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甫田》一份呈给神的农业工作汇报

甫田

朗诵:肖   洒

趣解:南一号




▼滑动查看更多




小雅·甫田



原文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自古有年。今适南亩,

或耘或耔,黍稷薿薿

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

以社以方。我田既臧,

农夫之庆。琴瑟击鼓,

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以介我稷黍,以榖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攘其左右,尝其旨否。

禾易长亩,终善且有。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

曾孙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黍稷稻粱,农夫之庆。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译文

广袤沃野天地间,年产米粮千万担。

陈年库存满谷仓,足够百姓果肚肠。

古来丰收好年景,向阳田地走一趟。

锄草培土劳作忙,小米高梁郁郁苍。

待到成熟收上场,进献君子共品尝。

备好各种祭祀粮,奉上纯色牺牲羊,

土地众神来分享。五谷丰登天下足,

农夫欢庆喜洋洋。鼓瑟弹琴震天响,

迎接神农许愿望。为求甘霖祈上苍,

风调雨顺禾苗壮,万千子民皆供养。

曾孙巡视在田间,携妻带子傍身前。

饭菜送到南地边,田官见状笑开颜。

特把左右农人唤,聚众会餐细尝鲜。

遍地庄稼长势旺,丰收在即富足年。

曾孙心喜连声赞,农夫耕作更勤勉。

曾孙庄稼收上场,高过屋顶和桥梁。

曾孙百谷装满仓,犹如小丘和山冈。

亟需筑起囤千座,还要造好车万辆。

装满黍稷和稻粱,普天同庆祝贺忙。

感恩神灵福祉降,祝愿圣上寿无疆!

解读

千里沃野阔,万顷稻花香。上祈福祉降,下依百姓忙。盛世无饥馑,黍稷满粮仓。君民同乐处,家国永繁昌。这便是《小雅·甫田》呈现出的美好愿景。在那个底层民众常态化饿肚子的年代,这幅库中陈粮即可解决国民温饱的理想式农业画卷,远看像张饼,近看是场梦;画技很高超,无奈吃不成。虽然吃不成,也别不高兴,因为,这不是一张普通的饼,它是有馅的。来,咱现场掰开鉴定一下:

“稷”,一种粮食,彰显了百姓饭碗之于大国粮仓的意义。

“曾孙”,一个谦称,道出了统治阶级渴求天地自然的启迪。

“馌农”,一项行为,揭开了以民为本之于治国理政的奥秘。

《甫田》这首古老的祭祀乐歌,区区百余字里,到底暗藏怎样的玄机?

让我们穿越斑驳陆离的时光,回到那个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代,踏上那片庄稼茁壮生长的大地,掬一捧黄土,仰望高耸入云的祭台,聆听《甫田》在天地间唱响。刹那间,天籁之音震宇撼宙。字字珠玑[zhū jī],真知灼见,让千百年来有关诗歌主旨、是美是刺的争议都略显苍白。待淘尽岁月之沙,三个成语跃然纸上,从“天地人”三个维度,透视明君的统治艺术。首先闪亮登场的是君临天下、威武雄壮、豪情万丈的——

江山社稷

因学浅而更显才疏的南一号,学至第211首诗,方开启对“稷”字的探索,由此展开了一场微型文字知识自我普及。经细细查阅、深深探究,撇开农事诗不谈,仅就《小雅》中的五首祭祀诗而言,除《天保》外,其余四首中均有“黍稷”二字。进而发现,出镜率如此之高的“黍稷”之“稷”,正是“江山社稷”之“稷”。不禁开启胡思乱想模式,这究竟是简单的巧合,还是其中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

平日里,但凡提起“江山社稷”,那豪迈、那气势、那深沉、那心胸,让人肃然起敬、不懂装懂。然而,到底何为“江山社稷”?原来,江山意指国家,社稷则指百姓民生。通俗地讲,社为土,稷为谷也就是粮食,江山社稷说白了就是君王统治万里河山、老百姓在“普天之下皆王土”上种庄稼。而在古代祭祀界,社指土地神大地之母——后土,稷指五谷神稷王——后稷,故而“社稷”便演化为国家的代名词,得以和“江山”平起平坐。

不妨给“稷”字来个特写。这“稷”呀,是古代的一种粮食,形似黍,做饭疏爽香美,被誉为“五谷之长”。话说这古代人可真讲究,连粮食也有属性,“稷”就是一种属“土”的好吃的粮食。

综上所述,在“江山社稷”中,粮食和土地足足占了半壁河山。这充分说明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粮食不容忽视无法忽视也忽视不了的重要地位。

