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笔法,结体,哪个更重要,死磕《乐毅论》之二

按说根本没有资格提出这个问题,标题嘛,标题而已。

笔法,结体,都是书法家们的口头禅,区区一练字的,没必要也搞不懂那些玄之又玄的玩意儿。

提问的意思是:照着帖子,开始临,一是要看他怎么写的,二是看他写出来的样子,这两点是不是笔法和结体呢,如果是,应该更注重哪一点呢。

说两点同样重要,都要练好的,等于没说,因为没人在刚临时就能同时做到。

好像赵孟頫说过,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照这么说,应该是笔法更重要吧,而且笔法是千古不易的,一劳永逸。

好像启功大师说过,结体比笔法重要。意思是,如果把同一个人写的点画,组合在一起,笔法都是一样的,却不成字。

启功大师的话,不敢妄置可否,但大师举的这个例子,就有点玩赖了。别说是把王羲之的点画组合,不成字,就是羲之自己写,也不可能把同一个字写得一模一样。更多的大师甚至在贴字上画直线,说王羲之写这个字的时候,角度如何,长短如何,分布如何,真是不知道说啥好了,那王羲之写这个字的时候,他用尺子画道道了吗;启功大师的“黄金分割法”也让人很不好意思,大师自己用的好,所以大师的字平正、严谨,可魏晋钟王的字都是爽歪歪的,他们心里有没有“黄金分割法”咧。

这么一想,是不是就有答案了呢。既然王羲之不可能将同一个字写得一模一样,那么临帖的时候,注重、苛责甚至追究某个字结体失真,像与不像,甚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还有什么意义和意思呢。

所以,还是应该更注重笔法。

可书法家们说的笔法,实在太邪乎了。没办法,老祖宗也那样。什么蔡邕受于神人,传文姬,传钟繇,传羲之,传献之,传智永,传虞世南,传欧阳询,传张旭,传颜真卿等等,凡二十有三人;更有钟繇挖韦诞祖坟、欧阳询高价讨王羲之指归图的扯淡事。且不论谁扯谁的蛋,单单一个受于神人,那还是人干的事吗。

再看看蔡邕的笔法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罢,不用说九势,只说一句书法家们奉为无上法宝的“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也就是沈尹默大师所谓的笔笔中锋吧。好家伙,无论是谁,用这句话来点评别人,那可都是牛逼到家啦。可是,可但是,蔡邕那时候楷书还没有定型,及至钟繇成“正书之祖”时,楷书才那个歪歪样,即便蔡邕说的是中锋,也应该是他写“熹平石经”时的隶书,或者更早的章草甚至篆书吧;那好,就算蔡邕既然神授,如赵孟頫所说的千古不易的用笔,就是这个笔笔中锋,也适用于后来的楷书甚至将来的天书,那王羲之,褚遂良,甚至赵孟頫自己,以及后来的米芾,都成不肖之徒啦。

可能我天生就是个愚钝而不肖的顽劣之徒,之所以喜欢羲献褚遂良以及赵孟頫米芾,恰恰是他们的侧锋,所谓侧锋取妍,那真是妍得无与伦比。

唉,又扯远了。还是看看那该死磕《乐毅论》吧。

最喜欢褚遂良的“撇”和“横折”:

这毕竟是褚遂良临王羲之的《乐毅论》,那时43岁;如果觉得还不是很过瘾,那再看看他自己写的《雁塔圣教序》,那时57岁。

其实,喜欢这种调调,如果夹杂着看看智永千文,灵飞经及八面出风的米芾,会更过瘾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得王羲之笔法精髓的褚遂良
千古不易的笔法之谜
唐尚法——隋唐书法实践和理论
王羲之《乐毅论》临习指导
褚遂良临摹王羲之这帖书法,笔笔精妙,王宠、吴玉如小楷都学它!
王羲之去世前,传给王献之的一部“秘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