上三个文化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凝聚性、内聚性和包容性,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科技领先、经济繁荣、文化强盛,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使得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结语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地缘因素决定了中华文明能安心发展、繁衍。人口基数众多不易被外族所同化。文化的凝聚力让我们更加团结。从而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至今。

中华文明虽然也屡次被周边少数民族入侵,而且两度被外来民族所统治。但与世界上的其它古文明历史上的情况完全不同。西方的征服史中我们到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同时传播了希腊文化。阿拉伯人的四处征战传播了伊斯兰文化。

中华历史上,无论是蒙元还是满清虽然统治了中国,但面对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于自己民族的汉人,他们的主体文化始终无法有效得在中华这块广袤得土地上传播。蒙元无法适应最终败亡退回漠北,满清最后不但没能同化中华,反而被中华民族所同化。

也正是如此,中华民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物质文明和辉煌灿烂的精神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也几度衰落,但也总会再度崛起。

当今中华民族,正在新世纪迎来重大的发展时刻。我们相信,中华文明必将出现伟大的复兴,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参考书目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惟有中华文明从未断层灭绝(二)
一个女人与中华文明古国之延续
四大文明今夕谈
中华文明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两方面简要论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