恍然大悟!俗话说“一日无粱三军散,三日无粱父子难周全。”粮食安全重于泰山。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到什么时代,无论哪一类长嘴的物种,吃饭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贫,本是六凶之一,但“再贫不能贫口腹,再穷不能穷肚皮。”不光爱情婚姻中需要抓住对方的胃,在治国大业中一样需要安抚好子民的胃。咱不要求满汉全席,粗茶淡饭总得管够吧?纵观古今中外浩瀚历史,哪一次农民起义、国民暴动,不是因为老百姓穷得没饭吃?普通民众的忍耐力很强,只要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谁会没事找事去造反呢?造反,那是情非得已之下的“破罐子破摔”。生活水平一提高,相当于把破罐子换成了好罐子,好罐子谁舍得摔呀!这便是富足生活的魅力,会让人对生命对生活对所拥有的一切倍加珍惜,进而因成本效益原则在全社会形成和谐氛围。

简言之,君王的江山、百姓的社稷,有社稷才有江山,爱江山必重社稷;百姓丰衣足食,则君王江山稳固。在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机械自动化的西周,当着土地神、四方神、农神诸神的面,周王以《甫田》勾勒出一幅岁丰年稔[rěn]的盛景,意在调动起君民同心同德筑粮仓的积极性。

啰嗦的有点多,第二个成语等得不耐烦了,来,露个小脸,咦?这不就是传说中的——

敬畏之心

后世学者普遍认可《甫田》的主角是周王。因为那时,只有周天子有资格对神灵自称“曾孙”,既宣告自己受命于天、与神有血缘关系,也表明自己只是晚辈,期待众神赐福保佑。唉,人比人气死人,咱平时见识过的无法无天的无脑之徒最多只会疯狂叫嚣“我上面有人”,那“上面”也不过是个莫须有的“人”罢了,往往这“人”还经不起调查和人肉,可人家帝王,早就突破了仙凡界,那是“上面有神”啊。

在固有认知里,一统天下的帝王,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真龙天子、叱咤风云、位高权重、一呼百应、一言九鼎、一手遮天……反正肉眼可见的天下他最大,他想杀谁就杀谁,想打谁就打谁,最好的吃穿用度全优先供应给他……而《甫田》却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君王谦卑甚至诚惶诚恐的一面。

细品之下不难发现,这是天子在虚心地向司农之神汇报所辖地界的农事生产情况,事无巨细,高唱颂歌,试图把神们哄高兴了,赏个丰收年。

先是客套一番。过去的一年里,在众神的坚强领导下,我统治的土地频频丰收,取得了丰硕成果,光是陈年谷子就能养活我的子民。实地调研中,我亲眼看到农民都在按部就班地忙活着,庄稼长势良好。接着举出具体措施,曾孙我可没闲着,为了让土地有个好收成,我用最好的粮食、最肥的牛羊、最虔诚的心态按时给您上供;我还放下尊贵的王者姿态,带着老婆孩子顶着大太阳去田间地头慰问农夫。最后,列出工作成效。所有的辛苦都没白费,各种庄稼都取得了大丰收,谷仓都装不下了,还要赶制新仓库、新车辆来盛粮食。举国上下喜气洋洋,载歌载舞大肆庆祝。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感谢神灵们的大力支持,我一定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德仁执政,争取来年更上一层楼,您老可得继续支持我工作啊。

拍马屁、举措施、列成效、表决心,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语气谦恭,这份呈给神的帝王工作汇报从格式到内容堪称典范。

虽然漫长的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中,太多统治者把国家治理成了家族式产业,但只要是智慧的君主,即使不会拽“万事万物发展规律”这样的哲学理论,却也发乎心、践于行地敬畏天地自然。因为那时还没有唯物主义、无神论啥的,科学技术水平处于原始阶段,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多靠肉眼,流行夜观天象、掐指一算啥的,其实都是在用天然的血肉之躯,发动感观的敏锐性,去体味自然界的规律。但当时还没有“自然界的规律”这个词,所以就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带神力、无所不能的“皇天后土”。虽然帝王厉害,天下人都怕他,但天地所代表的大自然不怕他呀,这是超出他统治范围的不可抗力,于是就换他怕天地了。

天在上,庄严如父。天会下雨天会刮风天会打雷天会闪电天会出太阳星星月亮……这一切人力掌控之外的能力增加了天的权威性。

地在下,温厚如母。土地是多么神奇!一粒粒种子播下去,一茬茬庄稼长出来,亿万年过去,没见那土有减少,没见那阳光雨露变稀薄,却养活了一代代人。

天子虽自称受命于天,其实他们对于自己的“神前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天的后代不好好呆在天界,干嘛跑到人间来混哪?会不会是犯了错误被贬下基层,而且还是被清除了前世记忆给下放的,可能随时面临绩效考核,干不好就降罪、换人。对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帝王来说,对天地的敬畏之心是事业成功的思想警戒线,时时提醒他“人在做,天在看”,要除恶扬善,要尊重、顺应自然,不至于倒行逆施、为所欲为、权力滥用。

