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全“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一要求为应对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有效开展乡村治理、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对于基层党委、政府而言,要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重点关注三方面问题。
  建强基层组织是前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党组织落到田间地头;党的各项任务,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干。农村基层组织建立在乡村社会基层,置身于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工作也最有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开展乡村治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最基本的力量。必须首先建强基层党组织,核心是建好基层党支部。注重选拔那些具备“三治结合”基本素养的党员进入村支部班子,使其真正成为群众的领路人和主心骨。要发挥县、乡镇级党校的作用,提高农民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带头致富本领、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能力。此外,还要不断创新组织结构,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密切党同广大农民血肉联系、巩固党在村民当中的威信。
  抓实工作载体是关键。自治、法治、德治,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自治重点解决治理的具体形式和载体,德治重点解决治理主体的素质修养,法治重点解决治理的依据和手段,三者共同构成了乡村治理的有机整体,都是为了激发村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活力,促进村民之间和谐相处、农村社会安定有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关键是要找准抓实工作载体。要围绕脱贫攻坚的中心工作,设计各类载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工作着眼点放在破解发展难题,解决生产瓶颈,保障中心任务完成上。例如,开展乡村治理行动、新民风建设工程,构建形式多样的自治机制;健全和完善区、镇、村、网格、农户等多层面“促联防、保平安、惠民生”社会治理工作构架,形成网格化法治平安管理的机制;传承弘扬农耕文明的精华,塑造乡村德治秩序,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新的社会道德标准,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注重树立宣传新乡贤的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用美德的感召带动村民和睦相处;大力提倡推广移风易俗,营造风清气正的淳朴乡风。当然,推动载体创新,要避免仅在形式上翻花样,在声势上做文章的错误倾向,而要把实际效果、农民福祉真正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各方有效联动是保障。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靠乡村自身去完成,需要多方配合,各方联动。从区县层面来说,就是要推进区(县)镇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区(县)委建立有效的帮扶工作机制,财政方面全力保障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工作报酬,组织方面选派优秀干部到“升级晋档”差类村、软弱涣散后进村、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群团部门牵头组织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等等。这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作者系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委书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体系
【探幽】“治”字写作提纲
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
乡村有效治理的经验与展望
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