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安画派之“新安四大家”的孙逸


孙逸在入清前,画风就偏“静格”。1644年之后,孙逸流寓芜湖,避世隐居。画史中提到他“归隐终其身”、“安贫乐道”、“心胸坦然自得”。在孙逸临摹唐伯虎《鹤林玉露册》的自题句中,我们可知他当时的生活与思想概况。12首题句中叙述了孙逸家居万山丛中,“苍藓盈阶,落花满径”,他“步山径,抚松竹”、“坐弄流泉,漱齿濯足”,“啜芳茗,食竹笋蕨菜、麦饭”;兴之所至,则读经诵史,吟诗作画,旅行观景,与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过着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他不似渐江那般带着不平之气“遁世”,不似查士标那样若即若离地“融世”,也不似汪之瑞那样以醉意作书画来“逃世”,他是真正的“芳轩幽径”地“隐世”,真正做到了以书画“澄怀观道”。



孙逸工诗书,通六艺。周亮工《穰梨馆过眼续录》在孙逸所作的《仿唐寅鹤林玉露册》上写有一跋表示非常仰慕孙逸,对“顾未得一望眉宇”深表遗憾。周亮工曾在广陵见到无逸跋所藏诸帖,于是自我宽解道:“然见辋川图者,何必更观右丞,犹读柴桑篇者,何必定亲彭泽。”“抚此帙,如见无逸烟霞之姿,孰谓亮不识无逸耶!”孙逸隐居芜湖后,仍与新安诸大家书画交流,与汤燕生、萧云从来往特别密切。孙逸“所蓄画甚多,意以聚古,引水、植林、开涧,仿佛丘中之游,有岩居之适,不欲令市上黄尘得迷其眼”。可见孙逸“卧游山水”的隐士之情状。汤燕生曾这样记叙他对孙逸的印象:“往从无逸先生游,见其蓬户茅轩,庭草芜径,惟床头有数卷书及倪黄先正诸轴而已。其人生平少长不以利欲干怀,勉志勤躬,夜以继日,惟知引轴自娱,逍遥图画,故尺幅所传,俱足际会风云,纵横千古。”萧云从观摩了孙逸所摹的《鹤林玉露册》后,题曰:“余髻时便模唐解元此册,不能淡远,与子西所云超逸尘外之义殊失也。无逸静者也,太古小年,敛缉于一毫端,故落墨有青蓝之异。昔《辋川图》出右丞王维手,以米氏父子临之,犹自叹为刻画。得郭恕先细绣妙颖,始贞砥砺,然不若无逸绝伦逸群耳……”萧云从在当时已是一位很有造诣且很有影响的老画师了,但他以为在“淡远”、“超逸”方面,自己远不如孙逸。由于他的极力推崇,本是休宁人的孙逸竟在芜湖声名远扬,与萧云从并列成为姑熟画派的盟主。

孙逸旅居芜湖后应该是作了不少画,但现存世的却不多。从他有限的几幅作品来看,他的山水风格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皴擦繁密,山重水复,将明代沈、文画意与元代倪、黄之味兼容并包。二是以徽州、芜湖一带的大自然风光为粉本,写真山真水,有地方特色。

我们以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一幅《山水》轴来分析。在这幅作品中,首先给我们的印象是山繁水复,宛若实景写生。画风似在“粗沈”“细文”之间。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对照观赏,可以看出,二者都用了淡赭设色的浅绛山水法,都是山头多矾石,都是书法入画。只是黄公望的“富春山”笔法浓茂,跌宕起伏;而孙逸的“山水”却笔墨静稳,有倪氏幽澹清远之意趣。在这幅山水中,孙逸承继了自己一贯的风格:水墨皱纹极少,以草籀奇字之法入画,笔意简远,虽山繁水复却清静怡人。较之1644年之前的作品,这幅画体现了孙逸在驾驭巨幛山水卜的能力。这可能和萧云从对他的影响有关。只是在画面布局上,萧云从更注重图案化,造型较实景更夸张些。孙逸的作品则相对朴实,并不在构图上花样翻新,只用细致的笔墨将胸中“静”气灌注画面。千甲之势,缩于尺幅之内,雄厚中见简疏,画风秀俊,深得倪、黄之味。故官博物院藏有他幅《山水》轴,自题“癸未新秋,写祝以贞词兄,孙逸。”墨笔淡设色,画得似倪云林、沈周、文征明三家画风的结合。《国朝画征录》说他“山水兼得南北宗名家,人以为文待诏后身”。

孙逸卒于清顺治十四年( 1657)冬,是新安四人家中最早离世的人。纵观其一生,正如罗绅所评:“无逸,逸人也。”

文章出自(郭因 俞宏理胡迟著《新安画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安四家:渐江、查士标、孙逸、汪之瑞
我敢说天地是我的老师
遗民情结 冷逸画风天津博物馆藏新安画派作品赏析
萧云从《秋空叠嶂图》
姑熟画派的盟主,海阳四家之孙逸
观萧云从 山水作品谈清代“姑孰画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