废话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刹不住车,为避免言多必失,赶紧请最后一个成语隆重登场,那便是——

民贵君轻

《甫田》中的君主不光亲自到田里视察,还带着妻子儿女来到田间劝农、督耕、慰问。慰问的方式是给正挥汗如雨的农夫们送饭,类似于今天送温暖时常奉上米面油。这是统治者把君民连心落实到了行动上。国家最高领导人前来慰问,这是多大的荣光啊,有资格接受慰问的当然是精于农事思想纯粹进取心强的西周好农民,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接过碗来磕响头。那吃的不是饭,是关怀,是重视,是体恤民情的圣心呐。农民们边吃边想,经历过这场面,以后可有的吹了,想当年,咱被君王接见表彰过,还吃过皇后亲手送的饭,这面子,大了去了,足够子子孙孙传唱千秋万代。

来自高层的认可和鼓励魔力巨大,既然上级这么重视农业生产,咱当然要多产粮食多流汗,多为祖国作贡献。正所谓:“君主动手点个赞,农民心里如蜜甜;满面红光下田去,干活怎能不勤勉?”

周王携家眷督耕送饭这一“爱民如子”的举动意在传达与民同甘共苦的执政理念,被誉为“德政”,后来引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纷纷效仿。

重民的统治者是明智的。秦汉以来,不少人将“社稷”误解为朝廷而非国家,实乃谬论。国者,百姓安居之所也;朝廷,执国权柄者也。爱民则可得国,残民必倾其朝。故,《孟子·尽心下文字》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述。这不是说民比君更高贵,而是说君若视民为宝,民必为君解忧,治国理政方能举重若轻。

农耕时代,“士农工商”,农人在民中占比最大也最为重要。农民如同庄稼,和土地血脉相连、茁壮成长。他们是最了解土地、最热爱土地、与土地同呼吸共命运的人。他们的血液里流动着泥土的芬芳,在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中用五官采集第一手数据,积累虽原始却诗意的智慧,解读宇宙万物的密语,实现人与自然的神奇沟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乃“江山社稷”之根本,他可以是推动者促进者先行者,也可以是阻碍者倒退者破坏者。

可以想见,远古的先民对土地、对农业、对粮食怀着怎样一种刻在基因里的崇敬;在“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对与农业相关的神灵怀着怎样不容亵渎的崇拜;而对农事和王者馌田的描写,则展示了农业古国的原始风貌。基于此,这首响彻在三千年前祭祀高台的乐歌,以兼具生动肃穆的雅韵展示了它的文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甫田》,是一首愿望丰满的歌谣,是一声承载梦想的祈祷,是一腔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与自然同在的诗性智慧,更是千古不朽的治国秘诀。可惜,太多统治者未能参透其中的奥妙。此刻,在归来的绿水青山,在广袤的华夏沃土,在神秘的字里行间,远古的智慧已经苏醒,源远的文明永续传承,枯萎的诗情正重获新生。

往期精彩

诵唱、趣解《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葛覃》当娘家成为“诗和远方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卷耳》儿女情长与使命担当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樛木》——论娶媳妇的重要性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螽斯》一首催生之歌

朗诵、趣解诗经《周南 · 桃夭》三千年前择偶观

朗诵趣解《诗经·唐风·扬之水》里的“恩重如仇”

朗诵趣解朗诗经·秦风·蒹葭》 一生一场梦  一梦三千年

朗诵趣解《诗经·郑风·子衿》慢时光里的诗短情长

朗诵、趣解诗经《秦风·渭阳》——春秋时期,一场史诗级豪华送别

诵读、趣解诗经《豳风 · 七月》重现西周广阔生活画卷

雅诵、趣解诗经《小雅·鹿鸣》一场豪宴的启示

朗诵、趣解诗经《豳风·东山》——诗意流传与血色浪漫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车攻》——一场声势浩大的军演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白驹》——留客,是门技术活

朗诵、趣解诗经《小雅·四月》一条愤世嫉俗的朋友圈

扫码下单⬇好书到家

朗诵


肖洒,播音指导,研究生导师,金话筒奖提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学习强国”播音朗诵专家团成员,中国诗歌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朗诵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演讲与口才分会副会长,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执行会长。

趣解


赵岩,女,河南永城人,曾用笔名南一号、瞧瞧,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管理学硕士,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写作,出版散文集《她来人间食烟火》。

点击下方标题

潇洒播诵《道德经》全集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60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雅--217—甫田之什-甫田
诗经带拼音:小雅·甫田之什·甫田原文解释翻译
曹胜高|方祀的演变及其乐歌的生成
211 甫田 | 诗经·小雅 | 儒家
《诗经·小雅·甫田》赏析[论语说文] -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
左祖右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