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去和古人聊聊星座(上):星座在中国从来不是洋玩意儿


说起星座,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都对应着一个星座,而这些星座被赋予了人格意义,经常被用来分析人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甚至是姻缘运势。不过你可能想不到,活在千年之前的中国古人已经流行研究星座命术了。那时朋友见面聊天,不仅会问“吃了吗”、“今天天儿挺好的”,可能还会问上一句,“兄台,你什么星座的”。

古代把黄道带分为十二等份,叫做黄道十二宫,每宫包括一个星座。黄道十二星座的命名还真不是我们中国原产,而是舶来品。不过很多人只知道它和希腊神话的关系,却不知道其实它的最早原产地,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比伦人的天文学知识特别发达,他们把这些天文记录印在一部叫做《当天神和恩利勒神》 的泥板书中,流传后世。

古巴比伦文明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完善的十二宫体系用于占卜。十二宫分布于黄道上,是古天文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里来解释一下黄道是什么: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转完一圈。地球公转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在天球恒星背景上缓慢地移动着位置,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也是一年移动一大圈,这叫做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路径,就是黄道。同样的,月球运转时,也有自己的轨迹,称为“白道”。各文明初期,为了观测方便,先后建立过以黄道为基圈(就是球坐标系中选取两条轴构成的一个平面)的黄道坐标系以及以白道为基圈的白道坐标系。

当时巴比伦的天文学家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情况和所处的位置的方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决定从黄道上的春分点(白羊宫)开始,将黄道等分为十二段,每段都长30°,称为一个宫,亦即太阳每个月在一个宫里活动和停留。这样,一年十二个月,太阳依次经过这十二个宫,共360°,第二年则又重新从春分点开始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巴比伦人的黄道十二宫由于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逐渐把十二星座的概念传到了古代希腊。古希腊人把这个十二星座重新包装,和希腊神话结合着起了一些名字,然后又赋予了它们一些形象,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十二星座。再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打到了古代印度,黄道十二宫又被吸收进了梵文佛典里。

浙江出土的三国吴四叶飞天对凤镜(注意半圆形中螃蟹和羊角)

一般认为,公元6世纪左右,黄道十二宫和这套占星术又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其实,更早时候十二宫知识可能已经零星的传到中国,比如我们现已发现沿海地区三国两晋时期的“神兽镜”中已经可见十二宫图像的雏形。

广西贵港出土的变形四叶瑞兽对凤纹铜镜(注意半圆形中螃蟹和宝瓶)

浙江出土的三国吴四叶飞天对凤镜有疑似白羊宫和巨蟹宫的图像,1978年广西贵港工农师范广场M3号发掘坑出土变形四叶瑞兽对凤纹铜镜也有相似的巨蟹宫和宝瓶宫图像,与其他星宿图放在一起。

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星座名称是舶来品,但把黄道分为十二等分还真不是巴比伦人的专利,华夏土地上智慧的先人有一套原创且完整的“星座”体系。在中国,“星座”之说从来也不是什么洋玩意儿。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星座”这一说法,而是把它称作“十二星次”。西方十二星座有火象、水象、土象和风象之分,而中国的十二星次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体现出具象化特征。

上古华夏先民为了观测和说明日月五星的位置、运行和节气的转换,把黄道带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个部分,其名称依次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各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作为标志。因十二星次系等分,而二十八宿的广狭不一,故有些星宿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星次。

十二星次初见于《左传》、《国语》、《尔雅》等书,主要用于记岁星(木星)的位置。汉以后定型。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它们是按黄道等分的,和二十四节气有联系。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十二星次与之相应对照。自每年隆冬时节起,星次便开始了轮回。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中的岁星

“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于夏(历)为十一月,商(历)为十二月,周(历)为正月。终于婺女七度”。

比如从大雪到小寒期间对应的是星纪宫,日月五星轮回的终始,故称“星纪”,星纪宫在后来流行的十二星座中等同于摩羯座;而小寒至立春对应的星次是玄枵宫,玄枵宫有种子的含义,兼具发展性和神秘感,玄枵宫在后来流行的十二星座中又等同于宝瓶座(水瓶座)。

明末欧洲天文学传入后即以十二次名来翻译黄道十二宫名称。十二次又称“十二度”。《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集解》引张晏曰:“八位,八卦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十二次就是“十二星次”的简称。故也称为“星次”。

《新唐书·历志》:“故三代之兴,皆揆测天行,考正星次,为一代之制。”《事物纪原·天地生植部·星次》:“《帝王世纪》曰:黄帝受命,乃推分星次,以定律度。刘昭补《汉志》亦曰:黄帝定星次,即今《尔雅》所记十二次,与二十八舍之度,皆自黄帝创之也”。

这十二星次的具体日期会因为岁差(冬至点向后移动造成太阳回归年短于恒星年,进而引起时间长度变化的现象)而有所不同,因此各次起点在星空间的位置也是在不断改变的,这和阴历的变化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对于习惯过阴历生日的朋友们来说,这套中国版十二星座会显得更灵活,更精准,更贴合我们的生活。

这样看来,这套占星命理分析在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虽然流传下来的这些命理学说多半已经没有史料可考,但它们背后的的文化渊源却值得我们探索。古代占星术分为军国星占和生辰星占,简单地讲,前者是通过天象预测军国大事,后者是以出生时日月五星所在位置判定个人的祸福穷通。

“二十八宿纬五星,上系天时下人事”,即所谓此种星命术。历史上西方占星学喜欢用星座来解释命格,而中国十二星次的划分则都是前者,军国星占。《左传》:“丙之晨,龙尾伏辰……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卜偃以所举这些星象占卜晋师灭虢,星象预示国家军国大事,与普通人无关。

更有甚者,这十二星次的划分更是成为了指引帝王分封疆土的依据。古时分封诸侯国都要参考星象,观星被认为是解读“天谕”。明代考据学者周祈在《名义考》中说:“古者封国,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或系之北斗,如魁主雍;或系之二十八宿,如星纪主吴越;或系之五星,如岁星主齐吴之类”。

我国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把十二星次跟所有的时令、方向等元素做了一个配对,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我国古代占星术认为,地上各周郡邦国和天上一定的区域相对应,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

十二分野图解

我们知道,占星学与天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星座并不是严格的天文学理论。单就其运用分野这种方法来看,它其实只属于占星术。十二星次是中国古代占星分野理论的核心。分野,即把天上的区域进行一定的划分,然后把它与地上的区域建立起联系。

分封制时期,历代王朝都极为推崇按照星次来决定封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分野理论,我们称之为“星土说”。据《周礼》记载,“星土,星所主土也。”九州地域或诸侯封域,均有其对应的星官。

《国语·周语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其所载故事即:武王伐纣这天的天象是岁星在鹑火,因而周的分野为鹑火宫,鹑火宫就相当于狮子座。夏商周断代工程在确定武王伐纣的时间点时,就充分运用了很多青铜器、文献里对古代天象的记载来敲定最终结论。

李白《蜀道难》中也有关于分野的记录:“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逐渐的,隋唐之后随着佛教在中原的盛行,西方的十二宫更多的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和原生的十二星次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和用于分野不同,十二宫传入后在民间最大的作用是用于星命推算。文章憎命达,许多事情想不通时,古代文人总喜欢从命运的角度去理解,一则给他们不满的现状一个“说法”,二则也是聊以自慰的一种心理疗法......

文字:御凰品冰岛采集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文分野:黄道十二宫与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简史
十二星次
中国式星座准的惊人 - 蔷薇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五行大义(白话全解) 卷四 论七政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十二次与岁星纪年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