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集中体现。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教学设计】

一、 古代辉煌的历程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放图片)

有人说在会徽中蕴涵了中国文化,大家来说说,你从图中又有什么发现?(学生甲:印章、汉文字是中国文化特色。学生乙:我看到“京”字好象在蹁翩起舞,那是有我们特色的舞蹈。学生丙:我看到了我们的国粹:京剧。)

大家说得不错。“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个设计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底蕴,它就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仅是一次世界的体育盛会,而且必将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文化的盛会。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多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我们先把目光投向世界的远古文明:古巴比伦城遗址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公元前5000多年,人们开始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水草丰美的地带繁衍生息。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550年,两河流域的文明达到高潮,人们发明了楔形文字、数位进制、星期制、历法、灌溉、冶炼技术,还将圆周划分为360度、酿出啤酒、制定了人类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许多个第一。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是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的遗憾!

下列分别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中华文明相对应的文明成果是

金字塔  因明学  汉谟拉比法典  造纸术

木乃伊  印刷术  象形文字  佛教

汉谟拉比法典  佛教  金字塔  指南针

金字塔  佛教  象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再把镜头对准中华大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殷周(发源)——春秋(初步形成)——秦(促进)——汉(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明清(面临冲击)。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特点。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

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甲骨文是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代和春秋时代,人们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金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统称为大篆。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把文字统一为小篆。相传隶书是秦代程邈创造的。到东汉末年,人们在隶书的基础上略加改进,形成了沿用至今的新体字——楷书。此外还有两种文字——草书和行书。

汉字被一些邻过国借用,形成了特有的汉字文化圈。公元一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岛,东至日本,南至越南。在汉字传入之前,这几个国家都没有自己的官方文字。汉字传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他们就用汉字记录语言。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到了日语全部词汇的55%。如中国、米、书、疾病。

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一种带有时代文化色彩的语言——网络语言,正在被青年人所热情演绎。诸如“美眉”、“PK”、“粉丝”、“玉米”、“凉粉”等等;但这种语言却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痛,因为他们常常对孩子随口蹦出的“语言”而不知所云。有人认为网络语言很可能会带来汉语的革命,有人认为这只能污染汉语言文字。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的变迁总会催生一些新的词汇,这不奇怪。但是新的词汇和新的语言习惯应该是科学规范的、健康有益的,而不应该是怪异的甚至是低俗的。语言是社会现象,适用领域范围有基本要求,如今的网络语言中的怪字、错字层出不穷,对日常用语的规范性造成一定伤害。这对模仿力强、辨别力弱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常说语言作为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是维系民族文化的血脉。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保持语言的纯洁和规范,都是重要的。)

2、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二十四史是史学的宝贵典籍,是历代著名历史学家精心编写的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了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有关历史事件。司马迁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迁二十岁,漫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特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史记  汉·司马迁

汉书  汉·班固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  晋·陈寿

晋书  唐·房玄龄等

宋书  南朝梁·沉约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  唐·姚思廉

陈书  唐·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魏征等

14  南史  唐·李延寿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道教是我国东汉晚期形成土生土长的宗教。约在公元1世纪,诞生于南亚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内陆。佛教作为外来的,与儒、道异质的文化,在经过彼此冲突、相互融合后,约在公元四五世纪的东晋时代,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此后中华文化形成儒、道、佛三大脉络,共同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所以在古代中国,儒、佛、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为什么佛教能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道德经是其信仰的经典,在道观进行宗教活动;佛教信仰释迦牟尼,佛经是其信仰的经典,在寺庙进行宗教活动。道教和佛教都教人积德行善,但道教是现世报,就是说你的今生就可得到报应,佛教是来世报,就是说你的今生为来生打基础。)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份。明清的西学东渐。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技术书籍,为中国利学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秦汉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秦汉时期,由于中外交通,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沿着丝绸之路流入中华。同时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P65探究——忆一忆,1718世纪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17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欧洲已经成为一股潮流。欧洲封建国家先后进行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改革,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反映了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过渡的总趋势。1718世纪,资产阶级进行征服世界的活动,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进行疯狂的扩张,开展殖民掠夺。殖民国家之间为抢占殖民地和扩大海外市场,多次发生冲突和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所有对手,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18世纪中期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第一次科技革命,统称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查一查,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有哪些表现?(近代以来,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西方列强和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中华文化迅速走向衰落。总之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个事实,说明中华文化已经日渐衰微,到了“五四”时期,全盘西化论的提出更标志着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成为主流。与此相关联,被看作是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被人们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没能产生科学和民主并陷于落后挨打之境地的罪魁祸首,由此,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不仅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而且身体力行,力图彻底割断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之间的精神联系。)想一想,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被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盛赞为“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的圆明园,被欧洲人誉为“万园之园”的世界名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在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之后,野蛮地纵火焚烧。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圆明园中的珍宝被洗劫一空。这是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又一例证。由此可见,国家的衰落是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国家的衰落又加剧了文化的衰微。)

相当部分外国人对汉语的热情,似乎更多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与好奇,注重的是中国的“过去”。如何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的独特魅力,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有效地增强中国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必须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作业】

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一位香港时事评论员事后这样说道。

(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如何理解“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对

【教学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评」从四大文明之兴衰 见中华文明之永续
西方古文明发展与华夏文明传承
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延续至今
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四大文明古国
世界最强的民族,任何一个国家胆敢占领,最终都成了这个国家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